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疆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民众的关系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g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艺术自人类产生起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反映、记录着社会民众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同时后者也反过来影响雕塑的形式及内容。也就是雕塑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民众生活、表达民众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同时受民众制约和影响。
  随着现代艺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以及民众不断被满足的物质、经济和文化的作用下,民众对于艺术形式的认识、欣赏及参与能力不断提高。在雕塑方面,表现为更多的民众将自身情感、思想,用积极主动的多种方式影响着雕塑艺术呈现,使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并直接导致了雕塑艺术在形貌上及概念表现上更加具有创意和奇特性,体现着新时代社会民众的时代风貌。
  一、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的独特文化特性
  新疆古代地区古称西域,地处中原、中亚、西亚、印度、希腊、罗马、埃及的中间地理位置,多种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融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言:“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有四个,即: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这个文化交汇之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历史上,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成份是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翰尔族等为主体的共47个民族,宗教有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目前尚有8种宗教存在于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即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和道教。新疆作为众多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蕴藏着数千年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
  新疆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原因形成了其丰富的历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等,从而表现出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品性。这些方面都为新疆城市雕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更加熟知了解本土文化,对它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对新疆雕塑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当代新疆城市雕塑的发展与民众参与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环境雕塑艺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民众对美的渴望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城市被几何化、速度化、冷漠化的今天,民众对爱,对关怀,对感情都表现出相当的关注和热爱。对于城市来说,民众的期待便是如何让城市更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人文关怀,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表现,更突出城市的心灵沟通,发挥公共艺术的协调、教育、娱乐、交流功能,逐步建立符合城市需求的公共艺术“城市收藏”体系。另外,雕塑是个性化的劳动,是艺术品,必须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同时,因为城市雕塑的“公共”性,需要跟民众互动,要在尊重民众的智慧和审美水平的前提下,与雕塑设计师的整体风格和城市风貌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城市雕塑艺术的民众性特征。
  近年来,新疆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几乎是在争议中发展的,其中最大的争议,便是城市雕塑不论是在外部表现形式还是内涵上,都过于的“抽象”或过于“类同”,没有体现和表达新疆的独特性、民族性,无法表现出民众的真正思想。更有甚者是直接搞拿来主义,例如新疆的哈密市拆除了原来的体育场,修了一个文化广场,把19世纪法国为表现志愿军出发场面的凯旋门雕塑完全照搬过来,根本无法体现出哈密地区的地方特色和民众的生活风貌,这样的雕塑可以说没有任何能与哈密本土文化有联系的文化指向,耸立在广场和周边环境不但不和谐还起到了分解、破坏整体环境的作用,叫人费解和不能接受。这种不讲本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地域特点及专业艺术品质,不尊重民众意愿的事件在当前中国各地时有发生,暴露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官员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综合文化修养、特别是艺术修养和民主意识,在现代越来越提倡民主的时代搞长官意识,其结果也只能成为笑柄被民众所耻笑,雕塑的存在时间也不可能长久。
  当然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存在各种争议,众口难调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创作一件城市公共环境雕塑,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众的审美接受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民俗、生活习惯等。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综合的考虑才可能建设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符合民众意愿的好作品。如乌鲁木齐红山脚下的《长桥饮马》雕塑虽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品,但媒体调查显示民众对它的认可与喜爱程度却始终未减,这都是受到本地文化特色以及本地民众的影响而产生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的体现。该雕塑的设计与制作者就是长期生活工作在新疆的高佩齐先生,他抓住了新疆是“天马”的故乡这一地域特性题材,懂得把握各民族对马有着特殊情感要素。在制作过程中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特别是对马非常了解的少数民族民众的建议并融入线面结合的现代装饰手法塑造完成,能创作如此佳作主要原因还是高先生多年对新疆本土文化的研究积累所在。
