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房东冯老妖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精明的上海人呀
  当我得知要被调到上海分公司时,我犹豫了,虽然这是锻炼能力的绝佳机会,但同时意味着我要和男友阿达分居两地。对正处于热恋中的我们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阿达看出了我的顾虑,他说:“调到分公司是你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心愿,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了,我也会争取尽快在上海找一份新工作,不久我们就可以相聚了。只是我最近太忙,无法请假陪你去上海报到,都说上海人精明,你自己要多长点心眼。”上海人的精明,我早有耳闻。
  我拎着行李孤身一人前去报到,接待我的小李是个东北妹妹,为人热情。她说,在上海,住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房租贵不说,房子也很难找。当天下午,她主动陪我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找房子,腿都快走断了,才在一条偏僻的小巷深处找到了一间价格适中的民房。
  这是一栋半旧的老式楼房,房东住在三楼,底下两层出租,我租的是一楼唯一空着的一间。我暗暗为房东算了一下,每层四个房间,两层共八间,一个月光房租都不得了。我不由感叹上天不公,像我们这些打工族,辛辛苦苦拼死拼活,一个月挣的还不一定有这些土著收的房租多。
  房东是个四五十岁的女人,外表冷漠,风韵不存却浓妆艳抹。我礼貌地问:“请问阿姨贵姓?”她一翻金鱼眼:“我很老吗?我姓冯。”我差点笑出声来,她年龄都快赶上我妈了,我当然要称她阿姨了,难道要我叫她姐姐不成?真是个自恋老妖精,对,干脆送她个外号:冯老妖。我为自己的创意暗暗得意。
  冯老妖用一口绵软无力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侬的身份证拿来登记一下。”还要查身份证,把我当什么人了?简直比警察还烦。我翻出身份证递给她,她将我本人和身份证上的照片对了又对,然后才一笔一画将姓名和号码抄在笔记本上。抄好了身份证,她又带我去看水表电表,当着我的面抄在本子上,并记下我入住的日期,她还提醒我最好也抄一份。我说不用,水电这么小的事,犯不着这样斤斤计较。
  她没理我,手一伸:“交房租。”我摸一下口袋,钱没带够,就说:“明天搬来的时候再交行吗?”她说:“不行,如果你反悔不来,我岂不是要白白空几天。”直到现在我终于领教了上海人的精明,我气得牙直痒痒。这时小李掏出了钱,说:“我这儿有。”方才救急。
  ◎ 一个小插曲
  第二天,我怀着极度不悦的心情搬进了冯老妖家,想起以后将和这样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更加郁闷。
  收拾好房间,我躺在床上给阿达打电话,倾诉郁闷。阿达笑了:“我不是早提醒过你么,其实也没什么,你只管将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些琐事别放在心上就是了。”想想也是,我犯得着吗?我决定以后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老妖瓦上霜。
  住了几天,我发现一楼其实只有三家外地住户,有一间屋子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听邻居讲是房东的老母亲。我不由有些气愤,自己住在宽敞明亮的楼上,将老母亲扔在楼下,简直是冷血动物。我对冯老妖的讨厌又增加了几分。
  时间一久,我了解到,住在我隔壁的是一对夫妻,男的姓林,住我对面的是一对小情侣,大家叫女孩小黄。我们三户邻居之间打得火热,无话不说,如同亲朋好友一般,这让初来乍到的我倍感亲切。反观房东的冷漠,我更加体会到人情冷暖。
  冬天,晒太阳成了我最大的享受。每当周末天气晴好,我就会将被子搬出去晒,然后搬个椅子在门口看书。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坐在阳光下,手捧一本小说,正为故事中女主角的悲惨遭遇长吁短叹时,突然听到从房东母亲的房间里传出一阵奇怪的声音。
  本不想打探他人隐私,但砰的一声让我意识到可能出了什么事,我扔下书,飞奔到老人门口,房门虚掩着,我惊讶地发现老人躺在地上。我试图将老人扶起来,无奈身单力薄,我问老人怎么了,她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呼吸越来越急促。
  我赶紧拨通了120。然后跑去敲两家邻居的门,好在老林在家,我们将老人扶到床上躺着,焦急地等120的到来。
  几分钟后,120就赶来了,医护人员迅速将老人抬上救护车,他们说若再迟点打电话老人就危险了。我和老林也主动上了车,跟着去了医院。老人被推进了急诊室。
  冯老妖中午才赶过来,这时,老人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她一进病房,就紧张地握着母亲的手问长问短,老人笑着说好多了,她才嘘了口气。这时,她才想起感谢我和老林,但她表情很尴尬,可能自己也觉得以前对我们太冷漠了吧。
  ◎ 原来她是这样的人
  自从帮忙救了冯老妖的母亲后,她对我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碰面时也会笑着点点头,虽然不自然,但我总算看到她笑了。
