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监测、检测、溯源与疫苗研发关键前沿问题学术交流会\”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疾病控制、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48位专家于2019年10月24—27日围绕我国传染病监测网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病原微生物检测与溯源技术的探索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及疫苗研发面临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识:(1)我国传染病监测网络亟须跨部门进行业务和数据整合,建设并完善以人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疾病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2)传统病原分离培养技术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亟须发展多靶标、超灵敏、高特异、便捷化和数字化的高中通量的新技术,并发展基于致病共栖菌谱新靶标的疾病诊断新技术;(3)亟须建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溯源技术体系;(4)疫苗研发亟须相关基础研究支撑,并需加强疫苗接种策略和上市后评价与评估策略的研究。同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专家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公共卫生医师是我国法定的四类医师之一,但其内涵定位尚未形成共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公共卫生医师与执行公共卫生任务的工作人员混为一谈,未明确公共卫生医师与临床医师的关系以及处方权内涵,公共卫生教育、相关法规存在局限性。公共卫生医师定位为针对群体健康相关问题开展监测、调查、评估和干预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议保留公共卫生医师执业资格,突出公共卫生医师针对群体健康开具大处方的属性,鼓励公共卫生医师获取临床医师
利用天津市死因监测信息和户籍人口信息,分析1999—2016年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以2000年世界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1999—2016年天津市AMI院前死亡率为39.47/10万~90.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92/10万~53.90/10万,AMI院前死亡构成比为73.96%~81.92%,呈平稳趋势(t=1.09,P>0.0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初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和筛查早诊早治的健康素养和认知,比较不同阶段癌症防治干预的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5—2017年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专题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质
1987—2017年苏州市心血管疾病(CVD)一直位于死因顺位首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0.62%, P=0.00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65%, P<0.001)。CVD早死概率呈现下降趋势,由1987年的7.06%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2.00%(APC=-4.45%, P<0.001)。预期寿命定于70岁时,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由1987
期刊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素养与个体的癌症风险意识、癌症早期症状识别、癌症筛查行为、治疗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癌症转归密切相关,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重要影响,在癌症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均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期重点号对城市居民的癌症预防意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意识,以及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等进行了研究,为开展城市居民癌症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对肿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