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流动劳动力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河南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与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做到农民工子女与城镇职工子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平等对待,一视同仁。2004年以来,河南全省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每年超过97%,其中入公办学校比率在85%以上。2006年秋季,32.3万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6%,基本上实现了“应入尽入”。
然而,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农民工没有将孩子带到城市,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情况,即“留守儿童”。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而伴随这一流动的是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的剧烈变动。特别是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小、正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其“留守”的身份,更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呢?他们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怎么样呢?他们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在身心发展以及学业成长方面有什么差别呢?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行为表现、心理特点、发展状况,对于探索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帮扶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组长:
李敏(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首席专家:
刘志军(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教授)
李帅军(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教授)
成员:
吴长运刘林亚周宝荣徐玉斌张冬平
徐万山于动陈军涛衡彦明段茹宏
(注:本专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
然而,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农民工没有将孩子带到城市,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情况,即“留守儿童”。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而伴随这一流动的是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的剧烈变动。特别是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小、正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其“留守”的身份,更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呢?他们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怎么样呢?他们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在身心发展以及学业成长方面有什么差别呢?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行为表现、心理特点、发展状况,对于探索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帮扶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组长:
李敏(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首席专家:
刘志军(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教授)
李帅军(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教授)
成员:
吴长运刘林亚周宝荣徐玉斌张冬平
徐万山于动陈军涛衡彦明段茹宏
(注:本专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