  再如2009年乌鲁木齐举办的“国际雕塑营”活动是市政府及规划部门在了解国内国际文化艺术动向,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顺应市民对城市公共环境美观的提升与宿愿等因素而举办的。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为首府带来了新的文化艺术氛围,活动虽然只有两个月,但参与和关注的民众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达十多万之多,62件作品中疆内作者作品占30%,极大地丰富了参展作品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保证反映出本地文化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市民对所处城市公共环境的关注,以及对雕塑艺术喜爱之情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活动影响也是深远的,安放在南湖广场的60多件雕塑作品始终都有民众去观赏,成为乌鲁木齐城市中一处十分独特而长久的亮点。
  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环境作品和民众的互动与交流是极为普遍和频繁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民众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能反映民众的需求喜好、建议等,同时也对民众产生作用,使其增长知识和观赏的愉悦。民众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是继承与发展文化的主体,只有表达了民众的喜好、思想、情感等才能创作出民众喜爱的城市雕塑作品。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21世纪的今天,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城市创造的财富改善了人的生存环境,所以,民众在关心自身生存环境和审美需要的前提下,各种城市的文化性主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西安的雕塑都带有鲜明的“西部风情”和“唐风”文化题材,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环境雕塑整体规划体系,和谐自然、整体大气、被民众广泛认可接受,成为国内外广泛学习和借鉴公共环境雕塑的城市。因此,在建设城市雕塑前首先要根据充分重视本地区历史文化总体情况、人们生活情况等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做好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定位,从而真正获得民众的认可,做到符合民众的审美需要。
  三、新疆城市雕塑艺术更需要本土民众的互动参与
  综上所述,现代的城市公共环境雕塑艺术,都需要在充分反映“雕塑的民众性”这一前提下,结合文化特征、审美特征等具体表现形式,才能真正地获得成功。公共环境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公众性特征,它的建筑目的,便是有效地为公众所接受。这里所说的并非只有本地民众或者本地专家才能参与新疆公共环境雕塑的建设,而是本土民众或专家对新疆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加了解更容易创作和表达好新疆综合文化之特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重视和激发民众特别是本土民众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参与到新疆城市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当然新疆雕塑建设和其他建设也需要国内以及国际民众及专家的参与,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发挥、把握、利用好各方面人士的优势,才能把新疆的城市雕塑做好,这一认识毋庸置疑。
  从另一角度看,适应民众特有的审美角度是公众艺术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符合“雕塑艺术民众性”的重要方法。所以,应该建立一个便于产生优秀雕塑作品的健康人文环境,把对公共环境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还给大众,让民众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价值观等充分地融入到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当中。同时让更广泛的民众——艺术家、批评家、市民、学生等等一起来参与公共环境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本土雕塑艺术名家、大家等,新疆的雕塑艺术才会在一个地域化特征明显、互动参与广泛的人文环境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灾害过后,国家、社会投入巨额资金帮助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重建新的美好家园。加强汶川地震重建资金行政监督机
世界上既有充分的实物遗存又有明晰的历史赓续的雕塑传统是:古代中国的传统雕塑、古代波斯——印度的传统雕塑、古代埃及——希腊的西方传统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作为世界三大雕塑传统之一,在世界雕塑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艺术造型上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中国传统雕塑与其他传统雕塑在形态学意义上所显现出来的巨大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文化依据和美学渊源的不同,正是这样的不同促成了世界三大雕塑传统在造型上的差异。在收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被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练笔”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知识的理解,丰富自身的写作实践经
为加快做好南海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着眼战区主战新体制,分析南海方向应急作战运输投送面临的形势,剖析指挥体制、设施建设、保障力量、管理机制、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
摘 要: 有效学习的前提首先是要明确地知道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本文主要以“互联网 ”为探讨背景,重点从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路径的建构、学习效果的诊断三个方面去论述以学习目标引领的师生同道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关键词: “互联网 ”;学习目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等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李克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发展为区域横向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总体趋势而言,向着协作共存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分权的负效应、政绩考核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