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曾听到过呆板的数学公式列队歌唱?你可曾碰到过用“诗词歌赋”教数学的老师?你可曾认识一位用全身力气为学子铺路,用所有精力点燃学子学习热情,一个从教30年却一直预备在起跑线上的“魔术师”?她就是“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求精中学教师庞梅。
庞梅
重庆求精中学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劳动模范,国务院专家津贴享受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渝中名师庞梅工作室导师,渝中区总工会创新人才工作室主持人。
从零开始的普通话
1987年,庞梅大学毕业,进入黔江师范学校做老师。庞梅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站在了零起跑线上。自己很年轻,也很有激情,总是希望倾自己所有“倒给”学生。往往是半节课时间,自己已经将准备的教学内容全部讲授完毕。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许多学生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经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庞梅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课堂策略。在放慢课堂节奏之余,她找到了另外一个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渠道——学生递上来的纸条:鼓励学生随时和老师说说心里话。这些纸条密密麻麻写的都是学生对她教學的建议和他们对老师的期望,诸如“老师能不能讲慢点儿啊”“老师,某某问题能否重新讲解”……发现了学生的疑问,她很快就与学生共同商议对策,达成共识,找到了教学的平衡点。
然而,初为人师的前三年,教学方式上的欠缺对庞梅来说,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普通话”。从小在边远农村成长的她没有学过拼音,不会说普通话。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言说的“隐痛”。一次,在指导学生试讲的时候,庞梅要求他们必须用普通话,一个学生突然冲着庞梅说:“老师,您能不能也用普通话给我示范一下。”听到学生的要求,庞梅只得尴尬地表示,自己不会说普通话。
身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部边远山区,是否会说普通话对庞梅的教学还没有显现出“不得了”的影响。但自己对教育学生的高标准要求,足以让庞梅感觉不会普通话的尴尬时刻“如芒在背”。
于是,庞梅在送走第一届毕业生后的那个假期,开始狂补普通话。因为没学过拼音,庞梅就把自己的教案注上拼音,请学校的语文老师教自己读教案。老师们教自己读过之后,庞梅再用自己懂的符号,标注在相应的字词上边,然后照着老师们的发音去学习。除此之外,庞梅还特别留心新闻联播,每天照着上面的播音来学发音。
那个假期,学校要推荐一名老师参加开发区的优质课展示。当庞梅得知自己因不会说普通话而“落选”时,心痛不已。不过,这也让庞梅更加下定决心,要求自己拿出当年在大学读书时的刻苦和韧劲,像跨栏一样跨过普通话这个障碍。
当年9月开学的第五天,庞梅就向学校和开发区的领导申请,让自己也上一次公开课。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上的是“等差数列求和”,还用纸片做了一些教具。面对台下来自开发区各个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庞梅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成功地给大家展示了一堂优质课。台下老师们的反应可想而知:“庞梅不是不会说普通话吗,怎么一下子就会了?”“庞梅会说普通话啊,而且说得还不错”……
教法示范多维度影响学生
“庞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们的教诲。这是您曾经教过的所有学生的心声,也会是将来您教的所有学生的心声……”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每当庞梅回想起这封信的时候,依然激动万分。写这封信的人,是庞梅曾经教过的名叫谢朝普的学生,如今他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
虽然自己当时仅仅是这名学生班上的一个普通科任老师,但想到自己对学生师德表率要求的影响能有这么大时,庞梅依然感动万分,也倍受鼓舞。
而除了对学生师德表率、教学示范的要求,庞梅也特别注重自己的教法示范。1994年,已经当了七年师范学校老师的庞梅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向教委领导和校长申请到小学去任教。面对大家不可理解的眼神,庞梅毅然决然地说服了领导,“下放”到了一所乡里的小学去教数学。庞梅说,自己当时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当小学老师的老师”的第一手资料,希望能因此改变以往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
在乡下小学,庞梅还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小“笑话”。一次,庞梅要教学生们认识立方体。就拿了几根长一米长的木棍,准备当教具用。学校老师看到后,开玩笑说:“庞老师,拿这么多木棍,是要惩罚学生用吗?”庞梅听到,只得一笑而过。
在小学实践一年后,庞梅继续回到师范学校任教。一年的小学任教经历,庞梅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表现感受得更具体、更深入:“以往只是从别的课堂上感受到抽象概念,去小学之后,更直观,更形象了”。
数学与诗词的完美融合
“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求出情无限;解方程、解规划、解最值,解出意绵绵……”“并集符号像个筐,所有元素都要装;重复元素装一次,多装就要违规章……”
这是庞梅数学课上习以为常的诗歌朗诵。尽管,庞梅戏称这些都是“打油诗”,但在求精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经由“打油诗”的润滑却平添了无限精彩:“庞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绘声绘色,像音乐课一样声情并茂……”
“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因为庞梅的用心用情,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艺术之旅。已经从求精中学毕业,如今就读于重庆大学的沈建南说:“在以往的观念中,数学往往都是枯燥的,公式定理也是平淡乏味,很难记住,但是庞老师的诗歌就有一种神奇的作用,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朗朗上口,‘一不小心’就记住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诗歌。”然而,光让学生喜欢课堂,还不足以让学生爱上数学。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还得靠老师爱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庞梅在班级引导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带动大家一起探索学习。每当学生有新的想法时,她都会非常支持和鼓励,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她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抢占讲台,将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庞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上台来抢老师的粉笔,希望你们大胆创新。”
庞梅对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力争要清楚其想法,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这一份努力和坚持取得了明显效果,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品学兼优,所任班主任的班班风好学风优,多次荣获“市、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她就荣获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称号,2017年“五一”节又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
