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员育人的工作,是每个高校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工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时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工党支部;学生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2-02
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知群体中的先进组织,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高校教师党员的思想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好书,做好科研,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要工作放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而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使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当前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1 目前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在思维上被定位为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即普通意义上的辅导员。一些高校教师党员的思想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好书,做好科研,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高校对教师的考评更促进了这种思想的蔓延。例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只以教学和科研为依据。而这种模式的学生思想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定岗定编,专职辅导员的人数偏少。一名辅导员带三、四百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辅导员很难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中存在这一些不良的现象,加上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难免会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并且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造成学生思想的多样性。这些又进一步加剧了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所以,让人数较少的辅导员做学生思想工作,而广大的高校教师置身于思想工作之外的这种工作模式,不符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2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由于教师这个职业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除了学生工作队伍这条主线发挥作用之外,教工支部可以起到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辅助作用。
高校党员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他同时是给学生授课的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能从课堂上或者是课后的一些社会实践中真实地掌握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和学生做面对面的交流,把课堂教学纳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范畴之内。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更直接、更有效,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教师党员还能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及时反映到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中去,从而做到上通下达,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教工支部切实发挥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要把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教工党支部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定期研究检查党员和教师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方面的情况。配合党总支选派导师和班主任,在职称评选与先进评聘等方面,把师德和教书育人作为基本条件。
3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3.1 通过教学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在某些方面较之专职政工干部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治学态度等"育人"的过程。要以德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师生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高校党支部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德育工作,才能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为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供 “德”的保证。
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灌输给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万无声”的作用。
3.2 通过“导师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针对学生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高校中的专职学生工作者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教工党支部可以比照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让教师党员担任分类导师,协助学院党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了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技能培训工作,教工支部可以为学生设立了人际交往、心理咨询、课外科技训练与竞赛、考研、就业指导、师范生技能训练、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多种分类导师。这样,每一个教师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担任不同种类的导师,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3 师生党支部互动共建,将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
在支部建设中,教工党支部努力将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通过师生党支部的互动共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并且要对此制度化,向教工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教师支部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要求每名教师党员每年指导一项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或科研训练;每年指导学生发表一篇论文;每名教师党员联系2至3名需要帮助的学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由于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的一些具体事务,比如学生的日常管理、奖学金的评定、贫困生的认定等,这些工作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满意,所以辅导员和学生的可能出现矛盾,从而不好沟通。相反专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却可以产生“美”,而变得更容易沟通。因此,师生党支部共建可以使专职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辅导员做好及时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度”的把握
长期以来,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学生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教师的职责只是教书,而忽视了“育人”这一根本的职能,所以教工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但是,发挥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防止走另一个极端,要避免将专业教师“行政化”,把除思想政治工作以外的一些事务性工作都交给专业教师来抓,比如评先评优、学生入党、坐班顶班等。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方面将专职教师的工作和专司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混为一谈,使其没有了主次之分,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弊端;另一方面,使广大高校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其他事务性工作中疲于奔命,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时,要把握合适的“度”,避免矫枉过正。我们应该将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应该定位为上通下达的辅助作用,一方面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专业教师疲于奔命情况的出现。
总之,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 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保.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着力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12):39—40
[2] 沈正翔.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有效增强“四力”[J].大庆社会科学,2007,(5):70—72
[3] 弓永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1):33-35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工党支部;学生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2-02
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知群体中的先进组织,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高校教师党员的思想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好书,做好科研,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要工作放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而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使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当前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1 目前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在思维上被定位为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即普通意义上的辅导员。一些高校教师党员的思想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好书,做好科研,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高校对教师的考评更促进了这种思想的蔓延。例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只以教学和科研为依据。而这种模式的学生思想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定岗定编,专职辅导员的人数偏少。一名辅导员带三、四百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辅导员很难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中存在这一些不良的现象,加上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难免会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并且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造成学生思想的多样性。这些又进一步加剧了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所以,让人数较少的辅导员做学生思想工作,而广大的高校教师置身于思想工作之外的这种工作模式,不符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2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由于教师这个职业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除了学生工作队伍这条主线发挥作用之外,教工支部可以起到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辅助作用。
高校党员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他同时是给学生授课的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能从课堂上或者是课后的一些社会实践中真实地掌握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和学生做面对面的交流,把课堂教学纳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范畴之内。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更直接、更有效,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教师党员还能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及时反映到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中去,从而做到上通下达,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教工支部切实发挥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要把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教工党支部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定期研究检查党员和教师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方面的情况。配合党总支选派导师和班主任,在职称评选与先进评聘等方面,把师德和教书育人作为基本条件。
3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3.1 通过教学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在某些方面较之专职政工干部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治学态度等"育人"的过程。要以德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师生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高校党支部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德育工作,才能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为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供 “德”的保证。
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灌输给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万无声”的作用。
3.2 通过“导师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针对学生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高校中的专职学生工作者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教工党支部可以比照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让教师党员担任分类导师,协助学院党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了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技能培训工作,教工支部可以为学生设立了人际交往、心理咨询、课外科技训练与竞赛、考研、就业指导、师范生技能训练、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多种分类导师。这样,每一个教师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担任不同种类的导师,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3 师生党支部互动共建,将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
在支部建设中,教工党支部努力将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通过师生党支部的互动共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并且要对此制度化,向教工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教师支部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要求每名教师党员每年指导一项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或科研训练;每年指导学生发表一篇论文;每名教师党员联系2至3名需要帮助的学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由于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的一些具体事务,比如学生的日常管理、奖学金的评定、贫困生的认定等,这些工作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满意,所以辅导员和学生的可能出现矛盾,从而不好沟通。相反专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却可以产生“美”,而变得更容易沟通。因此,师生党支部共建可以使专职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辅导员做好及时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度”的把握
长期以来,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学生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教师的职责只是教书,而忽视了“育人”这一根本的职能,所以教工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但是,发挥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防止走另一个极端,要避免将专业教师“行政化”,把除思想政治工作以外的一些事务性工作都交给专业教师来抓,比如评先评优、学生入党、坐班顶班等。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方面将专职教师的工作和专司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混为一谈,使其没有了主次之分,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弊端;另一方面,使广大高校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其他事务性工作中疲于奔命,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时,要把握合适的“度”,避免矫枉过正。我们应该将教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应该定位为上通下达的辅助作用,一方面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专业教师疲于奔命情况的出现。
总之,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 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保.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着力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12):39—40
[2] 沈正翔.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有效增强“四力”[J].大庆社会科学,2007,(5):70—72
[3] 弓永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