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被提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议程,然而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取决于教师的学历,而是决定于教师成长制度与机制本身的教育性、创新力。薄弱学校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核心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专业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处城乡结合处薄弱学校的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核心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的最基本保证,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高素质教师是学校教育优质资源中的第一宝贵资源。学校首要的工作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改变薄弱学校现状。
一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1、城乡结合处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目前大多还处于偏低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和长期负荷运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年轻教师则“人心思走”,向往城区学校的生活,较低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不强。
2、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薄弱学校教师所处环境较差,教师厌教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教师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非一项事业。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模糊,缺乏职业设计谈不上专业发展。
3、任务繁重,无法专心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修。由于缺少专业的音体美等专任教师,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老师工作之余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保证,缺乏对教学新思考、新内容、新手段的钻研学习。
4、专业发展缺乏有效制度与评价体系,现在的学校管理仍然偏重于规范管理,追求教学的统一性,长期受各方面对升学意识的灌输,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校本培训、教师之间教研交流有形无实,合作不足而竞争有余,造成教师的教学往往只在封闭的教室里,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摸索。
二为什么要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其内容
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取决于教师的学历,而是决定于教师成长制度与机制本身的教育性、创新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容,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1、强调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熟悉了解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教学观念跟不上新的形式,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拓展培训方式。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师终身学习意识,
2、强调专业技能。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通过教研,赛课等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这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是使教师获得或者巩固“师”“德”的必须而有效的途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职业道德考核制度、职业道德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计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好的教师应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有助于教师选择、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研究,以终生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
3、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等多种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也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意各方面的成长。
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1、加强引导,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育教学强教师相比,薄弱学校的老师工作、生活、发展等方面都处于弱势状态,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要提升和强化其专业发展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要在物质、生活、制度及管理上以人为本,让教师处处体会组织的关心,爱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对学校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判断和反思,唤醒并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其次对青年教师要加强引导,并从保护其长远发展考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制度支持。学校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专家讲座、骨干引领和外派学习。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不断的提升,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继续教育内容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或直接深入课堂进行会诊。特别是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会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3、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促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学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入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各层次,实行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对新教师都要进行"入格"教育,培训中除了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以外,更多的是让他们与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从这些交流活动中也能了解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要求,同时也了解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愿景,为学校如何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料和信息。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进行重点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以科研为先导,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子课题。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外派学习也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学校应要求每位参加各级培训的教师都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做专题发言,向大家讲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谈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形成了"一人受训,全校受益"的良好制度。
4、"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是很多学校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即由本学科的教研组长负责本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组内的青年教师可以向其他任何教师学习,让青年教师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同课异构活动开展,我们把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执教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听课的老师就能对这几节课进行有效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对比、反思、总结、提高。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把握及教学领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5、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发展,必须铺设一条“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的教师成长“三环路”。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
6、专业培训及研修平台的搭建
加强认识,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校本研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校本教研是一种比较实际、适用、经济、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落实发展远程教育培训,改变以往交流方式,实现自主、动态、即时的交流与反馈,让优秀的教师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水平培训。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利用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的教育现代化。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与过程进行同等的考核,对其专业发展实行发展性评价,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模式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主动研究讨论和反思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目的,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化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选择那些易行又有实效的方法,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专业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处城乡结合处薄弱学校的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核心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的最基本保证,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高素质教师是学校教育优质资源中的第一宝贵资源。学校首要的工作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改变薄弱学校现状。
一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1、城乡结合处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目前大多还处于偏低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和长期负荷运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年轻教师则“人心思走”,向往城区学校的生活,较低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不强。
2、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薄弱学校教师所处环境较差,教师厌教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教师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非一项事业。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模糊,缺乏职业设计谈不上专业发展。
3、任务繁重,无法专心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修。由于缺少专业的音体美等专任教师,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老师工作之余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保证,缺乏对教学新思考、新内容、新手段的钻研学习。
4、专业发展缺乏有效制度与评价体系,现在的学校管理仍然偏重于规范管理,追求教学的统一性,长期受各方面对升学意识的灌输,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校本培训、教师之间教研交流有形无实,合作不足而竞争有余,造成教师的教学往往只在封闭的教室里,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摸索。
二为什么要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其内容
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取决于教师的学历,而是决定于教师成长制度与机制本身的教育性、创新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容,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1、强调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熟悉了解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教学观念跟不上新的形式,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拓展培训方式。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师终身学习意识,
2、强调专业技能。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通过教研,赛课等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这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是使教师获得或者巩固“师”“德”的必须而有效的途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职业道德考核制度、职业道德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计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好的教师应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有助于教师选择、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研究,以终生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
3、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等多种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也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意各方面的成长。
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1、加强引导,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育教学强教师相比,薄弱学校的老师工作、生活、发展等方面都处于弱势状态,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要提升和强化其专业发展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要在物质、生活、制度及管理上以人为本,让教师处处体会组织的关心,爱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对学校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判断和反思,唤醒并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其次对青年教师要加强引导,并从保护其长远发展考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制度支持。学校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专家讲座、骨干引领和外派学习。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不断的提升,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继续教育内容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或直接深入课堂进行会诊。特别是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会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3、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促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学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入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各层次,实行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对新教师都要进行"入格"教育,培训中除了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以外,更多的是让他们与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从这些交流活动中也能了解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要求,同时也了解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愿景,为学校如何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料和信息。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进行重点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以科研为先导,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子课题。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外派学习也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学校应要求每位参加各级培训的教师都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做专题发言,向大家讲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谈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形成了"一人受训,全校受益"的良好制度。
4、"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是很多学校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即由本学科的教研组长负责本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组内的青年教师可以向其他任何教师学习,让青年教师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同课异构活动开展,我们把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执教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听课的老师就能对这几节课进行有效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对比、反思、总结、提高。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把握及教学领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5、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发展,必须铺设一条“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的教师成长“三环路”。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
6、专业培训及研修平台的搭建
加强认识,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校本研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校本教研是一种比较实际、适用、经济、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落实发展远程教育培训,改变以往交流方式,实现自主、动态、即时的交流与反馈,让优秀的教师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水平培训。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利用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的教育现代化。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与过程进行同等的考核,对其专业发展实行发展性评价,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模式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主动研究讨论和反思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目的,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化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选择那些易行又有实效的方法,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