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柯的权力理论看《人民的名义》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周梅森的作品《人民的名义》在2017年横空出世,得到了极广泛的关注。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作品,人们在反思这些贪腐行为的同时,也就无可避免地涉及“权力”的问题。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知识、真理、话语是权力的形式,权力离开知识、真理也就不成其为权力。本文将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核心对其进行分析,展现权力视域下的众生百态。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福柯 权力
  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成为现象级的一部作品,其原著小说《人民的名义》也热销一时。周梅森作为一位文学在场主义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叙述了一个反腐题材的故事。该作品以大风服装厂和山水集团的经济纠葛为导火线,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线索,在权力纵横交织的汉东省官场掀起调查和打击一系列重大职务犯罪与贪腐问题的浪潮。作为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作品,人們在反思这些贪腐行为的同时,也就无可避免地涉及“权力”的问题。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知识、真理、话语是权力的形式,权力离开知识、真理也就不成其为权力。本文试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核心,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分析。
  一、权力与知识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权力——知识”关系,具体阐释为:不仅仅是因为知识为权力服务,权力才鼓励知识,也不仅仅是因知识有用,权力才使用知识。①也就是说,权力制造知识,而知识为权力的生产提供策略。
  在《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本是H大学政法系的系主任,法学家出身,他的学生遍布H省官场。书中对于高育良的描述,符合一般人想象中的学者型干部的形象,并且因为他与其门下弟子汇聚在政法口工作,被干部群众戏称为“政法系”。在高育良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典型的“知识为权力服务”的例子。作为大学教授的高育良培养过不少学生,而这些人在走上仕途以后,又与先进入官场的高育良联系密切,因此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切的圈子。高育良本人作为一个学院派高官,相比起实干家李达康等人更加能言善辩。在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外出调研回京州之后主持召开的中共H省的省委常委会上,沙瑞金和李达康指出了高育良一手提拔的学生祁同伟溜须拍马的问题,李达康为了维护自己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诡辩。不仅如此,还以自己的口才转向了干部队伍中存在更严重问题的其他人,并以祁同伟作为对比,强行转移视线焦点。
  周梅森将高育良设置为前H大学政法系的系主任,也反映出知识在权力运作中的作用。政法系这样一个专业的设置尤其耐人寻味。一方面,政法系的学生走上仕途本就有优势,这样,该专业的学生在官场相聚以后,也便于“政法系”这样一个帮派的建立;另一方面,法律作为一种手段,与权力构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法学看来,法律体系是用来制约权力的手段。中世纪以后,统治权成为法律问题的核心,这意味着法律话语与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权力统治,并巧妙地隐藏权力统治的事实。②权力巧妙地用法律的外衣将自己的利益包裹起来,换言之,法律的制定者本就是权力的享有者。而法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福柯认为,知识也是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一个本就有权力的人在掌握了法律知识之后,也就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权力。《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最后一次与高育良谈话时,侯亮平表示不能理解这位昔日在讲台上一身正气、热情洋溢的老师这些年的做法。知法用法,高育良一再给别人强调原则和底线,他的原则和底线只是法律规定的界限而已,他的底线就是合法,可惜他的“擦边球”早就在他的不经意间超出了边界。
  在书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祁同伟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知识为权力生产提供的便捷。祁同伟是草根出身,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随着祁同伟考上H大学政法系开始,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改变,他成了人们口中的“凤凰男”,成为知识移民中的一员。原本没有任何背景的祁同伟因为成为H大学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没有的政治资源,完成了从草根到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的转变。
