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亏人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x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在家乡开了一家种子店。彼时,小城里专营种子的店铺很多,竞争很激烈,说实在的,他的生意并不好,曾一度萌生了改行的念头。
  那年春天,他新进了一批麦种,把去年没有卖掉的旧种子收进了麻袋,准备卖给养牛场做饲料,而新进的种子还没有来得及拆包。
  一天早上,朋友临时有事急着出去,只来得及跟新来的店员交代了麦种的价格后,就匆匆而去。
  可偏偏那天就来了几个买麦种的人。店员见麻袋里有,马上卖掉了。等朋友办完事回来,看到麻袋里空空如也,而新进的麦种还堆在墙角。朋友不禁大吃一惊,赶紧询问买种子的是哪里人。店员哪里能说得出来。朋友脑袋嗡一声炸了,额头上冒出了点点冷汗。他心想,马上就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一旦把旧种子播到地里,造成农民绝收,那自己造的孽就大了。不行,无论如何也要赶在播种之前把旧种子追回来。
  于是,朋友亲自开车,又临时找了许多亲戚朋友帮忙,十多辆汽车,一百多号人,从县城出发,奔赴四面八方。他们走村串巷,逢人就问,还利用广播。一个下午下来,他们嗓子喊哑了,口干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着后背,却一无所获。
  这时,朋友中有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他们不以为然地说:“卖就卖出去了,别人还求之不得呢?”还有的说:“你这样做,可就赔大了。”可朋友却大睁着发红的眼睛,咧着布满燎泡的嘴唇说:“求求哥儿几个了,无论如何一定帮兄弟找到这几个买种子的人。不然,我如何心安啊!”
  朋友们苦笑着摇摇头。
  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又跑去劳务市场找来了更多的人,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寻找中。可整个乡镇找遍了,只差掘地三尺,就是没有找到。当兄弟们从四面八方打来电话,询问他是不是仍要继续寻找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找!”
  寻找大军又向周围乡镇进发,有的还跑到更远的邻县。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昏时候传来消息,终于找到了那几个买种子的人。朋友亲自开车过去,诚恳地向人家道歉,并且把钱退给了人家。
  两天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接下来,朋友支付了这两天的油钱和工钱,一算账,还真赔了不少钱。
  对朋友的举动,许多人都笑他傻,不就是几千块的事情,至于吗?何况,卖种子和卖饲料能一个价吗?正好把旧种子处理掉,换了别人,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
  但朋友摇摇头,正色道:“离地三尺有神明。实在不敢做有违良心的事情。种子关乎农民的收成,一旦颗粒无收,让人家一家人吃什么呢?那可是千夫所指的事情。”
  令朋友始料未及的是,后来几天,来他店里买种子的人竟然多了起来,络绎不绝。新进的种子很快就卖光了,朋友只好赶紧跟种子站联系。生意好得出奇,朋友感到很奇怪,就询问那些远道而来买种子的人,有人对他说:“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你会做,我们信得过你。”
  整个春天,朋友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的几年间,朋友的生意越来越好,为日后事情的腾飞赚得了第一桶金。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唯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为自己撑起一片辽阔而明媚的蓝天。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因此而受益终生。让诚信像清泉一样,时时滋养润泽着我们的心灵,它必将洗去欺诈的肮脏,那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芬芳,如詩,如歌。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早期,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新型高级研究院正在寻找世界级的学者和研究员,以创建一个全世界一流的“思想库”。到这个研究院里来的学者不需要给人授课,只需从事基础研讨,然后发表论文就行了,且没有什么压力和硬性任务。  研究院的第一任负责人叫亚伯拉罕·费莱克斯纳,他首先向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出了真诚邀请,当时的爱因斯坦受纳粹德国的通缉,正在欧洲避难,因此爽快地答应
中国人从小就习惯给人贴上“好人”和“坏人”的标签,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感触更深。小时候看电影不多,一看电影便要问爸爸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发现我们这代人最幸福,因为好人坏人一看就知道。  可事实上,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遗留在中国人DNA中的二元对立逻辑,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