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是我们国家科技以及人文发展的领军阵地。信息时代中,高校走在时代前沿,使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教育管理工作走上了数据化管理之路,不仅减轻了管理任务量,还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不少管理难题,并实现了更快捷有效的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不会停止发展,时代升级随时都在进行中,这也迫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再满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也不满足于一次变革的完成,而是不断追求变革的路上,对于教育管理模式持续地进行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等院校;管理模式;变革探究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未來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整个社会带入信息时代,随着我们国家对高教事业提出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出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并全面实现教育管理数据化,便成为了国内各高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变革。为此,各高校力争走在时代前沿,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关键点
(一)管理意识变革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有明确的规范性与权威性,要求一切都要遵循固定的规则,这其实已经脱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尤其是在步入了以科技与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之后,已经僵化的传统模式愈发严重地束缚了高校的创新与变革,阻碍了高校发展。例如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思维,是以拼分数、拼排名为最高目标,只以是否勤奋刻苦、是否遵纪守法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这个至高目标、为了塑造千篇一律的“优等”学生而服务。只要与此无明显关联的事,都尽量不做或少做,简单说,就是故步自封,没有时代意识,为此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以及对个性发展的渴求。这就导致一些高校在信息技术如潮而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抗拒,担忧因此扰乱一直以来的管理秩序,影响目标的实现。然而信息时代的脚步不会因某一处的不认同便停止,任何拒绝其加入的高校都必将成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孤岛。在拒绝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必然会被时代抛弃,其培养出的人才也同样会是时代的弃儿,学校原本的追求也不会实现。而率先实现了意识变革的高校,彻底扭转原有的管理思维,主动将信息技术纳入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尊重师生的创造性发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并重视信息技术投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数据化管理,既方便了学生,也开辟了崭新的管理途径,方便了自身管理,更促进了自身发展。
(二)管理方法变革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是以人力为主,靠人的双手与大脑来完成复杂的管理,而一个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与大工程无异,仅凭手脑完成,工作量特别大,效率却不高,令教师苦不堪言。同时高校的各学科之间、各部门之间,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互相打交道,各自都只掌握自己的信息数据,不与他人言。这样就导致各种信息产生了封闭性,不仅无法实现管理透明化,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地重复性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校的统筹化管理,无法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渠道
(一)转换管理思维
尽管当前高调提倡高校教学改革,呼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性显然应该排在教学改革的前面,因为只有整个高校教育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于教育来说,任何走在前沿的技术手段,都必须基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才能得以全面应用,而教育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则必须基于思维模式的先进性才会被创建起来。所以说,想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首先必须进行思维变革,这要求从学校最高的管理层起,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了高校发展的沉重负担,从根本上转换管理思维,并带动整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转变思维。
(二)制定规划
我们国家为教育制定了“信息化”、“现代化”的总目标,高等院校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数据化,则是高等院校在总目标之下应实现的分支目标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各高校在为此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本校特色、区域特色甚至是国家特色。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化管理等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方式,通过多种模式相互融合的方法,不断创新出更适合自身管理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在此过程中,应做好质量监控,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模式能实现顺利变革。具体从规划本身来说,应对于本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总体建设方向进行确认,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完全挂钩,使信息化水平能符合教学及管理所需,在本校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实现网络覆盖。所以说,规划内就要包括实现各项具体工作信息化的进度计划,以及针对管理信息化而制定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使高校日常管理运转的各环节(如教学环节、学生环节、财务环节,以及消费、服务、监控环节,等等)可以完美对接。
基于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使高校教育全面实现信息化,是为了使其服务于包括教学工作以内的各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各高校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展开了深入思考,这不仅促进了变革的进程,也促使高校的教学管理与时代紧密结合,校内各项教学及管理信息因此实现了融合与共享,使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大大降低,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逐步走上智能化与统筹化的信息化管理之路,有效促进了高校发展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霖 .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思考 [J]. 数码设计( 上 ),2018,000(004):293-294.