庞梅
重庆求精中学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劳动模范,国务院专家津贴享受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渝中名师庞梅工作室导师,渝中区总工会创新人才工作室主持人。
从零开始的普通话
1987年,庞梅大学毕业,进入黔江师范学校做老师。庞梅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站在了零起跑线上。自己很年轻,也很有激情,总是希望倾自己所有“倒给”学生。往往是半节课时间,自己已经将准备的教学内容全部讲授完毕。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许多学生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经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庞梅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课堂策略。在放慢课堂节奏之余,她找到了另外一个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渠道——学生递上来的纸条:鼓励学生随时和老师说说心里话。这些纸条密密麻麻写的都是学生对她教學的建议和他们对老师的期望,诸如“老师能不能讲慢点儿啊”“老师,某某问题能否重新讲解”……发现了学生的疑问,她很快就与学生共同商议对策,达成共识,找到了教学的平衡点。
然而,初为人师的前三年,教学方式上的欠缺对庞梅来说,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普通话”。从小在边远农村成长的她没有学过拼音,不会说普通话。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言说的“隐痛”。一次,在指导学生试讲的时候,庞梅要求他们必须用普通话,一个学生突然冲着庞梅说:“老师,您能不能也用普通话给我示范一下。”听到学生的要求,庞梅只得尴尬地表示,自己不会说普通话。
身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部边远山区,是否会说普通话对庞梅的教学还没有显现出“不得了”的影响。但自己对教育学生的高标准要求,足以让庞梅感觉不会普通话的尴尬时刻“如芒在背”。
于是,庞梅在送走第一届毕业生后的那个假期,开始狂补普通话。因为没学过拼音,庞梅就把自己的教案注上拼音,请学校的语文老师教自己读教案。老师们教自己读过之后,庞梅再用自己懂的符号,标注在相应的字词上边,然后照着老师们的发音去学习。除此之外,庞梅还特别留心新闻联播,每天照着上面的播音来学发音。
那个假期,学校要推荐一名老师参加开发区的优质课展示。当庞梅得知自己因不会说普通话而“落选”时,心痛不已。不过,这也让庞梅更加下定决心,要求自己拿出当年在大学读书时的刻苦和韧劲,像跨栏一样跨过普通话这个障碍。
当年9月开学的第五天,庞梅就向学校和开发区的领导申请,让自己也上一次公开课。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上的是“等差数列求和”,还用纸片做了一些教具。面对台下来自开发区各个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庞梅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成功地给大家展示了一堂优质课。台下老师们的反应可想而知:“庞梅不是不会说普通话吗,怎么一下子就会了?”“庞梅会说普通话啊,而且说得还不错”……
教法示范多维度影响学生
“庞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们的教诲。这是您曾经教过的所有学生的心声,也会是将来您教的所有学生的心声……”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每当庞梅回想起这封信的时候,依然激动万分。写这封信的人,是庞梅曾经教过的名叫谢朝普的学生,如今他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
虽然自己当时仅仅是这名学生班上的一个普通科任老师,但想到自己对学生师德表率要求的影响能有这么大时,庞梅依然感动万分,也倍受鼓舞。
而除了对学生师德表率、教学示范的要求,庞梅也特别注重自己的教法示范。1994年,已经当了七年师范学校老师的庞梅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向教委领导和校长申请到小学去任教。面对大家不可理解的眼神,庞梅毅然决然地说服了领导,“下放”到了一所乡里的小学去教数学。庞梅说,自己当时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当小学老师的老师”的第一手资料,希望能因此改变以往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
在乡下小学,庞梅还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小“笑话”。一次,庞梅要教学生们认识立方体。就拿了几根长一米长的木棍,准备当教具用。学校老师看到后,开玩笑说:“庞老师,拿这么多木棍,是要惩罚学生用吗?”庞梅听到,只得一笑而过。
在小学实践一年后,庞梅继续回到师范学校任教。一年的小学任教经历,庞梅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表现感受得更具体、更深入:“以往只是从别的课堂上感受到抽象概念,去小学之后,更直观,更形象了”。
数学与诗词的完美融合
“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求出情无限;解方程、解规划、解最值,解出意绵绵……”“并集符号像个筐,所有元素都要装;重复元素装一次,多装就要违规章……”
这是庞梅数学课上习以为常的诗歌朗诵。尽管,庞梅戏称这些都是“打油诗”,但在求精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经由“打油诗”的润滑却平添了无限精彩:“庞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绘声绘色,像音乐课一样声情并茂……”
“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因为庞梅的用心用情,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艺术之旅。已经从求精中学毕业,如今就读于重庆大学的沈建南说:“在以往的观念中,数学往往都是枯燥的,公式定理也是平淡乏味,很难记住,但是庞老师的诗歌就有一种神奇的作用,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朗朗上口,‘一不小心’就记住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诗歌。”然而,光让学生喜欢课堂,还不足以让学生爱上数学。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还得靠老师爱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庞梅在班级引导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带动大家一起探索学习。每当学生有新的想法时,她都会非常支持和鼓励,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她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抢占讲台,将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庞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上台来抢老师的粉笔,希望你们大胆创新。”
庞梅对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力争要清楚其想法,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这一份努力和坚持取得了明显效果,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品学兼优,所任班主任的班班风好学风优,多次荣获“市、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她就荣获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称号,2017年“五一”节又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