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养成于合理有效的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学前的启蒙教育。人们不仅关注幼儿园的条件、教育方法方式,更关注幼儿园对幼儿的细节管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以后学习优秀或取得其他成功的条件之一。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餐后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及今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前一段时间所展开的活动。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二是部分幼儿的“自主游戏”阶段。
  一、现状描述
  现如今,正常是两名教师带领三十几名幼儿进餐,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对于饭量不够的幼儿,要给他及时添加饭菜,对于不肯吃饭的幼儿,要安抚她愉快地用餐,同时要教育幼儿不能挑食、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撒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说话;个别幼儿会不小心把饭菜弄翻了,教师还要忙于收拾被弄脏的桌面、地面等。那些吃饭快的幼儿就被忽略了:有的幼儿大声说话,这就破坏了未用完餐的幼儿的良好进餐氛围;有的幼儿到处乱跑甚至打打闹闹,这样一来破坏了幼儿安静的进餐环境,二来对幼儿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严重时会出现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痉挛症状;有的幼儿以漱口、擦嘴为由,去水池边玩水,把头上、衣服都弄湿了,这样很容易感冒;有的小朋友把椅子搬到墙边,小手不自觉地乱摸,乱撕,墙饰坏了,教室也不美了;有时还会出现打架现象:小朋友发生摩擦时,不懂得解决的方法,而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小朋友会把对方的手咬破或者臉抓破,老师一方面要安抚受伤幼儿的心灵,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接着要想着如何向家长解释……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这严重影响了接下来一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设想与策略
  有关数据显示,没有很好关注这一环节的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所以如何组织好幼儿餐后活动,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多有识之士研究与探讨的课题。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
  1.努力让幼儿养成检查自己的习惯
  当幼儿吃完饭把餐具放回餐桶里的时候,教师可培养幼儿自行检查自己吃饭用的桌面与地面是否干净的习惯。如果桌面或地面不小心撒上了饭菜,要求幼儿将其捡到指定的盘子里。对收拾好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不会收拾或收拾不干净的,教师指导他们收拾。这样不仅缩短了等待吃饭慢幼儿的时间,而且培养了幼儿自理的能力,同时缩短了教师因打扫吃饭场所而离开幼儿的时间。在我所带过的班级中,开始幼儿都不怎么习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培养,幼儿渐渐习惯,餐后秩序井然。
  2.努力让幼儿养成管理自己的习惯
  两个辅导老师在餐后这段时间,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就好多了。教师可以对本班幼儿进行分组,请吃饭快的并且表现好的幼儿轮流担当“小老师”。幼儿很乐意帮助老师做事情,他们为了做“小老师”很想表现好,也为了下次再做“小老师”而努力把事情做好。这样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给其他想做“小老师”的幼儿一个促动。“小老师”可以一边帮助老师督促吃饭慢并且乱说话的幼儿,一边传达老师的信息,同时督查吃饭时洒落的情况。这样既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又给教师空出管理其他幼儿的时间。
  3.努力让幼儿养成发展自己的习惯
  对于整个组吃饭快的情况,教师可用教室里的课桌拼接成几张大桌子,摆在教室的另一边,一张桌子上放了一篮积塑玩具,一张放了一些纸张和色彩颜料笔,还有一张放了小画书,让他们吃完饭后自愿选择活动。这样,其他组的小朋友们不会再出现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的现象——谁也不想浪费时间,放过玩耍的机会。喜欢搭积木的小朋友搭积木,他们玩得兴致勃勃;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画画,在大大的白纸上面画上漂漂亮亮的五颜六色的图案;喜欢看小画书的看小画书,一个个聚精会神、憨态可爱。长期下去,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4.努力让幼儿养成表现自己的习惯
  所有活动机械地重复,幼儿也会厌烦。要想激发幼儿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参与活动、组织活动,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老师在饭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不愿参加其他活动的幼儿讲他们喜欢的故事,并提醒幼儿在老师故事讲完后会有问题抢答,看谁能先说出: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故事中谁做了什么,小朋友该怎么做。也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诗、歌演唱会,让每一个幼儿拿出自己最棒的进行表演。再让幼儿们选出最棒的给戴上小红花,如果大家都最棒,就都戴上小红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餐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培养,同时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与探讨,让餐后各种活动的组织更加完善有效,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  历来的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机械学习,处于被动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学工作者一致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
摘 要: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留学生 中国文化 汉语 教学实践  随着中国
摘 要: 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有时很难用言语表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苏轼的《赤壁赋》中都有关于音乐的描写。作者着重从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三方面谈谈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美 理解 感悟  “珠玉落盘”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改写。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下简称《琵》),是描写琵琶音乐的名句。“不绝如缕”出自宋代苏轼《赤壁赋》(以下简称《赤》),是描写
“以人为本”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当前,应试教育的暗流依然涌动,昭示新课改必然是一个脱胎换骨的痛苦历程,少教多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理念被重现提出。  一、少教多学的历史渊源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是由教育家学者的经验所得,古今中外的名家都有阐述。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家夸美纽斯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理想:
词语的创造性运用主要是指创造一个新的词句或者赋予原有的词句以新的涵义。对词语而言,包括字与字的创造性搭配,造出新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个已有的词语,扩大词语使用的领域等。对于句子而言,其创造性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式的灵活运用上。下面我就小学语文中词句的创造性运用谈谈见解。  一、依托文本,想象创造  低年级以学习字词,理解字词,积累字词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不仅重视分析文本,更注重让学
摘 要: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基于中外教师协同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中外教师协同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建构等方面对工程水文学双语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实践。这对工科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与发展和开阔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外教师协同 互动式 双语教学模式 工程水文学  一、引言  现代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
摘 要: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综合表现,有别于概念中的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无疑更加全面和科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点,简要地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探讨分析  相比于传统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某一学习时间段里取得的成绩及与之相
摘 要: 近年来,中法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出现“法语热”现象,随着设置法语专业高校的数量迅速增加,法语毕业生大批涌入就业市场。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向复合转变,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以三峡大学法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走向,探究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改革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 法语课程改革 就业市场需要 复合型人才 外语人才转型  1.就业市场对法语人才需求的转变从单一到复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是比较顺当的事情,因为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到二年级又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而且,学生从生活中知道了一些关于确定位置的事实性知识,积累了用“序数”表示物体位置的初步经验。  按理说,这样的内容教学起来应该是极其顺畅的,可是在我听过的几节课中,教学并不顺利。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基于学生
摘 要: 作者结合学校的主课题,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为例,突出以学为中心,运用互动共享的模式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环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共享互动成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互动共享 学生生活 和谐课堂 操作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