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精彩引领科学课堂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则是小学科学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小学科学课堂是由许多教学细节组成的,只有关注并重视教学细节,在细节中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本文将从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小学科学课堂细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细节;精彩课堂
  长久以来,小学科学教师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科学课堂教学,或者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却根本没有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无法深入到知生成与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因此而无法实现有效的提升。而关注课堂教学细节能够扭转教学现状、解决教学问题,让科学课堂无限精彩。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地转换思想和观念,从现实学情出发,积极思考与探索,关注教学细节,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情感体验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只有优化情感、提高兴趣,才能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将教学关注点从知识灌输上转移到学生学习情感上来,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通过科学、巧妙、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饱满、专注和积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加入到课堂的探索中。首先,笔者提出如下问题: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漂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们开始产生了好奇,随后,笔者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物体沉浮的现象。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善,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这也就提出了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且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对学生们发布任务,以促使和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沟通、探讨、互动与交流,实现互帮互助,在合作学习中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课堂教学得以高效的进行。
  例如,在教授《滑动与滚动》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主要是以实验的方式证实车轮的运动方式,因此本节课十分考验学生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们在本节实验课中深刻掌握知识,笔者为学生们组织了小组实验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给予学生们实验的空间,然后,笔者会在学生们实验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正确的实验操作。与此同时,笔者还会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实验过程,从学生们的实验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关注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本质上是一个充满了思考的学科,所以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展必不可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也缺少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和束缚。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活跃与发展,多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与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质疑,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最终不断提高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定滑轮与动滑轮》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探究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们大胆的将问题提出来。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问题进行实验,帮助学生们解决心中的疑惑。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关注学生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总而言之,细节是决定的成败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关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细节,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细节,关注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细节,最终成就精彩的科学课堂,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贝贝.细节定成败,态度掌进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72-173.
  [2]  姚赟莉.让细节充满张力——淺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52.
其他文献
摘 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流通使得教师教学更加注重科学化、合理化,开始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寻求新的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想要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而要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就需要多方的共同支持。  关键词:多重助力;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小学科学
期刊
摘 要:以“教学立意”引领历史教学,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实际,确立教学立意的落脚点,既可以打造出灵动活泼的历史课堂,又可以使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植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立意;核心素养  教学立意作为教学的主题或灵魂,依据教授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多角度、多切入点选择立意,既可以改变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事轻能
期刊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给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基于此,语文教师应从小学教育抓起,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积极探究有效策略对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改进,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得以不断培养,进而促使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之毕生追求。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方面,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教学难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能深刻地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推广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为重点,从课堂效率、教学难点和教学内容三方面围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
期刊
摘 要:户外游戏活动是学前教育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对于幼儿而言,户外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更自由的空间,使其能够解放天性,以积极地心理去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推动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育。  关键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创新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通过巧妙地进行游戏设计,可以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发展。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为充分贯彻《规程》中“促进幼
期刊
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却不知道怎么做了。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也不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涉及范围较广,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健康文明、遵纪守法、道德心等方面,本文重点从这三方面展开论述,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宗旨,探讨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  小学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体系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的掌握时机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进行差异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渐渐成为了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且需要他们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投入相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综合性教学部分,科学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鉴于以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行为,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持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实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宛如一缕春风吹散了传统教学中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阴霾,又如一场经过久旱之后的甘霖洒在了学生的心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中,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上。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直观情境  生本教育理念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引导者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期刊
摘 要:朗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明确当前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创建科学路径,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可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能不断强化学生朗读的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朗读习惯,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引言  朗读作为基础性教学形式,对学生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