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自身要学习、更新、创新;教学目标要定位、到位、升位;引导学生要进入、投入、深入;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平等;教学活动要趣味、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多年来,笔者带着“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深入课堂,积累了一些真知灼见。我认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要学习、更新、创新
面对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为此,教师教学中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既做“专才”又做“通才”,向“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定位、到位、升位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课堂是真正的有效性的课堂。
因此,教师教学目标更多应该在“生成”这个问题上定位、到位、升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思索的。
教师也应该发挥教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既有所预设,又有生成,而不能走入两个极端。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生成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和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要进入、投入、深入
有效教学的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一位名师教学二年级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本来是一首用诗作的谜语,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就会发现山是假山,水是假水,花是假花,鸟是假鸟,总和起来,这些山水花鸟都是假的,都是在画上的。这样组织的教学活动简单明了,实在有效。
四、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们超前思维,向教师、向课本挑战。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信任学生,要赏识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课堂,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活动要趣味、灵活、多变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课堂应当是充满情趣、灵活生动多变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的,如果在一个呆滞,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让课堂充满情趣、灵活多变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实现有效教学自身的要求。
如何才能使得课堂趣味、灵活、多变呢?
第一,要注重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开展自主、合作而后探究等学习活动。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活动安排的多变性。
第二,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很多教师都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达到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有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三,坚持回归生活与回归教材的统一,联系实际不远离教材,回归教材不照本宣科。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据身边的例子,举自己的例子,举最近的例子,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了哪些能力的训练,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掌握了哪些方法等,这都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考虑的。除此之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目光似乎应该更高远一点: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等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这样,六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一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多年来,笔者带着“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深入课堂,积累了一些真知灼见。我认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要学习、更新、创新
面对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为此,教师教学中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既做“专才”又做“通才”,向“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定位、到位、升位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课堂是真正的有效性的课堂。
因此,教师教学目标更多应该在“生成”这个问题上定位、到位、升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思索的。
教师也应该发挥教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既有所预设,又有生成,而不能走入两个极端。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生成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和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要进入、投入、深入
有效教学的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一位名师教学二年级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本来是一首用诗作的谜语,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就会发现山是假山,水是假水,花是假花,鸟是假鸟,总和起来,这些山水花鸟都是假的,都是在画上的。这样组织的教学活动简单明了,实在有效。
四、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们超前思维,向教师、向课本挑战。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信任学生,要赏识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课堂,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活动要趣味、灵活、多变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课堂应当是充满情趣、灵活生动多变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的,如果在一个呆滞,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让课堂充满情趣、灵活多变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实现有效教学自身的要求。
如何才能使得课堂趣味、灵活、多变呢?
第一,要注重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开展自主、合作而后探究等学习活动。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活动安排的多变性。
第二,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很多教师都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达到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有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三,坚持回归生活与回归教材的统一,联系实际不远离教材,回归教材不照本宣科。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据身边的例子,举自己的例子,举最近的例子,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了哪些能力的训练,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掌握了哪些方法等,这都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考虑的。除此之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目光似乎应该更高远一点: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等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这样,六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一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