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形态下,互联网、计算机、物联网、信息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互联网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推动企业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将其应用在微课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又一突破,为教育教学打开了新的篇章,尤其是将其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互联网 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想法与建议,为计算机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时代;微课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5-0133-02
  微课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5-10分钟视频为主。微课视频中,教师主要以某一重点难点或一单元为主进行讲解,借助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进行片段教学,还能够对教材、课件、内容等进行评价、教学反思等。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微课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效率还是质量、学生学习兴趣上,都更胜一筹,与互联网 相辅相成。
  1 互联网 时代下的教学创新
  微课是网络时代下的发展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所谓的互联网 就是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将互联网与其他相关行业的综合,衍生出一种新的形态。换句话说:互联网 其关键在于创新。互联网 教学是一种借助网络教学的形式,是一项逻辑思维的创新、是一种教育新形势。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新型学习意识。而微课作为互联网 时代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势,具有重点突出、内容精简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尤其是计算机教学中。对此,本文着重探索微课教学下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形态,微课教学对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进行详细分析。
  2 微课教学优势
  2.1 内容简短
  通常情况下,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而微课教学时间在5-10分钟内,着重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讲解,这种分散式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在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会进行不断的演示,随后学生模仿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顾前不顾后,边学边忘,并且针对一些相近操作学生易混淆。而微课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某个操作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简短,知识点分散学生更容易掌握。
  2.2 趣味性强
  微课教学是一种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能够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另一方面,微课教学内容简短、目的性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而传统教学中,更多是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依次进行教学。相比之下,微课教学更具形象化,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帮助作用。让学生爱上计算机学习、学会计算机学习、善于计算机学习。
  2.3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更多是课后教学。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都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回放、知识点预习、复习等,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这种教学形式,能够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想要学习哪一操作都可,有效解决了课堂两极化或多极化教学现象。
  2.4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特点
  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其基础内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强调知识内容的基础性与扎实性,注重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尽管包含一些概念知识内容,但是多数为实践操作。例如:Windows、Linux、Unix、Netware系统應用等。应用微课教学,教师就可以在不同单元练习中讲解相应操作技巧,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进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直观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某一操作知识点,可以延伸出多个知识点或是微课形式,例如:讨论形式、实验形式、问题形式等多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实现整体性提升。
  3 互联网 时代下微课教学有效性方法
  互联网 时代下,应用微课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缓解教师教学压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一举两得。但是怎样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确保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互联网 时代下微课教学有效性方法,分为几点。
  3.1 注重微课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对于90%的学生而言,课前预习这项环节可以忽略不计,很少有学生主动预习下一节知识点,尤其是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依赖性更大进而造成课堂教学不理想。究其原因,学生未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课前预习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移动设备建立教学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QQ分享、微博讨论等。在教学前2-4天将下一节计算机教学内容发送到公众平台中,学生直接通过手机就能够下载学习任务,了解下一节课程内容,实现自主学习。这其中就会有一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满足感,观看微课视频进而掌握新的知识内容,甚至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另一些学生也会初步对微课内容有初步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其观看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操作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在微课视频设计中,凸显一定的趣味性,确保教学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通过微课视频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进来,为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3.2 提高微课助学,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教学并非代表着传统教学被否认、被取缔,相对于冰冷的手机、电脑等,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交互,通过沟通了解学习状态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微课教学知识一种教学的辅助方法,教师根据微课内容展开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氛围中;随后根据微课中的问题展开深化,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只有这样才是微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   例如:《进制转换》内容中的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概念教学,开始学生对二进制概念是模糊的。这时,如果教师没有加以解释,而是凭借学生死记硬背计算形式,将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抽象化,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腻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对概念进行加以阐述。可以通过FLASH方法,演示两名学生使用电话时数据是怎样转换的,通过这种形象的动画形式,将抽象化概念变得形象化。从拨打电话号码直至接通电话,两人能够交流;在此过程中数据是怎样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即为二进制。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简要叙述,深化学生记忆,有效地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并且日常打电话也是生活中的行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师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变换,例如:将《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变更,将Windows2000调整为Windows XP。在学习理论知识、Office2003和相关操作技能外,设置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工程等,也要为学生提供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这样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简化学生对抽象化的概念理解,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学习,都起到帮助性作用。
