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色素P450酶2D6和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拉贝洛尔治疗效果的关系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2D6(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2 D6,CYP2D6)和细胞色素P450酶2C9 (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2 C9,CYP2C9)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拉贝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10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研究组)和103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纳入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使用拉贝洛尔控制血压,拉贝洛尔达到平均剂量(100 mg,8 h 1次)后若血压控制可,则认为拉贝洛尔有效(n=75);若血压控制不佳,需加用其他药物则认为治疗无效。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2组孕妇CYP2C9基因rs1057910、rs4918758位点和CYP2D6基因rs1065852、rs28371725、rs35742686、rs3892097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2组以及拉贝洛尔是否有效者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CYP2C9基因rs1057910位点均为AA基因型,CYP2D6基因rs35742686位点均为TT基因型、rs3892097位点均为CC基因型,未检测到变异。研究组CYP2D6基因rs28371725位点CC及CT基因型频率[18.1%(19/105)与14.6%(15/103);56.2%(59/105)与42.7%(44/103);χ2=6.707]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46.2%(97/210)与35.9%(74/206),χ2=4.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CYP2D6基因rs28371725位点CC、CT、TT基因型孕妇的年龄、舒张压、孕前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肌酐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C基因型孕妇的分娩孕周和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2.5±2.1)周和(27.2±9.3)g/L,明显高于CT[(29.5±1.8)周和(20.3±10.4) g/L]及TT基因型者[(29.8±2.2)周和(22.5±7.4)g/L],收缩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CT及TT基因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值均<0.05)。拉贝洛尔治疗无效者CYP2D6基因rs1065852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治疗有效者[93.3%(56/60)与76.0%(114/150),χ2=8.351,P=0.004]。 

结论

CYP2D6基因rs2837172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关,而rs1065852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与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临床救治状况,以及2013年与2008年至2012年的差异。 方法广东省20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组成协作组。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ELBWI的资料,并与回顾性调查取得的2008年至2012年(2008年1月1日至20
期刊
目的评价第二周期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实施效果。 方法本研究分为信函调查和现场调查等2部分。(1)信函调查:随机调查国内(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省、地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收集新生儿复苏培训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2010年至2014年新生儿窒息发生和死亡数据。(2)现场调查:随机抽取4个省,每省随机抽取1所省级医疗保健机构,2所地市级(非省会城市)和2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随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1 min低Apgar评分对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7分)的超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000 g)共50例纳入分析。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低Apgar评分组(4~7分)和重度低Apgar评分组(0~3分)。回
期刊
目的探讨产房复苏质量改进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76例为改进前组,实施产房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199例为改进后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NICU的体温、产房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