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寄宿制高中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原有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班体育教学,提出因校制宜,建立与寄宿制高中特色相配套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而构建高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 体育教学 新模式
  
  1前言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新实际中国发展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科技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大环境,对中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大部分省一级重点中学都进行了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从效果来看比较实际,从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入手,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学校一直把“自然班”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源于“文化课”教学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众所周知,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育基础认识能力、运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个性特征等存在很大差异,给结合实践为主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并使体育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和有关理论研究在体育课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为谋求我校可持续发展,分析浙江省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进而探索并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
  
  2实验对象和方法
  
  2.1实验对象
  从我校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重点班、普通班的一年级学生各两个班级,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并对两个实验班进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实验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
  2.2实验时间
  2006年9月~2007年5月一学年体育课。
  2.3实验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
  问卷调查法:对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次数、持续时间、内容、场所及锻炼形式进行实验前、后的调查。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教学,对重点班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其依据都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统计结果,如表3、表4经统计分析,实验前重点实验班、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可视基本相同。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有明显下降,反而优秀率有大幅度上升,对照班学生成绩无明显变化,普通班类同。因此,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寄宿制高中的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了寄宿制高中体育教学的作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5.3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发展
  通过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次数、持续时间、内容、场所及锻炼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如表5,锻炼次数,实验前重点班一个星期2次占52.5%(21人),实验后3次占57.5%,普通班实验前2次占62.5%,实验后3次占65%。锻炼持续时间由25分钟增加到40分钟。内容选择有跑步、体操、排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台球、健美操、武术,实验前选择排球、羽毛球的人比例较多,实验后在网球、台球、健美操这三个新型项目的选择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锻炼形式由原来的集体组织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结伴、个人自发等形式转变。
  经统计分析,用新的体育模式教学,由于其手段多样化,内容新颖等原因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见,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更适合面向寄宿制高中学生,其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展开,是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材设置、教学方法的指导,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同时,增设与职业专业特色相配置的教学内容,比如,台球、网球等,使教学内容日益庞杂,教学目标趋向多样化,一定程度上能拓宽职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再者,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要求、备评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促使学生发展个性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6.1.2 学生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6.1.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6.2建议
  6.2.1 强化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目标、内容的理解。
  6.2.2 强化体育教师对学生实际的理解。
  6.2.3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学校特色所确定的,努力创造条件进行有计划地配置,并及时补充常用易耗器材。
  
  参考文献:
  
  [1]申向军,于可红.四川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6-37.
  [2]于晓东.对体育教学编组(班)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3,(1):10-11.
  [3]马治强.探索成功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9,(2):15.
  [4]文兰佃.体育课合作教学初探[J].体育教学,2001,(1):19.
  [5]陆祥伟.重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初探[J].体育教学,2003.
  [6]李志辉.中学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法之探究[J].体育教学,2003.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市普陀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语文由于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其教学目标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效果都不容乐观。为了顺应现代高校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改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进行语文教学。  【关键词】能力培养;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四五普法规划”也明确指出,青少年学生要在法制素质的养成方面下工夫,各类学校要开设法制教育课,并且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逐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保证普及基本法律
“形象丰满”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关于“丰富”的具体要求之一。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使自己笔下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具有特色、充满个性,并借此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真切感人。  [范文例举]  记忆深处  “刷——”猛地一片漆黑,仿佛一下子从异彩的天空坠下,坠入深不可测的黝黑的冰谷。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评卷与评价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考试评价机制,并不是唯考试是从,
2000年的那个夏天,他们在内心深处悄悄地许下了愿望……  透过这些愿望可以看到他们与死党之间的情谊,能够像他们这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