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立德树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德育: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沙市教育局不断进行新型德育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的行动德育模式。请问“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卢鸿鸣:学校历来重视德育,但实效性差,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德育目标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德育工作“口头上有地位,行动上无地位”。另外,德育目标抽象,不易理解难操作;德育内容针对性弱,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活动零散,缺少长远规划;德育途径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德育评价注重外在,内在效果不够理想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想通过“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来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句话,“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就是要破解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所谓“一体”是课程、实践和心育,“两翼”就是项目化管理和综合评价。其中“一体”是主线,“两翼”是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方式方法。
  中国德育:卢局长对德育现状的忧虑很让人有共鸣,“一体”中的三大内容,也的确是德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请您能否重点介绍一下“一体”中的这三个方面,长沙市都是如何考虑和推进的呢?
  卢鸿鸣:我们强调的“一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就逐一介绍一下。
  关于课程,主要强调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我们重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推进全面育人必须要在课程中落实,这里的课程不仅是专门的德育课,更要重视学科教学的渗透。但是,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不到位,存在把知识放在首位,育人放在第二位的問题。学科课程应该是育德育智的有机融合,学生成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里的绝大多数时间又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要部分,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讲德育生活化,落实到课堂当中就意味着课堂生活能高度把德育和智育融合。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要落实到全校教师的身上,它包括课堂上每位教师的言传,也包括课堂之外老师们的身教,这种影响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所以,行政层面的推动,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当中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想法都要靠教师来实践。教师的教育情怀极其重要,仅仅作一名教书匠是不能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因此,从行政层面的引导上,我们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并着力以评价为导向,引导教师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的发挥上。
  在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持续推进了两件事情。一是推进社会实践常态化。5个素质教育基地全年免费接待学生9万多人次。完善了综合实践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预约,与省市少儿图书馆、省市博物馆等39家单位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免费体验活动,每年有5万多名学生参与;中小学校“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企业”的“五走进”,红色之旅、绿色之旅等常态开展。二是研学实践课程化。举办研学课程培训班,指导研学基地构建研学课程体系,引导承办机构打造研学精品路线,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的重要载体,突出研学旅行育人功能,在体验中育人,在实践中育德。比如,组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身临其境感受党的辉煌业绩和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每年6月组织学员参观湖南省第一师范旧址,并在一师范的礼堂与已进入高校的学生党员畅谈人生理想,如在毛主席上课的教室内开展“该不该抵制日货”的辩论,观看励志片《恰同学少年》,身临其境地体会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家年轻时讨论国家大事的澎湃激情。这种寓教于乐并极具思辨性的活动大受学生欢迎,也深受老师好评,每一次都让学员们记忆深刻。
  “一体”中最后一个方面是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了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长沙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开设了相关课程,制定长期规划,在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起始年级开设心育活动课,全学年不少于18课时,课程内容必须包含道德养成、生活适应、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认识、生涯规划等方面。心理课堂重在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老师不仅是德育和心育知识的讲授者,更是真诚的倾听者和疏导者。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对德育发展、心理健康等有了科学、系统的认识,他们不再逃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不会羞于谈及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我市还加大了德育工作者的心育能力培训,每年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学习和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谈话技术、有心理问题的简单识别和干预能力,让每位德育工作者都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导师们会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中国德育:以上您为我们介绍了“一体”方面的内容。评价历来是一个难题,可否请您先就“两翼”中的综合评价作个详细介绍?
  卢鸿鸣:从评价的环节看,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综合素质发展。我们现在对学业的评价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考试分数,一个是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包括五个方面: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业负担和社会评价。学校发展这个指标里面不包括学生成绩,学生发展指标中有学生成绩。“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理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管理与多方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局方面不公布学生的成绩,我们会公布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校排名。今年,我们已经发布了第一个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区域报告,涉及课业负担、睡眠、身体健康等指标与教育质量的关系。针对学生体质的状况,采用反推法进行评价,即初一开学对所有学生进行身体测试,通过信息化管理,自动生成了其毕业小学所有学生的身体状态。这样,用高一学生的身体测试情况,评价其初中学校的排名就可以公布。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是让学校重视这一块,学校绩效考核中的几十个指标没有一个涉及中高考排名。   对学校的考评,我们还通过信息化平台全面实施德育过程评价,将学生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等信息及时上传到“人人通”平台,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发展状况,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状况,开展德育个性化精准辅导,实现评价的过程化、科学化。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德育绩效考评。我们制订了《长沙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将德育工作纳入对各级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德育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中国德育:请您继续为我们介紹一下另一翼“项目化管理”的情况?
