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因为家校双方既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与对立,又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双方的差异与对立难以缩小,矛盾与问题难以消除,也就难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甚至互踢皮球,相互推诿,自然就无法避免冲突与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积极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使双方能相互理解,产生互信,才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齐抓共管,共同联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对家长要加强宣传与引导.使双方在思想上能达成共识,齐心协力
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导致双方对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消除这种对立,使双方统一认识,求得共识,就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学校网站、编写《家长必读》宣传手册,家访、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等种种渠道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家长消除陈旧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纠正偏见;要积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发展目标,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各项制度,以求得家长对学校举措的理解与认同;学校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听取或全面收集家长的意见,广泛征求家长的各种建议,才有利于双方达成共识,求得一致,有利于促使双方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消除矛盾,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
2、要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双方在行动上能齐抓共管.协调一致
學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各项制度和计划时,可邀请家长参与,让他们从家长与社会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邀请其协助自己开发当地蕴藏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也可邀请家长担任学生的辅导员或兴趣小组的技术指导,学校还可利用某些家长开办的企业或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或设置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来校参观、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可到教室听课,也可有选择性地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并请其对学生提出要求或建议;学校还可组织教师与家长一起举办联欢晚会,开展体育比赛,让双方在欢乐愉悦中加强交流,增进情感:学校对获得各种比赛名次的学生进行表彰时,可邀请家长来校,让他们与孩子共享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可让家长与教师、或家长与学生互换位置,交换角色,体验对方的心情与滋味,以促使双方能换位思考、多多体谅对方,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都能有效地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来,这不仅能促进学校的工作,还能让家长站在学校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学校与教师的难处,就有利于减少矛盾,化解冲突,使双方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协调一致,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要广辟沟通管道,建立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互通网络
要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除了要求得双方认识上、要求上的一致外,还需要双方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及时通报信息,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加深隋感、建立互信。鉴于过去的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渠道狭窄,我们就要开辟新的沟通渠道,以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管道与机制。
①建立和健全家长委员会。要在家长中选举一些热心参与学校教育的代表建立家长委员会,搭建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桥梁,以整合家校资源,积极组织家校沟通的各项工作与联谊事项,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不热心或缺乏条件的代表要及时调整与更换,使其能成为家校联动机制的核心和枢纽。
②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学校要积极与村委会与居委会沟通,建立并不断健全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编写相关辅导资料,并派出教师对家长进行讲座,其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知识传授,包括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与子女沟通的技能技巧;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理念,等等,二是讨论问题,讨论内容包括家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家长在教育子女遇到的疑难问题,做一个合格家长应具备的条件;特定学生思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等。通过家长学校不断促使家长转变观念,接受新的知识,提高其教育水平与技能,使其能更加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其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③发放家长校联系卡或联系本,每周为一卡或一页,由班主任负责,将学生在校一周中有关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填到卡(本)上,家长阅后再写上学生在家中的相关表现、以及对学校的要求与建议,由学生负责传送,也是加强双方联系的有效形式。
④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来促进校家双方沟通与联系。家校联动机制不仅要具备组织基础,还要广辟信息互通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以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以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规划,制度要求,方式举措,请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并鼓励家长及时向学校反映其子女在家的学习状况,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工作。除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通过QQ、视频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长论坛,鼓励家长在论坛上发帖交流。与电信部门合作,由其提供平台,供家校双方联系,这既能使沟通方式便捷,又能降低交流成本。
⑤加大家访力度,完善家访形式。教师要积极行动,加大家访力度,在接收新班之初,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教育方式等相关情况,为以后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奠定基础,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突出对两类学生的家访,一是问题较多的学生,要与其家长主动沟通,使双方密切配合,加强对其孩子的教育与转化;二是思想与行为急剧变化的学生,变好的要了解其原因,以便与家长合作,保持其势头,变差的也要与其家长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达到矫正的目的。教师在家访中还要注意改进形式,掌握家访技巧。家访前要注意预约,以便于家长安排时间,做好准备。在开展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时,班主任还可将地点选在一些急需家访又因种种原因无法成行的家长的工作或劳动场所,以收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之效。
