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圈子到底能混出什么鬼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电影节那几天,各路牛鬼蛇神聚集上海。我也有特别多同窗、朋友轰轰隆隆从北京过来。估计这是一年中我接到约会电话最频繁的一个月吧。一到天快黑不黑的时候,手机就会响起,说:“大宝贝啊,我们来了,今晚有个谁谁谁的局,你来不来?”我说:“不去。”电话那头就会问:“啊,你不想我吗?那个谁谁谁你不是也认识吗?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点新朋友啊。”我说:“想你啊,等你忙完我们约好啦。”
  我也不知道从几岁开始,觉得不需要再认识新的朋友了。我并没有受到任何刺激,也不算是清高孤僻的性格,心理尚属健康,在人群中也能保持长时间的欢声笑语,绝对不让任何人扫兴。可就是觉得,交朋友这件事,不必刻意而为之了。
  刚毕业的时候,我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北上。因为我从事的行业,全中国数北京的资源最好,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有漫咖啡“四大神兽”和几十亿的项目这种广为流传的段子了。当初也有很多人说,来北京吧,你在上海怎么能做这行,只有北京才有遍地的金主、制片人和导演。我说我不去。他们接着说,你怎么那么没野心,年轻人就该闯一闯。我说年轻人也各有各的安排,你就当我是喜欢当混吃等死的废物吧。
  我一向很为自己说过的话买单,从毕业到现在,我没有一刻想过去北京发展。大多数同学就算生活在上海,也保持着每月至少飞一次北京的频率,我也能坚持不懈地尽量不去北京出差,如果出差,我几乎都会在开完会的当晚回来,不多做停留。
  我没有不喜欢北京,小时候我最爱的就是《我爱我家》里的梁天,梦想着以后找个北京小爷耍贫嘴。我也巨喜欢那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高中去考试,天气特别好,我光抬头看四环外的风筝就能看一个钟头。但我真的没办法接受北京的生活方式,我没办法应付那么多的饭局和聚会。就算大家什么都不做也要硬凑在一起聊人生聊感情聊理想,举着酒杯大喊一声敬未来敬青春,第二天又来聊一次。未来和青春都快被我们这群世俗的人烦死了。在这座城市,就是得接受,只有梦想,没有生活。本来活得好好的人,到了北京就跟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蹲在地下室里聚众吃火锅。过了一年他还在地下室聚众吃火锅,高呼着都是为了理想。我心想,你就是懒,懒得努力,用理想来逃避。
  有个朋友也很真诚地跟我讲,每天这样是很累,但是不混圈子怎么生存?我们这行,拼才华吗?拼天赋吗?都不是,就是拼情商,拼谁不怕辛苦,拼谁豁得出去。她这句话我也赞同,她也是我特别好的朋友,很多事我非常服她。人家问句,这边哪个大佬弄了个影视公司,想聊聊项目,一起吃个晚饭吧。她说“没问题”。我们一群人吃着中饭,她就能一摔筷子,立刻跑去机场买张票跑过去,还云淡风轻说句:“正好最近我在北京出差,下午在这附近逛街呢,你说巧不巧。”
  所以她得到的一切,都是应得的。但是呢,我也有权利选择,不这么做。
  其实每个城市每个行业,都有圈子。刚刚开始写书、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曾经怀着那种“啊,我就是一个小透明,要是能融入他们是件很荣耀的事吧”的心态。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曾经去公司开会也贴上下睫毛,就怕晚上谁约个饭,就怕被潜的是别人不是我。心里也设想过无数次,到底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二十岁初入这个充满奇迹故事的行业,每天心里都是一场盛大的玛丽苏。事实上,“奇迹”两个字,就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的路,都得一步步走,摔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走。
  采访时我说过一句话,我说情商是给那些智商不够的人准备的。现在想想能说出这句话就证明了,我情商真低。可能因为我情商太低了,也不愿意改善,这么多年,没混入任何一个圈子里。
  有时候,很感谢我的职业,给我带来一些好到出差能睡我家沙发的朋友。同时,很多人肯定都不会相信,我是一个参加工作和活动,结束后立马收拾东西回家的人。
  我有好多合作很久的公司和伙伴,无论是人事变动还是最后公司被卖了,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很多人说,“张晓晗,你心真大”,可是我想,我出来是工作的,不是交朋友也不是搞斗争的,做好分内事就行,公司卖不卖人走不走关我什么事咯。
  那些饭局上,酒后的胡言乱语和期许,我二十岁的时候听过一次,就够了,每一次都是同一套台词。那些八卦,翻来覆去一次也就够了,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也不是娱记,不能因此发财。还有那些复杂的人情世故,我最多觉得好妙,记在记事本里当写小说的素材。
  所以当你混遍圈子,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一次次早上醒来,手机里多了几个可以跟朋友炫耀的名字?是今晚再约饭局说昨天听到的八卦?是朋友圈能点赞的优越感?还是一种我昨天到底在干吗的懵懂感?