  二、权力与真理
  所谓“真理”,按通常理解,就是真实、科学、合理的知识,这是一种高层次、终极性的知识,也称为“真知”“全知”,因而在知识话语中总是有一种崇尚“真理”的乌托邦冲动。③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李达康这个角色超乎读者的意料,在观众尤其是“90后”观众中得到了极高的喜爱。李达康是H省京州市委书记,是一个实干家,全省公认的改革闯将,GDP是他的政绩、他的仕途、他的核心。李达康作为京州市委书记,他在书中的言行绝大部分都是与GDP挂钩的。丁义珍作为京州市副市长,与李达康共事多年,其腐败问题并不是才发生的,但是他却从未注意过,或者说没有重视过。等到丁义珍的腐败问题暴露后潜逃,李达康最关心的问题也不是害怕别人怀疑他包庇丁义珍,而是担心丁义珍的问题曝光后,光明湖开发区的投资可能会因此撤销。而在几年前,李达康在林城主政时,为了发展林城的经济,提出了“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口号。明知这一口号的提出会备受争议,但是李达康却毫无顾忌。李达康并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曾经在别人夸奖他时说过,他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刚好一致。这番话无论是他出于谦虚或是什么别的理由,都绕不开一个实际情况:人民利益的实现确实有利于他的政绩,有利于他的权力建构。
  三、权力与话语
  福柯认为,话语从来不是中性的,话语就是权力。人类掌握了话语,也就赋予自己权力。在权力的形成和运作过程中,话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权力关系的实现过程,就是权力话语的形成和使用过程。在《人民的名义》中,只要一个人物有职位,处于一个相对的支配地位,他就有话语权。《人民的名义》中,话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问题。大风厂因“一一六”案件尚在审理,大门被贴上封条,工人为了工作赚钱,只好偷偷从窗户爬进去。在这件事曝光后,沙瑞金和李达康前去探访,沙瑞金一把撕下封条。李达康嘴上为沙瑞金叫好,但是却在想这个封条不应该这位省委书记直接撕掉,而应该由光明区的法院来撕掉。沙瑞金直接撕掉封条,无疑是为了向大风厂的工人们证明政府和自己都为他们着想,用行动支持他们,但是他却忽略了,他本来是没有权力撕掉法院粘上的封条的。司法部门应当是独立的,这样才能起监督的作用,然而,沙瑞金和这些工人内心都认为省委书记的权力大过区里的法院的,他有足够的话语权,所以他可以直接撕掉封条,干预司法操作的过程。沙瑞金的话语权显然是来自于他的省委书记的身份,来自他的权力。在福柯看来,人的行为举止和气质风范之类身体动作和肉体形态都是一种话语。沙瑞金一把撕掉大风厂封条的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话语,显示了沙瑞金果敢的性格,也展现了他潜意识的权力意识。
  在《人民的名义》中,还有另一种隐蔽的话语,即来自底层的话语。大风厂的工人们是这个底层群众的代表,他们并没有话语权。大风厂的股份被那些有话语权的人操纵以后,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不仅如此,他们连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都找不到,无法为自己发声。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近乎走投无路的方式,准备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结果一场意外的大火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新一代的底层民众以网络媒体来增加自己的话语,他们将发生的事情传上网络,希望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进而传达到掌握话语的权力者手中。无论是“一一六”大火事件在网络上传播,还是后来大风厂工人翻窗进工厂的事情在网上传出,都是底层话语的一种无奈之举。他们微弱的话语根本得不到关注,于是他们只能尽可能地让拥有话语权的人知晓他们的处境并且不得不处理他们的问题,借此来摆脱自身的困境。
  四、结语
  无论是作为电视剧的《人民的名义》,还是作为小说的《人民的名义》,都得到了人们极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电视剧的形式更是得到了“现象级”的评价。作品中围绕“权力”展示出的诸多问题值得人们反思。周梅森自称是“文学在场主义者”,他的作品也更加善于将生活中真实的现象展示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史料价值高于其审美价值。
  ①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9页。
  ② 栗峥:《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规训:福柯法律思想的关键词展开》,《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3期。
  ③ 姚文放:《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窦薇.为《人民的名义》所掩藏的[J].社会科学报,2017(5).
  [2] 薛静.夹缝中的“李达康”:《人民的名义》如何缝合官方话语与民间逻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3).
  [3] 周宪.福柯话语理论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13(1).