  3.3 微课教学强化,实行多元化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从教学角度而言,课后复习也是尤为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方法再有效、氛围再浓厚,长时间不复习也难免会生疏。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通过布置作业形式让学生复习,进而达到知识巩固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往往不近人意,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复习内容,教师无从查获。而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交互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强化,使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操作。
  例如:《制作电子报》中,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前几课时中已经有了设计的报纸。但若长时间不复习,很快学生就会将其抛之脑后。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设计作品放在微课平台中,学生进行公开投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也可以信息留言。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形式,更具有有效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评价建议,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在投票结束后,教师设置一项更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这时,学生普遍能够将被动完成作业转为主动形式,学生之间主动交流、探讨、相互帮助,自动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环境。这是基于课后作业下的延伸,是一种多样化的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操作技能,为今后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4 結束语
  综合分析,互联网 时代下,应用微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帮助性作用。教师想要发挥微课教学有效性,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注重方式方法的掌握,进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操作中,得到知识技能的学习。笔者分别从:互联网 时代下的教学创新、微课教学优势、互联网 时代下微课教学有效性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希望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起到帮助性作用,同时深化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建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税务会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 王慧.“互联网 ”时代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亚太教育,2016(20).
  [3] 罗伟科.“互联网 ”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职业教育《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7).
  [4] 金益,张量.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动画概论”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6(9).
  [5] 秦永丽.“互联网 ”背景下的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应用——评《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6] 陈丽婷.互联网 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30).
  [7] 徐霞.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9).
其他文献
摘要:因材施教、人人成才一直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教育界仍无法很好地破题,国内众多院校虽实施了分层教学,但多是从宏观层面实施,真正针对微观层面实施基于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却少之又少。该文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从微观层面对实施基于合作学习的分层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有机融合,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学中“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
摘要:该文以《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为例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采用的信息化资源和组织形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使用信息化,而是使用信息化解决实际问题。该文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高职;网络互联技术  信息化教学推进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扩展为课前探索、课堂实践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扣
摘要:针对云计算专业,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该文提出构建“3平台 3模块”的云计算课程体系方案,以及在课程体系中构建“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云计算;3平台 3模块;4层4训;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3-0132-01  近年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很容易被攻击者入侵窃取资料,导致公司服务器出现故障。该文通过走访太仓中小企业了解目前企业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通过需求分析给出网络信息安全策略如防火墙、VPN等,帮助企业尽可能避免网络攻击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防火墙;VP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移动Ad hoe网络是在无线终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无中心、自組织的网络。该网络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各个节点可以在拓扑内动态变化且任意分布,并通过无线方式互连,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具有主机和路由器的双重身份。在军事通信、抢险救灾、临时会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现在JavaWeb课程广泛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跟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是可以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缺点是弱化了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点语法之后,学生基础不够牢固,虽然能按照书本开发,却未必真正理解,很难举一反三。该文列举了Java web传统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优缺点,讨论了教学实施方法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Java web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解决的期中一个问题就是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该文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以及大量的调查数据,对中高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衔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55-02  1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内涵  大力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管理的信息化, 校园网上各类系统平台快速应用,更随着校园网有线与无线的一体化,接入校园网的用户和设备更加多样,也更容易遭受各类攻击和病毒的入侵,这对校园网防范信息的泄露和保障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该项目主要针对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措施,以期有效保障校园网络用户的利益,促进校园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安全策略;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
摘要:网络的蓬勃发展给泛在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借助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常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构建微信网络课堂。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把微信网络平台引入到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以微信为载体,实践研究基于微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泛在学习;微信网络;计算机基础教学  1概述  习近平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
摘要:基于本课题设计的教学模式,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基于MOOC理念,再造教学流程,重构教学生态链,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利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基于MOOC平台自主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造。  关键词:MOOC;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25-02  1.引言  基于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