[2]张江漫.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 ,2019,031(019):233-235.
[3]王德军,佟雪松.高校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探究——评《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9(7):115-115.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等院校;管理模式;变革探究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未來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整个社会带入信息时代,随着我们国家对高教事业提出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出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并全面实现教育管理数据化,便成为了国内各高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变革。为此,各高校力争走在时代前沿,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关键点
(一)管理意识变革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有明确的规范性与权威性,要求一切都要遵循固定的规则,这其实已经脱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尤其是在步入了以科技与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之后,已经僵化的传统模式愈发严重地束缚了高校的创新与变革,阻碍了高校发展。例如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思维,是以拼分数、拼排名为最高目标,只以是否勤奋刻苦、是否遵纪守法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这个至高目标、为了塑造千篇一律的“优等”学生而服务。只要与此无明显关联的事,都尽量不做或少做,简单说,就是故步自封,没有时代意识,为此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以及对个性发展的渴求。这就导致一些高校在信息技术如潮而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抗拒,担忧因此扰乱一直以来的管理秩序,影响目标的实现。然而信息时代的脚步不会因某一处的不认同便停止,任何拒绝其加入的高校都必将成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孤岛。在拒绝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必然会被时代抛弃,其培养出的人才也同样会是时代的弃儿,学校原本的追求也不会实现。而率先实现了意识变革的高校,彻底扭转原有的管理思维,主动将信息技术纳入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尊重师生的创造性发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并重视信息技术投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数据化管理,既方便了学生,也开辟了崭新的管理途径,方便了自身管理,更促进了自身发展。
(二)管理方法变革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是以人力为主,靠人的双手与大脑来完成复杂的管理,而一个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与大工程无异,仅凭手脑完成,工作量特别大,效率却不高,令教师苦不堪言。同时高校的各学科之间、各部门之间,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互相打交道,各自都只掌握自己的信息数据,不与他人言。这样就导致各种信息产生了封闭性,不仅无法实现管理透明化,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地重复性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校的统筹化管理,无法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渠道
(一)转换管理思维
尽管当前高调提倡高校教学改革,呼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性显然应该排在教学改革的前面,因为只有整个高校教育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于教育来说,任何走在前沿的技术手段,都必须基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才能得以全面应用,而教育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则必须基于思维模式的先进性才会被创建起来。所以说,想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首先必须进行思维变革,这要求从学校最高的管理层起,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了高校发展的沉重负担,从根本上转换管理思维,并带动整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转变思维。
(二)制定规划
我们国家为教育制定了“信息化”、“现代化”的总目标,高等院校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数据化,则是高等院校在总目标之下应实现的分支目标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各高校在为此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本校特色、区域特色甚至是国家特色。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化管理等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方式,通过多种模式相互融合的方法,不断创新出更适合自身管理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在此过程中,应做好质量监控,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模式能实现顺利变革。具体从规划本身来说,应对于本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总体建设方向进行确认,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完全挂钩,使信息化水平能符合教学及管理所需,在本校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实现网络覆盖。所以说,规划内就要包括实现各项具体工作信息化的进度计划,以及针对管理信息化而制定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使高校日常管理运转的各环节(如教学环节、学生环节、财务环节,以及消费、服务、监控环节,等等)可以完美对接。
基于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使高校教育全面实现信息化,是为了使其服务于包括教学工作以内的各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各高校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展开了深入思考,这不仅促进了变革的进程,也促使高校的教学管理与时代紧密结合,校内各项教学及管理信息因此实现了融合与共享,使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大大降低,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逐步走上智能化与统筹化的信息化管理之路,有效促进了高校发展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霖 .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思考 [J]. 数码设计( 上 ),2018,000(004):293-294.
[2]张江漫.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 ,2019,031(019):233-235.
[3]王德军,佟雪松.高校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探究——评《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9(7):115-115.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