1、对家长要加强宣传与引导.使双方在思想上能达成共识,齐心协力
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导致双方对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消除这种对立,使双方统一认识,求得共识,就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学校网站、编写《家长必读》宣传手册,家访、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等种种渠道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家长消除陈旧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纠正偏见;要积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发展目标,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各项制度,以求得家长对学校举措的理解与认同;学校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听取或全面收集家长的意见,广泛征求家长的各种建议,才有利于双方达成共识,求得一致,有利于促使双方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消除矛盾,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
2、要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双方在行动上能齐抓共管.协调一致
學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各项制度和计划时,可邀请家长参与,让他们从家长与社会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邀请其协助自己开发当地蕴藏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也可邀请家长担任学生的辅导员或兴趣小组的技术指导,学校还可利用某些家长开办的企业或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或设置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来校参观、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可到教室听课,也可有选择性地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并请其对学生提出要求或建议;学校还可组织教师与家长一起举办联欢晚会,开展体育比赛,让双方在欢乐愉悦中加强交流,增进情感:学校对获得各种比赛名次的学生进行表彰时,可邀请家长来校,让他们与孩子共享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可让家长与教师、或家长与学生互换位置,交换角色,体验对方的心情与滋味,以促使双方能换位思考、多多体谅对方,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都能有效地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来,这不仅能促进学校的工作,还能让家长站在学校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学校与教师的难处,就有利于减少矛盾,化解冲突,使双方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协调一致,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要广辟沟通管道,建立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互通网络
要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除了要求得双方认识上、要求上的一致外,还需要双方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及时通报信息,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加深隋感、建立互信。鉴于过去的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渠道狭窄,我们就要开辟新的沟通渠道,以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管道与机制。
①建立和健全家长委员会。要在家长中选举一些热心参与学校教育的代表建立家长委员会,搭建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桥梁,以整合家校资源,积极组织家校沟通的各项工作与联谊事项,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不热心或缺乏条件的代表要及时调整与更换,使其能成为家校联动机制的核心和枢纽。
②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学校要积极与村委会与居委会沟通,建立并不断健全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编写相关辅导资料,并派出教师对家长进行讲座,其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知识传授,包括学生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与子女沟通的技能技巧;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理念,等等,二是讨论问题,讨论内容包括家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家长在教育子女遇到的疑难问题,做一个合格家长应具备的条件;特定学生思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等。通过家长学校不断促使家长转变观念,接受新的知识,提高其教育水平与技能,使其能更加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其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③发放家长校联系卡或联系本,每周为一卡或一页,由班主任负责,将学生在校一周中有关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填到卡(本)上,家长阅后再写上学生在家中的相关表现、以及对学校的要求与建议,由学生负责传送,也是加强双方联系的有效形式。
④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来促进校家双方沟通与联系。家校联动机制不仅要具备组织基础,还要广辟信息互通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以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以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规划,制度要求,方式举措,请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并鼓励家长及时向学校反映其子女在家的学习状况,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工作。除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通过QQ、视频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长论坛,鼓励家长在论坛上发帖交流。与电信部门合作,由其提供平台,供家校双方联系,这既能使沟通方式便捷,又能降低交流成本。
⑤加大家访力度,完善家访形式。教师要积极行动,加大家访力度,在接收新班之初,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教育方式等相关情况,为以后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奠定基础,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突出对两类学生的家访,一是问题较多的学生,要与其家长主动沟通,使双方密切配合,加强对其孩子的教育与转化;二是思想与行为急剧变化的学生,变好的要了解其原因,以便与家长合作,保持其势头,变差的也要与其家长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达到矫正的目的。教师在家访中还要注意改进形式,掌握家访技巧。家访前要注意预约,以便于家长安排时间,做好准备。在开展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时,班主任还可将地点选在一些急需家访又因种种原因无法成行的家长的工作或劳动场所,以收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