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冬小麦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小麦是山东省邹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4.3万亩,目前中低产田面积仍占很大的比例。以石墙镇为例,冬小麦播种面积为8.53万亩,其中低产田占30%左右,自1997年以来,冬小麦亩产一直在258~300千克之间徘徊。为了充分挖掘冬小麦中低产田的生产潜力,本文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冬小麦稳产高产的对策。
  
  一、主要问题
  
  1. 水利设施薄弱。经调查,邹城市小麦主要分布在石墙镇、郭里镇南部以及东部村镇的部分地块,属于冲积的低洼丘陵,水浇条件差是限制小麦丰产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占90%以上的小麦中低产田,常年靠天吃饭,抗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的能力较差。
  2. 耕作条件差。很多冬小麦中低产田地块较小,交通不便,很难使用大型机械深耕。长期浅耕的结果,使土壤10厘米以下形成了一个坚硬通透性差的犁底层,小麦根系下扎很难,造成小麦浅层根多,抗逆性很差。由于常年浅耕,犁地层还自然形成一个通透性差的隔离带,使得肥水多集中在耕作层,造成耕作层土壤肥料浓度大,干旱年份容易引起烧根,雨水较多年份则容易出现沤根现象。
  3. 有机肥使用量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牲畜特别是大型牲畜养殖量逐年减少,农家肥严重不足,个别地块已连续几年不施用农家肥,加上长年大量使用化肥,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土壤板结,使得小麦根系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趋于恶化,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小麦无效穗、秕粒所占的比例大。这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一直在300千克以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4. 难以实现适期播种。中低产田多数靠天吃饭,小麦播期与当年降水时间的早晚有很大的关联性:降雨较早的年份,农民怕后期雨水稀少,只好提前播种,这样一来往往造成麦苗冬前徒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产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干旱年份由于等雨播种,播期偏晚,小麦冬前分蘖率低,壮蘖少,小麦产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5. 播量过大。据统计,邹城市中低产田小麦平均每亩播种量在20千克左右,个别地块播量甚至高达25千克。播量过大,田间基本苗数增加,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极易出现倒伏;另外,由于播量过大,也造成植株个体发育弱,成穗率低,穗层不整齐,穗粒数少,不仅消耗了土壤养分,而且小麦产量也得不到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打井较为困难,最为简便易行的抗旱办法是结合小流域治理,利用现有的沟、塘、坝,储存雨水,防止夏季雨水的流失。没有沟、塘、坝的地方,应在低洼地带挖积水窖。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力求做到机具配套,如利用现有的深水井,安装地下管道等。
  2. 覆膜种植。覆膜种植方式有两种:一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保水增温效果显著;二是两熟周年栽培,即汛期结束后,起垄覆膜,能起到保储土壤水分的作用,秋季可在垄沟内种植小麦,春季可在膜上种植花生。
  3. 大力培肥地力。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小麦秸秆还田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玉米秸秆还田的面积,大力培肥地力。此外,还应基施优质有机肥3500~4500千克/亩和注意化肥的平衡使用,以综合提高土壤养分的速效含量。
  4. 扩大深耕面积。冬小麦中低产田最好采取2~3年的轮作制度,为深耕创造条件。一般2~3年深耕1次,耕深30~40厘米,以逐步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保水蓄水能力,提高冬小麦抗旱能力。结合深耕,要平整土地,整修地堰,最大限度地控制水肥的流失。
  5. 提高种子纯度。在引进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做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提高种子的纯度,建立健全统引、统繁、统供的县镇服务体系。
  6. 适当降低播量。2008~2009年中低产田冬小麦播种量田间对比试验证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15千克/亩的播量比25千克/亩的播量,个体发育健壮,单株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群体结构合理,平均穗粒数增加5~6粒,单产提高14%。
  7. 适期播种。根据近几年鲁西南冬小麦种植区冬季气候特点,10月7日至10月15日为冬小麦最佳播期,不能早于10月1日,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应当增加播量(每晚播1天,播量增加0.5千克/亩),但是最多不能超过20千克/亩。
  8. 镇压与划锄。中低产田水利设施不健全,很难做到及时给冬小麦浇水,因此冬前应当采取镇压的技术措施。采取镇压措施,可以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温,使得麦根扎实,麦苗生长健壮。由于镇压后冬小麦分蘖节附近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有所改善,麦根与土粒接触紧密,从而增加了麦根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小麦的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镇压的次数和强度,视苗情而定。旺苗要重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1星期左右,因此,旺苗要连续压2~3次。弱苗要轻压,以免损伤叶片,影响分蘖。镇压时要注意土壤条件,土壤过湿不压,有露水、冰冻时不压,盐碱土不压(以免引起返盐)。在低洼地区冬季有“凌截”、“根拔”冻害的,应及时进行镇压,使根系与土壤密接,这样可以减轻小麦因受冻害而死苗。早春麦苗拔节前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大分蘖成穗,加速小分蘖死亡,提高成穗率和整齐度,并可缩短第一、二节间的长度,促茎秆粗壮,增强抗倒能力。开春后,还要结合田间除草,进行划锄中耕。
  9. 做好隐性灾害的预防工作。冬小麦整个生育期跨越秋、冬、春3个季节,生育期长,隐性自然灾害多,加上冬小麦中低产田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因此应提前做好隐性灾害(风灾、旱灾、虫灾)的预测和预防工作,尽量避免因自然灾害而造成中低产田小麦减产。
  第一作者简介:王振学 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表过多篇农业科普文章,荣获两项技术专利和1项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为基础医学思政课程改革提供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系
市政办发[2017]94号2017年10月25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
通过引入刻画震荡函数频率的相对周期定义,提出一类多元振荡函数的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方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该判别方法的有效性.丰富了多元函数一致连续问题的结论.
猕猴桃是一种栽培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显著的新兴水果,近几年在我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随着大面积果园陆续进入结果期,猕猴桃黄化病在栽植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湿地,发病率较高,发病株率占到栽培总株数的10%左右,严重田块发病株率高达20%~30%,有些新建园的1~2年生小苗也有发病,对我省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调查总结了当前生产中引发黄化病的主
价值医疗权衡医疗成本与所获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整体健康结果。医保支付制度需要以价值为导向,以经济为杠杆,引导服务提供方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优的医疗服务。微观
粮食产量是否会继续增长?农民增收有哪些“门路”?现代农业怎么发展……2016年3月7日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就
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是按照专题教学的需要,由不同专长的教师选择专题并组建教学组,在教学组集体研讨和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采用巡回授课的形式在几个轮次的不同班级中完成所
在研究判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时,发现当复合函数是振荡性函数时,它在定义域内的一致连续性很难通过传统的判别法进行判断.因此提出了振荡性函数的相对周期概念,并得出新的判别
<正>近年来,益生菌的作用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不少消费者对益生菌仍存在认知误区。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显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