  卢鸿鸣:这方面我们也作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主要的做法是学校自主根据传统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向教育局申报并实施项目。学校项目申报成功就可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会有定期考评,帮助学校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这就体现了项目化管理在实践层面推进的过程,通过对实践的反思,不断完善项目化管理。
  现在,我们的项目化管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申报成功了就成为创建校,一个周期内做得好,就可以评示范校。无论是创建校还是示范校都是有市级的,也有区级的,是逐级落实的,教育行政部门也会为学校的德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不仅是学校有项目,各区、县(市)也提出了各自的德育项目。在不断实践、总结中,区域德育品牌逐渐成熟。通过项目化管理,改变了以前重形式、轻内容,重说教、轻体验,重管束、轻对话的现象,使“行动德育”真正落到了实处,打破了千校一面的德育局面,德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我市德育项目化管理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中国德育:“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运行,需要有保障系统护航,可否介绍一下长沙市对此有哪些措施?
  卢鸿鸣:保障一个体系有效运行,必须要建立完备的制度,还要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和经费支持。一是健全机制。将德育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纵向上,建立各级学校的三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横向上,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共建机制。同时,成立了市级德育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培育队伍。着力立师德、正师风,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德育队伍,制定了长沙市教师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及师德师风建设考评细则,持续开展“感动星城魅力教师”“师德模范”等评选,设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从制度上规范激励、从行为上引领示范,形成了纵横交错、面线结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体制。三是经费保障。市教育局每年有专项经费200万元支持德育项目化示范学校和试点学校;每年公用经费的5%、教师工资的1.5%用于师资培训;德育活动经费30万元;研学旅行奖励经费10万元。四是家校互联。强调家长和孩子同步入学,同步编班,同步结业,制定《长沙市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予以规范。通过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学校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参教议教,使家长了解学校、教师、孩子,了解学校育人目标,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形成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以影响子女,放大德育效应。五是整合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建立了校园周边管理责任制,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严防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侵蚀。整合场馆资源,使中小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中国德育:对于长沙市未来的德育工作,教育局有哪些规划?
  卢鸿鸣:德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践行大德育理念,进一步深化“一体两翼”行动德育,优化德育队伍,完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三全”育人,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的关键是“一体”,这当中具体还是要校长和老师们去践行和落实,因此,必须紧抓对校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他们是真正的落实者。始终要抓住教师这个“牛鼻子”,这是“一体两翼”能否落实的关键。
  从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有四个工程:一是新苗工程,新教师入门期的培训,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达到“一年有模样,两年出形象,三年成新秀”的基本目标。二是新秀工程,对教师发展期的培训,重点指导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培养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三是名师工程,对教师成才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成为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行家里手,同时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带好徒弟,充分发挥教学主力军作用。四是青蓝工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导师团成员在带好徒弟的同时,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艺术、业务能力,为使骨干教师尽快成为名师做好策划、引领、帮扶、指导工作。
  任何一种德育模式,最终都是要靠教师去践行,我们还是要在校长和教师的培养上下功夫,真正使“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模式成为长沙德育工作走向全国的亮丽名片。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能够统筹兼顾地考虑要素结构和流程步骤,又要能够重点突出地对于关键问题进行特别关注。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校本课程评价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引领下选择和开发合适的评价工具,促进校本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学校独特文化的特,是新时代精神指导下的特。这种独特文化应以新时代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实践文化、地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机地统一到新时代教育使命上来。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1]故,学校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营造独特学校文化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一所学校生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文化,都有自己的魂。
2016年即将落幕,回望这一年,德育领域在国家层面大事不断,本刊从政策视角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梳理。我们将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读者从中评选出十件大事。通过大事记的形式,记录历史。这是本刊的一次尝试,期待您的关注。  1.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1月1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保护农
摘要 社会情感学习是帮助学生习得认知、管理、表达情绪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建设性社会关系的生成。目前,我国的社会情感学习仍然以德育课程为主阵地,因此对现有德育课程中社会情感学习内容与实现路径的探索,有助于提升社会情感学习的整体效益。依据社会情感学习框架梳理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其中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分布具有纵向内容目标的阶梯性、横向内容圈层的延展性特点,存在社会情感学习内容缺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度。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重空间,分别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的完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共同承担着育人任务,缺一不可(如图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空间,家长在亲子互动中育人;学校是正式的教育机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育人;社会是人终身受教育的空间,我们在与他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教育力”(叶澜教授提出的概念,详
规则教育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级规则建设,有助于有序、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有助于高素养人才的培养。  合理的规则是保障现代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前提,人的社会性决定了规则存在的必要性。没有规则的马路必将会交通瘫痪,没有规则的社会也一定在崩溃的边缘。规则教育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级规则建设,有助于有序、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如何发展?是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扩大视野?还是通过校内的学科教研,改进教学?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从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职业认同等各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综合提升?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共创成长路”(简称“共创”)项目探索出一条效果好、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共创项目的正面教育理念、全人发展模式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是师生发展的生命场”的办学理念相
摘 要 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小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将其划分成认知、思想和情感三个层面,即初步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启蒙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开设国家安全专门课程和专题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利用校园文化和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人才。但是,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如何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尺度?筆者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尺度。一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要在知所由来、增强认同、传承发扬的同时,把眼光放到今天、投向未来,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
金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以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育人意识与水平为基础。  有与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下面,我结合北京市2018年全市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的全员调研,简要陈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是学历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