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电影节那几天,各路牛鬼蛇神聚集上海。我也有特别多同窗、朋友轰轰隆隆从北京过来。估计这是一年中我接到约会电话最频繁的一个月吧。一到天快黑不黑的时候,手机就会响起,说:“大宝贝啊,我们来了,今晚有个谁谁谁的局,你来不来?”我说:“不去。”电话那头就会问:“啊,你不想我吗?那个谁谁谁你不是也认识吗?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点新朋友啊。”我说:“想你啊,等你忙完我们约好啦。”
我也不知道从几岁开始,觉得不需要再认识新的朋友了。我并没有受到任何刺激,也不算是清高孤僻的性格,心理尚属健康,在人群中也能保持长时间的欢声笑语,绝对不让任何人扫兴。可就是觉得,交朋友这件事,不必刻意而为之了。
刚毕业的时候,我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北上。因为我从事的行业,全中国数北京的资源最好,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有漫咖啡“四大神兽”和几十亿的项目这种广为流传的段子了。当初也有很多人说,来北京吧,你在上海怎么能做这行,只有北京才有遍地的金主、制片人和导演。我说我不去。他们接着说,你怎么那么没野心,年轻人就该闯一闯。我说年轻人也各有各的安排,你就当我是喜欢当混吃等死的废物吧。
我一向很为自己说过的话买单,从毕业到现在,我没有一刻想过去北京发展。大多数同学就算生活在上海,也保持着每月至少飞一次北京的频率,我也能坚持不懈地尽量不去北京出差,如果出差,我几乎都会在开完会的当晚回来,不多做停留。
我没有不喜欢北京,小时候我最爱的就是《我爱我家》里的梁天,梦想着以后找个北京小爷耍贫嘴。我也巨喜欢那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高中去考试,天气特别好,我光抬头看四环外的风筝就能看一个钟头。但我真的没办法接受北京的生活方式,我没办法应付那么多的饭局和聚会。就算大家什么都不做也要硬凑在一起聊人生聊感情聊理想,举着酒杯大喊一声敬未来敬青春,第二天又来聊一次。未来和青春都快被我们这群世俗的人烦死了。在这座城市,就是得接受,只有梦想,没有生活。本来活得好好的人,到了北京就跟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蹲在地下室里聚众吃火锅。过了一年他还在地下室聚众吃火锅,高呼着都是为了理想。我心想,你就是懒,懒得努力,用理想来逃避。
有个朋友也很真诚地跟我讲,每天这样是很累,但是不混圈子怎么生存?我们这行,拼才华吗?拼天赋吗?都不是,就是拼情商,拼谁不怕辛苦,拼谁豁得出去。她这句话我也赞同,她也是我特别好的朋友,很多事我非常服她。人家问句,这边哪个大佬弄了个影视公司,想聊聊项目,一起吃个晚饭吧。她说“没问题”。我们一群人吃着中饭,她就能一摔筷子,立刻跑去机场买张票跑过去,还云淡风轻说句:“正好最近我在北京出差,下午在这附近逛街呢,你说巧不巧。”
所以她得到的一切,都是应得的。但是呢,我也有权利选择,不这么做。
其实每个城市每个行业,都有圈子。刚刚开始写书、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曾经怀着那种“啊,我就是一个小透明,要是能融入他们是件很荣耀的事吧”的心态。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曾经去公司开会也贴上下睫毛,就怕晚上谁约个饭,就怕被潜的是别人不是我。心里也设想过无数次,到底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二十岁初入这个充满奇迹故事的行业,每天心里都是一场盛大的玛丽苏。事实上,“奇迹”两个字,就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的路,都得一步步走,摔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走。
采访时我说过一句话,我说情商是给那些智商不够的人准备的。现在想想能说出这句话就证明了,我情商真低。可能因为我情商太低了,也不愿意改善,这么多年,没混入任何一个圈子里。
有时候,很感谢我的职业,给我带来一些好到出差能睡我家沙发的朋友。同时,很多人肯定都不会相信,我是一个参加工作和活动,结束后立马收拾东西回家的人。
我有好多合作很久的公司和伙伴,无论是人事变动还是最后公司被卖了,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很多人说,“张晓晗,你心真大”,可是我想,我出来是工作的,不是交朋友也不是搞斗争的,做好分内事就行,公司卖不卖人走不走关我什么事咯。
那些饭局上,酒后的胡言乱语和期许,我二十岁的时候听过一次,就够了,每一次都是同一套台词。那些八卦,翻来覆去一次也就够了,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也不是娱记,不能因此发财。还有那些复杂的人情世故,我最多觉得好妙,记在记事本里当写小说的素材。
所以当你混遍圈子,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一次次早上醒来,手机里多了几个可以跟朋友炫耀的名字?是今晚再约饭局说昨天听到的八卦?是朋友圈能点赞的优越感?还是一种我昨天到底在干吗的懵懂感?
特别喜欢的一部美剧《明星伙伴》,讲四个皇后区小伙如何混好莱坞的故事,一副纸醉金迷的颓废,内核有真情也有成长。里面有一集Vince(很像好莱坞黄晓明)想证明自己,拼了老命要搞一部电影出来,当然很困难。一个老制片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你听好了,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之后挂断了电话。
可以说我挺幼稚的吧,用电视剧里的话,作为职业生涯中支撑我的最重要的信条。
只有人生是自己的,没有哪一个机会特别重要,干成了我功成名就,干砸了我切腹自殺。我写过不少电视剧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都会安慰我,这些问题不怪你。但是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哪些地方这次我只做到了五十分,下一次就要做六十分,再下一次八十分。我从来没想过躺在一部作品上睡到老死,如果要走,这条路我要走很长,只要一点点完善就好了。我既不会被骂声打趴下,也不会为任何值得骄傲的事高兴超过三分钟。很多时候我说,这只不过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一切都很平常。大家都觉得我冷血,又不爱自己的工作。其实我想说,只有我爱的工作,才配得上我用专业精神去对待,不是过分注入不切实际的情感和期待。也绝对不是在那些喝醉的时候,在那些高档酒店的床上,红着眼眶说,我很爱这个行业,我愿意付出一切,给我一个机会。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只是觉得,当我这么做了,我的付出反而显得廉价了。你到底多看轻你的职业,想用置换来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