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是如何练成的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到李昕宸,是在今年《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南京大学研学夏令营,一位高高大大的男孩正在用温柔又急切的语调整理队形,他跑前跑后地吆喝着,额头上满是汗珠,忙得不亦乐乎。他就是李昕宸,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以文学擅长的他,更以“热心、高情商”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
  唯一的“非民选”班长
  “我决定了,你就是九班的班长了!”
  “真的吗老师?我怕做不好。”
  “没事,老师相信你。”
  在夏令营报到地点,一位刚来不大会儿的学生和带班老师聊了起来。他是那一期夏令营九班第一个报到的同学,带班的李老师把他带到酒店房间后,他没有在屋内休息,反而跟着老师下楼回到大厅。他开心地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打招呼,并聊了起来,他侃侃而谈,大方地介绍自己。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陆续有同学来报到了,他还热情地帮别人拎行李箱、带路。就这样,李老师决定打破营地的规则,九班不选班长了,直接任命李昕宸当班长。
  他果然没有让老师失望,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昕宸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极其热心的举动收服了班里同学的心。七八月的南京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参加完一整天夏令营活动的孩子们早已疲惫不堪,一个个耷拉着小脑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房间。不到十分钟,空调房的温度达到了令人舒适的程度,在手机和零食的诱惑下,大家很快满血复活。尤其是男孩子,全部跑到一个房间,叽叽喳喳闹腾不停。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他们的营服还没洗呢!李昕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赶紧洗衣服,早点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啊!”这些男孩们正玩得起兴,没有人回应他。再三盘算后,他做了大胆的决定,把班里几个男生的营服全都收过来,在自己的房间里全部洗了一遍,并用酒店里的电吹风将衣服烘干。等到他做完这些事,走出卫生间,发现同房间的室友早已回到床上,四仰八叉地睡着了。他蹑手蹑脚地给舍友盖上了被子,并定好了闹钟,才安心地睡去。
  不仅如此,李昕宸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洗漱完毕就去同班的同学房间敲门,催促大家早起、收拾并下楼吃早餐,不要迟到。早餐完毕,他自觉地整理队伍,等候教官的到来。有了李昕宸的协助,带班的李老师轻松了不少,她特别高兴,为自己没看错人而欣慰。
  没有最暖只有更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李昕宸的爸爸经常教育他的话。爸爸向来对李昕宸严格要求,定下了许多条条框框,一些原则更是不能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尽管父子俩有时因为一些小事发生分歧,但爸爸始终是李昕宸的榜样。说起做好事、帮助人,爸爸的言传身教让李昕宸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天空飘着冻雨,李昕宸和爸爸各骑一辆车出门,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脸上,冻僵的手紧握着车把艰难地骑行着。不远处的路边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忽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动弹不得。李昕宸瞥了一眼,心想這人走路怎么这样不小心,要不要扶下他,可转念又想,还是算了吧!正当他顶风继续前行时,传来了爸爸急切的呼喊声:“儿子,快来搭把手!”他急忙回望,看到爸爸单膝跪地,撑着雨伞,用手紧紧地抱着老人的上半身。李昕宸赶紧过去帮忙,爸爸打了120急救电话,并联系了老人的家属,大家合力将老人送上救护车。一阵忙乱后,李昕宸发现冻雨已将父亲的衣服全部淋湿了。那次的经历至今仍难忘怀,爸爸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做好事,没有错!
