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加减法估算”教学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作为一项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估算教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尝试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1页“加、减法”教学为例摭谈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与精算的不同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估算,感受它与精算的不同,在复习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整十数的加、减法口算,意在让学生感受到整十数计算比较简便,同时还设计了猜猜“最接近的整十数”,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估算的基本策略,知道(二年级)估算就是把参与运算的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接着我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说明估算的作用,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其实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就行了。
  二、教给方法,呈现估算的多样性
  任何估算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准确熟练的基本口算为基础,对运算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简化”,而后根据新的数据进行口算。估算的方法很多,常见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郾取“整”法。在加、减法估算中,把两个数或几个数看成整十数(取整法)。例如,72-24,把72看成70,24看成20,70-20=50。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方法的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
  2?郾“四舍五入”法。估算时,将一些数通过“四舍五入”,把它们看成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利用口算快速算出所要的大致结果。例如,(教材中)估算妈妈带的钱够吗?28+43+24,把28看成30,43看成45,24看成25,30+45+25=100(元)从而判断“够用;也可以这样想:28+43+24,把28看成30,43看成40,24看成20,30+40+20=90(元);还可以先估计买茶杯和水壶大约要50元,剩下的50元用去买茶壶(43元)够了。
  3?郾前后协调法。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及实际需要,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对数据进行适当调整。例如,54+24,把54看成50,24看成30,54+24≈50+30=80(比准确数多2);28+24+43,可以把28看成30,24看成30,43看成40,30+30+40=100(元)(比准确数多5)。
  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掌握多种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使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具体的要求。
  三、让估算符合实际需要
  估算结果不能只停留在“最接近准确值”上,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数学课本第32页练习六第1题: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其中的31+52和98-17两道题,第1题如果把31看成30,52看成50,30+50=80,第2题把98看成100,17看成20,100-20=80,两题估算结果都等于80,并非比80大。从算理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但联系实际思考,就发现31+52(不进位加法)的准确值是83,98-17(不退位减法)的准确值是81,得数都比80大,所以说这种估算方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从特定的情境出发,依据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如,有时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同时估大也是合理的;或者通过观察直接做出判断(如前两例)。
  提高估算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长期、复杂的估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的估算目标。
  作者单位
  蒙自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领域里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综合评价,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历史 教学 人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11—0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前言随着校园足球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到来,经过几年来的大力推广,我国校园足球得到很好的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足球进校园”的部署,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