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辩的古代孩童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有不少孩童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读读下面四位名童的故事,对同学们锻炼口才定会有所助益。
  揭错追问法
   田文是齐国的丞相田婴的儿子。有一次,田文见父亲田婴集聚财产,就趁空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担任齐国宰相,执掌大权,到如今已历经三代君王了,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而您积贮的私人财富何止千万?可门下却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出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们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地集聚财富,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这不是很奇怪吗?”田婴听此一言,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器重田文,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朋。从此宾客来往不断,田文的名声四处传扬。各诸侯国都派人请求田婴让田文袭爵,田婴答应了。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后来他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其门下食客有三千之众。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
  口语技巧
   正所谓旁观者清,田文生活在父亲身旁,亲眼目睹了田婴的种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也知道那些部属碍于田婴的威严,谁也不敢说。为了国家,为了父亲,只有田文自己挺身而出了。他大胆地揭开了父亲的短处,先连续追问,再揭底,让其看到万恶的弊端,改弦更张。田文这样做,是要冒一点风险的,但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达到了目的,而且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为自己日后施展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谎”劝善法
   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被老鼠咬坏了,库吏害怕会治他死罪,就想把自己捆绑着去请罪,但又害怕曹操不饶恕他。曹冲知道这件事后,安慰说:“别急,等第三天的中午再去自首不迟。”到了第三天,曹冲用刀割破自己身上穿的单衣,弄得像被老鼠咬过那样,装成十分忧愁的神色,来到父亲曹操那里。曹操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被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发愁。”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好孩子,这都是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过了一会儿,库吏胆战心惊地来到曹操跟前,报告老鼠咬马鞍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放在身旁还被老鼠咬,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曹操不再追究此事,库吏逃过此劫。
  口语技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曹冲在说谎,但他说的是善意的谎言,目的是为了救库吏于危难,让父亲能从善如流,通情达理,饶恕库吏,而且目的达到了。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曹冲的智慧与口才,但更应看到他的善良与仁慈。如此看来,如果说谎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类比晓理法
   甘罗为战国时期楚国下蔡人,从小聪明过人,能言善辩,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的祖父甘茂曾是秦国的左丞相。后来甘茂受到他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小小年纪就对国事了如指掌,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tuó)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您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见他态度坚决,就答应了他。甘罗见到张唐,对他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敢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甘罗的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真是“将门出虎子”啊!
  口语技巧
   甘罗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与国家的形势,经过权衡,认为自己有把握完成劝说张唐的重任,才自告奋勇去向吕不韦请战。在请战中,用项橐七岁就做孔子的老师为证,说明自己也能胜任劝说任务,让吕不韦答应他的请求。在劝说张唐时,他晓以利害,用当年武安君白起不服从范雎攻打赵国的下场,震慑了张唐,让他乖乖答应出使燕国。在两次对话中,甘罗都用类比的事例作为切入点,最后取得了成功。
  针锋相对法
   何妥为北周时期的人,官至太学博士,非常擅长音律。何妥八岁时,要到最高学府国子学游学。邻居取笑他说:“小妥啊,你在我们地方上算得上是神童了,但到京城的国子学去,可要处处碰壁,大败而归了。”何妥满不在乎地说:“国子学又怎样?难道有三头六臂,会吃人不成?”邻居说:“吃人倒是不会。不过那儿都是些学问渊博的人,你只能虚心求教,否则定会自讨没趣的。”何妥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我去国子学当然是虚心学习,但如果有人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会买账的!”何妥来到国子学听课,有个名叫顾良的导师看见了他:“呀,你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妥吗?”何妥恭敬他说:“顾大人,我特来国子学游学,愿听从您的教诲。”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像个大人,于是开玩笑地说:“你何妥的姓氏,到底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啊。”大学生们围拢来,笑着看何妥怎么回答。何妥听出顾良是在揶揄,于是答道:“您老先生不是姓顾吗,请问,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呢?”众人听后无不吃惊。