  [4]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报载,一位领导干部原来是很积极的微信达人,常在朋友圈里发布一些信息和图片。最近不知何故突然停发,成了“潜水员”。人问其故,答曰:“我发一张自写书法的照片,被表扬得自己脸红;晒一次跑步健身的成绩,收獲点赞无数;上传一张孩子的照片,被盛赞到无以复加。我实在受不起那么多真真假假的跟帖颂扬和点赞,不如沉默是金吧。”  这位领导干部很清醒,知道自己的水平能力与真实分量,也看出来微信上那些对自己热情过分的点赞
摘 要: 《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与传播》是一部关于鼓词小说的断代史、传播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力作,具有填补学界研究空白的价值与意义。它集文献、传播、文化、文学为一体,对清末民初上海出版的石印鼓词小说的时代背景、技术基础、文本内容、出版和传播状况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为鼓词小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与传播》 说唱文学 出版 传播  鼓词虽
摘 要:21世纪以来,由于纸质文献查阅更加便捷,复得民国文献数字化开放索取之契机,彭家煌散落在民国报刊上的诸多作品得以呈现。今按童话、杂文、小说等三个部分补辑彭家煌集外二十篇遗文篇的目录,以期推进 《彭家煌文集》的全面修订工作。  关键词:彭家煌 集外遗文 小说 童话 辑佚  彭家煌氏1933年秋病故之后,其遗文整理工作仅持续了数年即终止。20世纪80—90年代,严家炎、陈福康、杨义等先生先后发掘
摘要:基督徒谢颂羔创作了富有儒家、佛教伦理内涵的小说《理想中人》,得到佛教律宗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极力称赞,两人遂有“良会”。弘一法师和谢颂羔之间的“缘”,显示出中国人善于“求同”“不迷信固执”的思维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同化作用的原因。  关键词:儒家 佛教 基督教 弘一法师 谢颂羔  历来讨论中国文化者,大抵皆承认其同化作用之强:不仅异族文化来到中国后就会被罔人拿
摘 要:《变形记》中的不确定性和延展性展露出一个丑恶、怪诞的世界。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对卡夫卡的探究,发现其世界主要表现为绝望的生存、异化的人群和悖论的人生,揭示出社会的黑暗残酷、人类生存的困境、生命主体的矛盾挣扎。解析卡夫卡笔下世界的特点及其审美蕴含,为读者思考社会复杂的矛盾、理解人类生存的悲剧、追寻心灵本真的奥秘提供助力。  关键词:卡夫卡 异化人群 生存困境 悖论人生  卡夫卡始终给人一种难以
在欧洲各主要大国政坛相继“洗牌”的2017年,偏居西北一隅的岛国爱尔兰似乎很难吸引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当然这是指在他们选出一个印度移民后裔、年仅38岁并公开“出柜”的同性恋总理之前的情况。  2017年6月14日,爱尔兰众议院举行全体会议,选举统一党党首利奥·瓦拉德卡为政府总理。爱尔兰总统希金斯当天签署任命书,任命瓦拉德卡为总理。年仅38岁的瓦拉德卡由此成为爱尔兰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这位最年轻的总
摘 要: 新海诚最新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自上映以来便备受关注,除了延续以往的对“天空”的细致刻画、“天空”是“自由”“理想”的象征之外, 《天氣之子》中“天气”之“晴”隐含了新海诚对“情”的象征意义。连绵的阴雨,让人对“晴”充满向往,“晴”在故事中是各种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情”是一个人孤独的“心情”,是两个人真挚的“爱情”,是主人公缺失的“亲情”。  关键词 : 新海诚 《天气之子》 无晴 有“
摘 要: 牛犁、崔荣荣著《绣罗衣裳》是迄今为止对汉族传统民间服饰上衣下裳的较为全面的研究著作。该书立足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大量珍贵馆藏品,以丰富的存世实物和先人记述资料为论证依据,从审美思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近代民间衣裳的演变进行研究,探析女性社会角色转变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变革与民间衣裳的演变规律。借助大量传世实物高清照片,直观且多视角向人们展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汉族民间衣裳的造型特
摘 要: 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非《聊斋志异》莫属,《聊斋志异》汲取了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的创作精华,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给读者构建了奇诡秀丽的鬼狐世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聊斋志异》中女狐的形象塑造得尤为生动,她们慧眼识珠,用智慧大胆地追求爱情,觅得良人,收获幸福,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显示出女性婚姻自主的观念和择偶时尚德重才的品质。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女 艺术成就 女性自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丘岗地。此地最有名的土特产为新郑大枣,为河南省大枣主要产地之一。新郑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新郑市是河南省1989年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郑韩故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主持人肖东坡。此次来到河南新郑市,是给油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