  特别喜欢的一部美剧《明星伙伴》,讲四个皇后区小伙如何混好莱坞的故事,一副纸醉金迷的颓废,内核有真情也有成长。里面有一集Vince(很像好莱坞黄晓明)想证明自己,拼了老命要搞一部电影出来,当然很困难。一个老制片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你听好了,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之后挂断了电话。
  可以说我挺幼稚的吧,用电视剧里的话,作为职业生涯中支撑我的最重要的信条。
  只有人生是自己的,没有哪一个机会特别重要,干成了我功成名就,干砸了我切腹自殺。我写过不少电视剧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都会安慰我,这些问题不怪你。但是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哪些地方这次我只做到了五十分,下一次就要做六十分,再下一次八十分。我从来没想过躺在一部作品上睡到老死,如果要走,这条路我要走很长,只要一点点完善就好了。我既不会被骂声打趴下,也不会为任何值得骄傲的事高兴超过三分钟。很多时候我说,这只不过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一切都很平常。大家都觉得我冷血,又不爱自己的工作。其实我想说,只有我爱的工作,才配得上我用专业精神去对待,不是过分注入不切实际的情感和期待。也绝对不是在那些喝醉的时候,在那些高档酒店的床上,红着眼眶说,我很爱这个行业,我愿意付出一切,给我一个机会。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只是觉得,当我这么做了,我的付出反而显得廉价了。你到底多看轻你的职业,想用置换来一劳永逸。
其他文献
我今天带刘腿去游乐园,照例坐在外头倾听人间百态的时候,遇到一位奇女子:  在游乐场门口,有一个妈妈,声音很尖利地在说:我就不明白了有些家长,自己在家瞎吃东西,你要是不在家吃,孩子都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个东西,她怎么会要吃呢?!此时刘腿正在喝酸奶饮料,我感到一阵心虚。她继续说,我们家从来不吃豆腐,她就一点不想吃豆腐!多好!  这位妈妈情况是这样的,她跟朋友两家带着两个小孩来的,两个小姑娘撒进游乐园之后彼
人生的目标第一是趋利,第二就是趋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为什么说人生的第一目标是趋利?因为趋利就是不给社会添加负担,趋利了你就不是一个靠乞讨为生的人,不是一个靠救济为生的人,你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而且要生存得更好。所以趋利只要在你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就是你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当你趋到对应的利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人生的第二目标——趋名。这个趋名不是要你成为名人,成为你出门时所有人
家里有几个颜色鲜艳的半透明塑料碗,是小时候专门用来做果冻的。有时候翻箱倒柜,一不小心看到了,儿时夏天的记忆陡然涌上心头。还记得二十多年前,一到蝉声阵阵的时节,于热浪氤氲中,大人从中药铺买来琼脂,在厨房里用一口小奶锅开始煮琼脂,做果冻。当时,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了方便的果冻粉,用热水一冲再放冰箱里一冻即可,做出来也是红红绿绿的,煞是好看。但我家长辈挑剔得很,说那样的果冻吃下去,纯然是色素和香精而已,要想
问题如下:  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把人发配到千里之外?  回答如下:  这实际上是一个立法原则的问题。  在秦汉法律体系下,也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法律(实物为睡虎地秦墓、岳麓书院藏秦简中记载的“秦律”)一直沿用到西汉初年(实物为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再经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等多代修订,之后一直贯穿东汉,适用到三国时代的一系列法律中,“流”是一个非常不常见的刑罚。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汤做菜,配荤搭素,无不适宜。“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淡香,是味觉上的美。”女作家孟瑶说,“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  豆腐可以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異的香味相配合,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当你忙碌或食欲不振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是皮蛋拌豆腐,都十分可口。  若时间允许
闻一多说, 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一个人的烙印,这个人就是庄子。  人们喜欢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但在物道君看来, 他既不是圣人, 也不是神人,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洒脱率性的人。就连美学大师李泽厚也说:“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 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 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 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 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 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他的一生不是一尊目光
趁着雨歇,走出门外,踏着厚厚的杂有麦秸的淤泥,在村子里穿行。男人站在绿叶簇簇的房前采摘梅子,女人在地里种植甘薯。   田里大都插了秧,苗稀水涨,田田嫩黄,蛙声四塞。水从一块田流向另一块田,汩汩有声。只有梅雨时节才会听到如此浩荡的水声啊!   河流如膏脂,碧潮满满,一捆金黄的麦秸,上下浮沉着漂走了。岸边的芦苇,有一些吐穗了。孩子们折断芦苇铺在地上,坐着钓鱼。   空气沉闷而凝重。看,村里的炊烟
一   1995年4月28日正午,我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把我生了下来。   做妈妈之前,她在工厂里做工人。生我以后,她被以在家带孩子不方便上班为由,彻底下了岗。   1997年,我两岁。妈妈决定出去找找事干,挣点外快补贴家用。   找亲戚朋友们打听一圈后,她包下菜市场里的一个柜台,卖起了童装。   每周两次,她深夜两点起床,我已经睡熟,她坐爸爸的摩托去黄州商场,再坐大巴车去往武汉的汉正街打
luna:大学上课时有个同学传纸条给我,上面写:在吗?  浪达·小可爱:高中因为经常买书,我成了我们班上家里私藏(闲)书最多的人,于是我列了个书单把这些书借给同学。但直接就白借给他们,我又嫌太掉价,收钱又怕说财迷,我就以一本书一个棒棒糖的“租金”租借这些书。班上一个圆圆脸、性格好、学习也不错的女生也经常来跟我借书。之后不知道她是谋划了多久,悄悄往我包外面的小口袋里塞了一把棒棒糖和一张纸条,写了她的
贵州:   产白酒的贵州选手不是能喝吗?那感情深就得一口闷,对待爱情也应当如此:   “身为一个贵州人,你说灌你多少瓶茅台,才能让你醉倒在我怀里?”浙江:   频频养出马云、丁磊等大佬的浙江选手,一听就都很有钱啊:   “作为浙江人,你和钱,都是我的。”甘肃:   满大街小巷都开着的兰州拉面,代表了甘肃选手最炽热的爱心:   “身为一个甘肃人,吃了那么多拉面,却始终拉不到你的手。”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