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内容之阐释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的内容根据性质差异可以分为音乐性内容、联想性内容与内省性内容三个层次类别。前者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唤起美感,继而进一步引发后者,因此也叫直接性内容,后两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深入,是间接性内容。
  一、音乐性内容
  音乐性内容属于自律性的内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标志就在于是否有“文学性”。同样,音乐性是音乐内容最本质的部分,是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根本所在。音乐性内容是音乐内容的第一个层次,是审美直观和直觉。它是联想性内容和内省性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性内容是必然的,联想性和内省性内容则是或然的。
  音乐性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情绪情感、风格特征、精神气质(内在精神或内涵的外在显现和表现)。音乐情绪情感属于审美情感,它不同于生活中的情绪情感,前者是主体的,主动接受和精神需要,后者是功利的,受现实利弊左右,是被动承受。风格在客观形式层面是作品的诸多特点和这些特点的有机综合,风格在精神层面则是指某种立美类型,即作曲家的审美追求与倾向。精神气质是指音乐的总体情感特征和形而上的精神指向,是理性精神的辐射和外部显现,如坚毅、苍劲、沉雄、凝重、悲悯、肃穆,等等。
  二、聯想性内容
  《辞海》关于“内容”还有一个定义,即“‘文艺作品的内容’,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再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这一现实生活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包括题材、主题思想、人物、事件等要素”。联想性内容指音乐表现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因而又叫生活性内容,主体根据对作品的形式特征而生意象、意境、风格感、精神气质等音乐性内容,并进而与现实生活内容或文学绘画内容产生沟通联想。联想性内容在创作上常通过模仿、暗示、象征等方法手段来实现,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鸟鸣和闪电雷声的模仿等。
  现代接受理论认为对语义性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接受,是主动参与和再创造。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接受则更是如此,形式只在听觉上提供感性材料或坯料,接受主体则是用所供之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内容大厦,不同的主体构建的大厦必然不同。
  三、内省性内容(内涵)
  内省性内容也叫内涵,指音乐所引发的主体之思想内涵与人生哲理。这是音乐最具价值的部分,是最深层次的内容,是音乐的精华所在。这类作品不引发主体对生活中事物的联想,而是直达心灵,重在心灵体验和精神感悟,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便是针对这个层次的内容而言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就明确主张音乐要表现人类的思想本质和心灵世界。
  音乐不是文字,不能直接表达思想观念,我们说一部作品有思想内涵,是隐含了一个前提的,即主体在接受该作品之前需要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文化修养,有较丰富的、深入的人生体验和思考,否则内涵得不到体现。
  有时音乐的意义也指音乐内容,伽达默尔指出,艺术作品的意义根本不是什么永恒不变的、凝固的东西,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1]。
  四、结语
  音乐的意义对每一个主体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因时间境遇的不同每一次倾听的意义也有差异。如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2]。音乐的意义应在每一个主体对音响的每一次直观接受之中;音乐的意义是动态的和无限的;对音乐的文字阐释只能间接揭示音乐的部分意义。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
  [2](美)彼得·基维.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M].刘 洪,杨燕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任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中生往往会觉得数学学习较为困难,这与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爱好有一定了解,掌握现阶段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基于此,文章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动参与意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
一、专科学生管理建设上的不足和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传统与落后  目前,专科院校受教育制度的制约,在学生管理中采用的管理理念主要是行政管理理念。也就是说,学校和学生属于从属关系,学生不得有任何反叛行为,所以,学校的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相应的弊端。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管理工作划分开来,对学生的管理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影响学生管理的根本因素是学生管理观念的落后。  2.管理体
摘 要:99年前爆发的爱国学生运动不仅催生了“五四”青年节,更凝练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不管时光如何变幻,“五四精神”都能在青年中世代相承,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文章简要阐述了“五四精神”的起源与内涵,并列举了当代青年中践行“五四精神”的例子,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希望。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青年;中国梦  一、“五四精神”的起源与内涵  “五四精神”源自于“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在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其背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学生只有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将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
摘 要:教练技术是指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的方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教学效率的一项管理技术。听力作为语言交际过程中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人的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教练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练技术;大学英语听力;行动计划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1-04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为打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落实“思路、师资、教材、教法和机制攻坚”,找准当前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存在的短板,教育部组织了专门针对全国高校思政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