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再让学生说“不”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这样的现状,无疑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一、 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加强阅读,积累材料
  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分取人”分数几乎成为升学的唯一标准。这样迫使许多学生,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三、提倡模仿,掌握技能
  学生能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能说不能写。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还可经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培训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写片断,多写日记
  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时事要闻,小至鸡毛蒜皮,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另外,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样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每个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让人欣喜。
  六、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设想一下,学生总是机械地抄袭别人作文,那么,作文必是千篇一律,空洞虚假。十四、五岁的孩子们脑子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大胆的想象让伽利略通过事实推翻了权威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教师应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减少作文的限制,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和想象,尊重他们那些哪怕是离奇的想法,让他们尽情创作。
  七、展示佳作,推荐发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作文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作文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让佳作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1)在升学考试中多数考生考不出好成绩;(2)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3)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误区:  一、肢解课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堂好课往往也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而一个好的问题又能带动一堂好课。所以,语文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巧妙,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
期刊
在工作中,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拥有爱心,用洞察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一点一滴美好的地方,精心培育,细心呵护。用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成长,用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进步,以此来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用爱心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作为有独立人格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有的学生优点明显,人人都可以看见;有的学生缺点明显,还经常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 “讲学稿+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三年多了,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力地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的转变  首先,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学生打瞌睡或“呼呼”睡大觉现象基本
期刊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意见、观点、情感的过程。沟通不仅表现在个别谈话,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贯串于整个教学管理中。如,在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教师应该抓住班团会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技巧是指一些能促进沟通顺利进行以及增加相互了解的沟通技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期刊
学生的思想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我们种下了种子,并希望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我们并不能时时关照这棵树,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会浇灌打理自己的知识之树。  我们不断强调着“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积累来的东西不及时进行梳理,那么就会像一棵虽枝繁叶茂但却杂乱无序的树,知识要到用到时,学生并不能及时找到,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及时梳理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  在讲字音字形
期刊
16年来,我一直以为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很用心的教师,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些“以为”,在我做了妈妈以后彻底被打碎了。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十个月的时间,我没有睡过一天囫囵觉,孩子稍有异动,我便快速起身查看;面对孩子的哭闹,虽然也会有些抱怨,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他,看看他是冷了热了,抑或饿了,还是尿湿了。不为别的,只为我是妈妈。是啊,作为妈妈,不会因为孩子的顽劣而
期刊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勇敢地申报了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再细读,发现是借物喻人的散文。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上入手选文,和学生演绎一次有意思的“群文”对话吧。就这样,我便在“老百晓在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里逐册搜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很快,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落花生》《白杨》三篇文章上。依据借物喻人类文章的特点,我设
期刊
一、有名无实——高中语文周记的普遍现状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许多教师为此投入许多心血,学生也为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绞尽脑汁。作文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储备水平。因此,提高作文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周记历来被视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途径,但并没有得到师生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在周记上没有花费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对周记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训练规划,没有设置具体的教学
期刊
我们应该提倡“真实写作”,常言说,文贵真情。真情从何而来,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和思考中来。而现在的中学生又有几个对自己的生活、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呢?即便是老师让他们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亲人,也可以写得千篇一律,永远是慈祥的奶奶、严厉的父亲、善良的母亲、调皮的弟弟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麻木程度已有多深。一旦老师要求他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的生活时,学生就会发出一阵唏嘘“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可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