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实验;技能;培养;兴趣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how to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Chen Huan
【Abstrac】Chemistry is one take tests as the foundation discipline. To design into how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 happy study the process, causes the student through to observe the gorgeous chemical phenomenon, explores chemistry mystery positively, the development wisdom and creation ability, forms the stable academic motivation, is topic which our chemistry teacher should study.
【Key words】Experiment; Skill; Raise; Interest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乐意接受,就能很好地消化它。”吃饭如此,学习化学亦是如此。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程的起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 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好的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中操作要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只看 “热闹”的不良习惯。
2 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两周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在物质酸碱性测定实验中,在实验药品短缺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牵牛花来自制指示剂,通过学生动手,进而动脑,从自己的劳动中收获知识成果。
再如,初中化学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开始学习它们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拍手传纸片拼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随着时快、时慢的掌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掌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迅速打开纸片阅读相关信息,在两分钟之内把相关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4 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与维持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课堂氛围、教师的肯定等外在因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伴有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有意义、得到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学习,反之,学习就被动、消极。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5 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即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学生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关键词】实验;技能;培养;兴趣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how to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Chen Huan
【Abstrac】Chemistry is one take tests as the foundation discipline. To design into how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 happy study the process, causes the student through to observe the gorgeous chemical phenomenon, explores chemistry mystery positively, the development wisdom and creation ability, forms the stable academic motivation, is topic which our chemistry teacher should study.
【Key words】Experiment; Skill; Raise; Interest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乐意接受,就能很好地消化它。”吃饭如此,学习化学亦是如此。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程的起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 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好的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中操作要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只看 “热闹”的不良习惯。
2 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两周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在物质酸碱性测定实验中,在实验药品短缺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牵牛花来自制指示剂,通过学生动手,进而动脑,从自己的劳动中收获知识成果。
再如,初中化学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开始学习它们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拍手传纸片拼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随着时快、时慢的掌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掌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迅速打开纸片阅读相关信息,在两分钟之内把相关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4 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与维持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课堂氛围、教师的肯定等外在因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伴有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有意义、得到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学习,反之,学习就被动、消极。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5 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即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学生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