  口语技巧
   邻居的质疑与顾良的拷问,都有怀疑何妥能力的意味,何妥心里很是不甘,就“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你说我会“处处碰壁”,我就说只要自己虚心学习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真有人欺侮自己,自己就会反击。果然当顾良调侃他的时候,他就“针锋相对”地杠上了。你明知故问我姓氏的问题,我难道不能以相同的问题反问吗?但他忘了一点,自己是晚辈,不应该恃才自傲。
其他文献
小小棋盘,记录着胡梓睿与爸爸在一起的幸福;梧桐树下,外婆的呵护,是独属于杜敏娴的温馨时刻;黄昏时分,那碗喷香的蛋炒饭,是连接胡承炎与奶奶的纽带……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沉淀其中的情谊,却值得我们珍藏,值得我们回味。   清秋明澈,岁月安然。夕阳的余晖透过梧桐叶的间隙,投下斑驳的碎影,洒在陈旧的棋盘上,给棋盘蒙上了一层迷人的光晕。   我与爸爸素喜下棋,经常对弈。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像往常那样,我与
期刊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一条小溪,远远望上去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着伸向远方。走近一瞧,那清澈见底的小溪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掀起了裙摆在尽情欢舞。   春天,小溪缓缓地从冰雪中苏醒,花草树木也在小溪“哗——哗——”的歌声中醒来,挥动着双手欢送着流向远方的小溪。   夏日,太阳照耀着大地。小溪里,小魚小虾互相追逐嬉戏,小鱼一会儿躲在水草后面,一会儿躲在石头后面,好像在玩捉迷藏;小虾懒洋洋地趴在水底,似乎
期刊
我睁开眼睛,从半梦半醒中回到汽车盘旋的秦蜀古道上,视线透过车窗,山山岭岭一片片的红叶映入眼前,大块大块的浅红、橙红、火红和深红在其他深绿色植被掩衬下红得耀眼,光雾山的红叶树种不同,各自张扬着各自的风采,五彩斑斓。汽车便穿行在这色彩的海洋里,如行驶在浓墨重彩的立体画卷中,转弯便是一幅美得惊艳的水彩画。那满山满谷的红叶奔放而熱烈,红得张扬,黄得灿烂,配上那灵动的溪流和独特山形,真是场视觉盛宴。   十
期刊
提到牛排,我忍不住舔舔自己的嘴唇。那使人迷醉的味道,真的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急不可待地想尝尝它。   记得我第一次吃牛排,是在九岁的时候。那天,妈妈为了庆祝自己涨工资,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牛排大餐。牛排刚下锅,一股香味便扑鼻而来。我看着锅里美味的牛排,正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而我的口水却像瀑布一样不由自主地流淌。   我越看越想吃,忍不住问妈妈:“好了吗?”   “没有呢,小馋猫!”妈妈看见我的
期刊
外婆在老家的院子里栽下了一棵梧桐树。院子里已有很多树了,最大的那棵松树几乎占满了整个院子,以致那些幼小的树都被欺压了下去,很难长大。现在外婆又种下了一棵梧桐树,左邻右舍的人嘲笑说栽了也白栽。   听妈妈说,我刚出生不久,外婆就经常抱着我在树下玩耍,还教我读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棵梧桐树在外婆的精心呵护下活了下来,只是见不到阳光,没有能力与大树们争夺太多养分。   有一年
期刊
在稍纵即逝的悠长岁月之中,总是有那些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中总是积淀着时光的残片,埋藏着那些被时光潮水打湿的易感情怀。  记得小时候,爸爸媽妈把我留在老家。每天沐浴着橙黄的夕阳回家时,我的肚子总是在打鼓。到家时,我一个箭步跑进老房子里,叫一声“奶奶”,然后翻橱倒柜地寻找吃的。奶奶的老房子里瓶瓶罐罐特别多,总是响起一声声清脆的陶罐碰撞声。每每这时,奶奶便会如变魔术一般变出一碗蛋炒饭
期刊
晚上,我出门散步。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双又一双眨啊眨的大眼睛。突然,我发现有一颗星星越来越亮,越来越刺眼,吓得我赶紧闭上眼睛……   我睁开眼,发现仍然是黑夜……咦,我怎么不能动了?原来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好像是从脚底下传来的。低头一看,哦,是蛐蛐在开音乐会。只见他手拿小提琴,脚随着节奏打着拍子,这是圆舞曲。蚂蚁、甲壳虫等听众都陶醉其间。   这时,一群青蛙来
期刊
这个开学季,“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阻拦了我们上学的脚步。还好,老师们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停课不停学!妈妈是一名老师,我目睹了“老师妈妈”的抗疫生活全过程。   七点半,早早起床的“老师妈妈”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她督促同学们按时上报体温,还用记录表填写同学们报回的体温,再查看是否有粗心的同学忘了上报。虽然这个“天天报”很麻烦,但所有家长非常支持“老师妈妈”的工作。我经常看到“老师妈妈”和家长们打电话,
期刊
“居民朋友们,疫情当前,生命第一!大家要勤洗手,不出门,不聚餐,外出戴口罩,外地回来的人要上报……”楼下又一次传来居委会的移动广播声。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开来,小区里的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大门都封闭了,凭出入证进出小区,并且两天才可出去一次。   以前上学老盼着放假,现在可好,度过一个漫长而难忘的寒假。“软禁”生活让我感到全身似乎都长毛了。写完作业,做完运动,我握着遥控器挑来换去,满屏都是“
期刊
“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微风轻拂香四溢,亭亭玉立倚栏杆。”伴着天气转暖,清新淡雅的玉兰花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早春时分,冬天的寒冷还未真正消失,百花都在沉睡中,草儿也还没有苏醒,但白玉兰却早已爆出了嫩芽,为光秃秃的枝干增添了新的活力,给初春的花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天渐渐暖和起来,白玉兰迎着春风绽开了。它的花苞一点一点地绽放开来,就像沉睡了许久的睡美人苏醒过来,颜色格外素雅,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