  一天晚上,冯老妖突然拎着水果到我房间来,说是感谢我救了她母亲。我趁机责问她为什么不让老人住在楼上,也好方便照顾。这时,她的神色黯淡下来,她告诉我,让老人住在楼下正是为了方便,老人心脏不好,爬上爬下不方便,住下面可以经常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至于一日三餐,她都会按时送下来,她每天还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我突然为当初对她的误解感到惭愧,原来并非都是我想的那样。
  后来,我晒太阳的时候,经常碰到冯老妖的母亲在门口散步或晒太阳,尽管老人的普通话很难听懂,但她喜欢有一句没一句和我搭话。
  有一次,我问怎么从来没看到过男房东,老人的脸突然阴郁下来。她说,她女儿早就离婚了,原因是她丈夫嫌她人老珠黄,邋遢不会打扮,在外面又找了年轻的。离婚后的冯老妖悲痛欲绝,性格逐渐变得古怪,对所有人都不冷不热,并开始浓妆艳抹。原来她的老来妖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愿意生来庸俗。
  有一段时间,经常听到同事们抱怨住的地方东西被偷,我庆幸自己住的地方治安良好,自从我搬来后,还从未发生过被盗的事。一次和住在对面的小黄说起这事,她说:“这都要归功房东冯阿姨。”
  什么?这事和冯老妖有什么关系?小黄说,以前这里的住户也经常被盗,不仅晾在外面的衣服不翼而飞,有时小偷还入室行窃。遭殃的住户向冯老妖反应后,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暗查,发现竟然是内盗所为,她果断地赶走了小偷,以后凡是有人来租房,她一律要对方出示身份证,碰到可疑人员她会拒绝租房给别人。她没事时就楼上楼下地巡视,不给小偷下手的机会。自从她严厉把关后,盗窃的事极少发生。
  我又一次感到了意外,当一个又一个真相展示在面前后,冯老妖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改变,从冷漠无情变为有情有义,敢做敢为。
  ◎ 可爱又美丽的老妖精啊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冷若冰霜的冯老妖对我们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她开始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脸上的笑容也很真诚,我们也会报以她阳光般的微笑。融洽的环境使漫长的冬天不再显得那样寒冷,这是我住到这里后第一次有了温暖的感觉。
  一次聊天,冯老妖居然要为我介绍男朋友,我慌忙澄清我有男友,她却不相信,说这么久也没看见有男孩子来看我,还说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不容易,有了男朋友也好有个照应。直到我拿出我和阿达的合影,她才相信。尽管她是瞎操心,我却感到了亲人般的关心。
  春节过后,妹妹从广东辞职来到上海,想在这边找份工作。但只有中专文凭的妹妹想在上海找份满意的工作谈何容易,碰了好几次壁后,她只能暂时和我住在一起。
  虽然我来上海已有半年,但我基本上都呆在公司,对偌大的上海并不熟悉,对招聘信息也不灵通,我只能利用周末带妹妹出去找工作。
  当冯老妖看到我妹妹仍呆在家中的时候,她问是不是工作很难找,我只好如实相告。她沉思了一下,说:“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帮上忙。”虽然对她的话没抱任何幻想,但我还是感激她的热心。
  几天后,冯老妖居然激动地跑来说,她托亲戚帮我妹妹找到了一个做文员的差事,第二天去面谈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可以上班了。
  我既激动又感动,真没想到,她居然为非亲非故的我们如此上心,去求亲戚帮忙,如今,谁愿意去求人啊。我眼睛潮湿了,低声说:“谢谢你,冯阿姨。”这是我第一次真心实意地尊称她阿姨。她显得很高兴,说:“别说客气话了,明天一早我带你妹妹去那家公司,你们不熟悉路。”
  说完,冯老妖转身走了,望着她发福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相仿的年纪,同样发福的身形,在我看来,她们都是那样亲切、慈爱和美丽。
  我给阿达打电话,让他尽快到上海来工作,他说:“你不是说不喜欢上海吗?尤其是你那个精明又冷漠的房东冯老妖。”
  “现在不一样啦,她现在是个可爱又美丽的老妖精!”丢下电话,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回想搬到这里以后所经历的种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其他文献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高级教师,中宣部“时事教育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十佳班主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所有学生,乘赏识之风、燃信心之火、捧关爱之情、播希望之种,努力为学生建温暖之家、架理想之桥。第一站:释放正能量  班主任不妨坐在台下,做一名热心的观众,给舞台上表演的小演员们以欣赏鼓励与支持,然后走上舞台,为小演员们找准适合自己的角色