  从那以后,李昕宸变得更加热心。在班级里主动值日、帮助同学等诸多小事不胜枚举。他也是老师的好助手,许多班级活动都少不了李昕宸忙前忙后的身影。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个细心、体贴、会照顾人的男生。上个月,梅岭中学开展了秋季趣味运动会,李昕宸同学没有参加个人项目,但他也没闲着。他为即将出战给班级争名次的运动员们组织训练,做好一切后勤服务工作,保管衣帽、钱财、递水,加油鼓劲,他比人家还激动呢。
  李昕宸不光受到家人的影响,还见贤思齐,把同班同学当作榜样。何理明同学是他们班的一位公益达人,李昕宸的好朋友,受其妈妈的影响,经常去社区做公益服务。看着好伙伴做了这么多好人好事,李昕宸也积极向他看齐,主动请求参与其中。于是,他们周末一起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玩具和书本;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助文具和学费……
  看着老人们欣慰的笑容,看着孤儿们开心的面庞,看着学困生对知识渴求的眼神……李昕宸暗暗决定,他会坚持下去,帮助人所得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李昕宸热爱文学,最喜欢的作家是丁立梅,从《暖爱》《遇见》《暗香》到《花未央,人未老》等,几乎每一本书都看过,他说丁立梅老师的文字总让人看了很温暖。在有温度的文学浸染下,李昕宸亲切得像一位邻家男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暖男。
  班主任刘瑛老师:
  李昕宸热心、乐于助人,而且说的话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班集体的事,他都会很积极地投入进来,不怎么让老师操心。人缘很好,不论男女同学,关系处得都很好。
  语文老师满莹:
  如果我们从综合素质来看,这个孩子真的不错,情商很高,跟老师、同学都处得很好。这个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文笔也很细腻,看的书也比较多,他写出的东西很有情感。大部分同学写文章可能就简简单单去讲,他讲一件事情,会从细节去把握,而且语言比较诗意化。课上他也比较乐意去表现自己,积极回答问题,不会因为回答错误下次就不说了。
  同班同学:
  比较聊得来,跟谁都玩得好。我和他一起做志愿者,各个社区都去,去福利院、敬老院,有时候会给老人和孩子包饺子,给他们表演,这一切李昕宸都表现得挺好的。
其他文献
在欧洲,威尼斯算是我比较熟悉的城市之一。  对威尼斯我还没有资格称为老朋友,但见面时早就不惊不乍,剩下的也只是平静打量,寻常话语。不管哪一次,人总是太多,而且越来越多,我为它感到累。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不管地区,不管老幼,也不管文化层次,都愿意先到威尼斯来呢?论风景,它说不上雄伟也说不上秀丽;说古迹,它虽然保存不少却大多上不了等级;说风情,它只知忙忙碌碌,没有太多刺激性的奉献;说
从北方看冰灯、逛庙会,到南方逛花市、乡村游;从乡村大集演出、自办“春晚”,到城市看电影、进书店;从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到微信传情、网购年货……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着实让文化消费火了一把。节日期间休闲娱乐文化消费渐成主流。  中国的年文化,正在回归春节的文化本位,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不过,“消费主流”的同时,也听到另一种“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为什么日渐红火的春节文化消费市场仍然驱散不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了。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
传说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古希腊发生了时疫,人们为了消解厄运与灾难,于是前往德尔斐神谕所向太阳神求助.太阳神给了他们五根粗木条.遵照神谕,大家需要建造一个不易变形的四边形框,来挂起月桂树的叶子以驱赶疾病,木条不需要全用完.一个自作聪明的设计师设计了图1的木框,将月桂树叶放置在里面.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雷声大作,一阵风刮过,木框居然变形了,如图2.太阳神大怒,命古希腊人民两天内重新建造出一个木框,否
有这么一片土地,广袤无垠。  有这么一片土地,保留着大自然赐予的原始的美丽风貌。  有这么一片土地,牛羊成群,自由的人们脸上闪着黝黑健康的光泽。  有这么一片土地,盛产辛辣甘醇的青稞酒、口感香甜的酥油茶。  ……  这片神奇的土地被人们无数次地渲染出神秘的色彩。  你一定听过它的名字——西藏。  今年暑假,我有幸去了西藏游玩。  几天下来,我沐浴了拉萨的阳光,踏过了林芝的山水,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嗨!初初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拓展阅读,初初要和小伙伴们聊聊“家国情怀”这个主题。  砥砺奋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核心素养。本单元萧乾的散文《枣核》托物抒怀,情感醇厚,抒发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塑造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者形象,真切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
小明系列漫畫之小伙伴篇——成语作业
一篇作文,要努力做到言简义丰,信息量大。为什么读者会喜欢信息量大的文章呢?打个比方说,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游览的过程,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潜意识,想尽可能地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获得更广泛的阅读信息。如果一篇文章能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阅读者就会感到阅读如同观景,步步都有惊喜,时时都会带来心灵的冲击。读者必定会在阅读时细细咀嚼,不舍得遗漏每一个字缝里的含义,总想再探
一、 活动目标  1. 经历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全等三角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实践与创新、质疑与反思的能力.  2. 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和团队协作的意识,逐步养成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与习惯.  二、 活动准备  20米皮尺、三角板或量角器、标杆、足够长的细绳.  三、 活动时间  90分钟  四、 活动过程  1.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答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