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2年的冬奥会举办在即,外语作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有着极其明显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以及其他外语语言学习者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赛事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外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首先介绍冬奥会背景之下对外语语言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阐述外语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上的重要性、必要性,最后从路径的层面上对外语语言环境的培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冬奥会 外语 语言环境
2022年的冬奥会举办在即,为了全面积极地做好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外语作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以及其他外语语言学习者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赛事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外语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对外语语言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培育出具备特定外语语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首先介绍冬奥会背景之下对外语语言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阐述外语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上的重要性、必要性,最后从路径的层面上对外语语言环境的培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冬奥会背景下对外语语言能力的要求
语言环境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言只有在特定语言环境之中才能习得,而这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学在研究人类语言的过程中发现,人类与动物相比,其在语言上的最大不同是,人类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而动物的语言是一种遗传的表现,因此,人类语言的习得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过程,而动物语言只需要基因发挥作用。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人类语言既然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自然也就需要特定的文化环境,这都说明了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所必不可缺少的,是决定性格的因素。而外语的学习又和母语的学习有所不同,母语的学习有着充分的语言环境,从落地开始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着母语;而外语的学习,无论是从生理条件上来说,还是从物理条件上来看,往往都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
在2015年7月,我国成功取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与2008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不同,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在了北京、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三个地方,这就对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志愿者的数量需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在赛事的举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多个方面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大概使用了七万多志愿者,而对于即将举办的冬奥会来说,仅北京冬奥会就开始了三个场馆,还涉及境外场馆,这必然会对所需要的志愿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
其次,对志愿者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语言能力方面。作为一项国际赛事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众所周知,所谓的外语并非仅指英语这一门语言,法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在冬季赛事上有着强大的优势,而这些地区使用的则是法语,而且,国际奥委会将英语和法语作为官方语言,可见,仅仅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是不够的,这便对志愿者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语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上的必要性
在我国,学习外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外语语言的教与学,大多仅仅依赖于课堂和教科书,这样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受到限制,导致语言的输入量少,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无法得以多样化,导致外语语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面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无法得到真正地锻炼,语言能力自然无法获得。而且,随着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加深,缺乏实际的交流,大量学习者并没有把语言能力的提升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将应付书面的考试作为了外语学习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妥的。
首先,從目前的外语语言环境培育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都太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对于外语实践环境的创设和培育缺乏相应的重视,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上,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语言实践训练,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极弱。尤其是在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出现恐惧的心理,这自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真正意义。在世界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外语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如果一个学习外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交流能力都不具备,那要怎样来面对做好一个志愿者乃至完成更重要任务的角色?所以,为外语语言学习者创设比较现实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培育各种外语语言环境,是语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国家、国际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
其次,综合来说,在外语语言培育上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外语教育上过分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虽然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上,要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从而为真正地运用外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语言能力才是语言交际的根本,如果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便会缺乏。第二,在外语语言的教学方式上过于传统、落后,不够现代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也日益先进,但是在外语语言教学中,仍以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语言无法真正得到实践运用,单纯地以书面的形式存在,自然学生的外语能力无法得到真正地提升。第三,在外语语言能力的考核方面,单纯地依赖“过级”考核,如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之类的,而缺乏借助像冬奥会这样的实际语言交流环境进行考核和锻炼,外语口语表达能力无法得到重视。第四,外语语言培育目标的偏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像冬奥会这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我国需要更多能够应对这类国际环境的外语人才,而目前的外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的创设,培育出的外语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冬奥会背景下外语语言环境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冬奥会 外语 语言环境
2022年的冬奥会举办在即,为了全面积极地做好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外语作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以及其他外语语言学习者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赛事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外语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对外语语言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培育出具备特定外语语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首先介绍冬奥会背景之下对外语语言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阐述外语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上的重要性、必要性,最后从路径的层面上对外语语言环境的培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冬奥会背景下对外语语言能力的要求
语言环境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言只有在特定语言环境之中才能习得,而这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学在研究人类语言的过程中发现,人类与动物相比,其在语言上的最大不同是,人类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而动物的语言是一种遗传的表现,因此,人类语言的习得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过程,而动物语言只需要基因发挥作用。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人类语言既然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自然也就需要特定的文化环境,这都说明了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所必不可缺少的,是决定性格的因素。而外语的学习又和母语的学习有所不同,母语的学习有着充分的语言环境,从落地开始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着母语;而外语的学习,无论是从生理条件上来说,还是从物理条件上来看,往往都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
在2015年7月,我国成功取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与2008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不同,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在了北京、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三个地方,这就对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志愿者的数量需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在赛事的举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多个方面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大概使用了七万多志愿者,而对于即将举办的冬奥会来说,仅北京冬奥会就开始了三个场馆,还涉及境外场馆,这必然会对所需要的志愿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
其次,对志愿者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语言能力方面。作为一项国际赛事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众所周知,所谓的外语并非仅指英语这一门语言,法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在冬季赛事上有着强大的优势,而这些地区使用的则是法语,而且,国际奥委会将英语和法语作为官方语言,可见,仅仅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是不够的,这便对志愿者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语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上的必要性
在我国,学习外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外语语言的教与学,大多仅仅依赖于课堂和教科书,这样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受到限制,导致语言的输入量少,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无法得以多样化,导致外语语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面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无法得到真正地锻炼,语言能力自然无法获得。而且,随着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加深,缺乏实际的交流,大量学习者并没有把语言能力的提升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将应付书面的考试作为了外语学习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妥的。
首先,從目前的外语语言环境培育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都太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对于外语实践环境的创设和培育缺乏相应的重视,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上,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语言实践训练,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极弱。尤其是在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出现恐惧的心理,这自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真正意义。在世界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外语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如果一个学习外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交流能力都不具备,那要怎样来面对做好一个志愿者乃至完成更重要任务的角色?所以,为外语语言学习者创设比较现实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培育各种外语语言环境,是语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国家、国际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
其次,综合来说,在外语语言培育上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外语教育上过分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虽然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上,要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从而为真正地运用外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语言能力才是语言交际的根本,如果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便会缺乏。第二,在外语语言的教学方式上过于传统、落后,不够现代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也日益先进,但是在外语语言教学中,仍以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语言无法真正得到实践运用,单纯地以书面的形式存在,自然学生的外语能力无法得到真正地提升。第三,在外语语言能力的考核方面,单纯地依赖“过级”考核,如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之类的,而缺乏借助像冬奥会这样的实际语言交流环境进行考核和锻炼,外语口语表达能力无法得到重视。第四,外语语言培育目标的偏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像冬奥会这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我国需要更多能够应对这类国际环境的外语人才,而目前的外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的创设,培育出的外语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冬奥会背景下外语语言环境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