曹操有一名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钦佩曹孟德的才学与韬略,但对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借酒解忧,纵解得了一时,也解不了一世。醉得再深,也有醒来的时候;一旦清醒,这“忧”依然会“却上心头”。“重量级”饮者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才称得上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以酒解忧,徒增忧愁。  对待人生中的喜和忧,我倒是很欣赏汪国真的两句话:“人虽然是哭着生,却一定要笑着活。”人生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枣庄市教学能手、枣庄市优秀班主任、枣庄市课改标兵、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科技辅导员、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山东省基础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专家。公开出版个人专著《读懂学生的智慧与技巧》。  
写不出什么,也便搁下笔,与老友约去采风。   山间的风吹得人脚步都轻快起来。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傍晚,朋友订了当地的民居,我们便跟着导航步行。我伸开双臂,连背包也跟着挺起胸膛,贪婪地吮吸着青草味的月光。昏黄的老式灯下崎岖的路也平添了几分神秘。“这地方可真不错!”我搭着朋友的肩深呼吸着。“是不错,只是人大都走光了。”朋友拍拍我的手继续向前。   “那……那是什么?”跟来的女助手急匆匆躲到我身后。“是
环球旅拍CrazyLi《红泥人》  F1.8,1/400秒,ISO 100  点评:虽然人物肤色、头饰和背景都是深色,但摄影师很好地控制了光线,使三者拉开了层次。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引导出自然的人物神态,这一点也很难得。淡然一笑《我的眼里》  F18,1/500秒,ISO 640  点评:对称构图和冷暖色彩的对比,使观者的视线能够马上聚焦在人物上,与《阿富汗女孩》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想更加突出人物的眼
最近我家新添了一个家庭成员——那就是你,黑子。  黑子是一个出生仅两个月的雪纳瑞小狗,十几天前妈妈把你抱回家里时,你只有两个巴掌大小,肥嘟嘟圆滚滚的身子,长满了灰黑色的卷曲的长毛,最引人注目的是你的眉毛长长的,还有一圈长长的白胡子,看上去像极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我查询资料了解到,雪纳瑞是德国的一个很有名的犬种,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真想不到,你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小家伙还出身名门,祖先还来自遥远的欧洲
水灵动,山沉稳。娟娟细流的小溪和百草丰富的山川,是韵致的美。浪滔汹涌的大海和峭拔刚劲的悬崖,是雄壮的美。两种美各有千秋,和而不同。  面对差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需要我们客观审视,理智对待。  面对差异,首先不能妄自菲薄,不能盲目跟风。人和人之间不一定有差距,差异确是必然的。中国共产党未成熟时,喜欢照搬苏联模式。先是走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总是向苏联老大哥“取经”。孰不知苏中有别,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家校联系的方式在悄然变化着,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新交流”越来越盛行,面对面的“心交流”却成为让老师们犹豫不决的选择。昔日走家串户的家访日渐“褪色”,大有被取而代之的趋势。可是,传统的上门家访真的过时了,该“退居二线”吗?  传统家访,作为一种更接地气的家校沟通方式,有着独特的温度和姿态,是任何“新家访”不能替代的,就如那记忆深处抹不去的一段段家访经历。记忆中的小山村,晨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广东潮州一名学生在微信群中向教师询问作业时,随手发送了两个“敲打”的表情。这位教师认为,学生发这两个“敲打”的表情不礼貌,称其没有家教,并责令该生写检讨。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有关师生之间代沟问题的讨论。   笔者以为,这位教师的确误解了学生的真实意图,差一点就将本来不值一提的小事,演化为激化师生乃至家校矛盾的一条导火索。所幸,事后双方很快消除了误会。这提醒、警
第一次读李清照,读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般豪放之词竟让我误以为词人是一个豪迈男儿。直到后来,与她邂逅在盛夏的荷塘,我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芳香的女子。  “常记溪亭日暮”,兰舟徐徐前行,荷叶无穷碧,藕花别样红。三五少女坐于舟中,纤纤素手轻摇船桨,划破碧绿湖水。坐在中间的李清照仰首莞尔,自成美景。少女们醉于美酒琼浆,不料小舟早已飘荡进芙蓉深处,于是“争渡”,木浆击水之声惊起满塘鸥鹭。有些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