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教育和训练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又在逐渐发展变化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就具备了三个特性:一是稳定性,二是养成型,三是长效型。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学习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吃饭、睡觉、卫生、锻炼、劳动习惯。人的年龄越小,习惯养成越重要。
1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孔子教育弟子,讲的最多的是“君子之道”,即怎样做人,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善恶是非的观念,是个人修养的境界。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做人习惯的关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此,培养好习惯越早越好,效果越明显。
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蕴含在小事情之中,所以古代教育往往要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开始。《老子 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排队如塞,以小欺大,以强欺弱,说谎骗人,打架骂人,脏话连篇,乱扔纸屑、果皮等等。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比吃饭还要小的事。但是,他是一种恶习,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环境的罪魁祸首,同时又是一种损人利己,缺乏道得约束的坏习惯。几乎没有人不懂这些基本道理,但是为什么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同样校园内外见老师问声好,楼道、教室轻声慢步,礼让先行,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集体活动注意安全……学校教育总是不断的要求学生做健康文明向上的人。
2学会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要求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却不能及时认真批改作业。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从细节和一点一滴抓起。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听课、书写的习惯,回答问题的声音、思考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些细节养成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加以引导。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讲的最多的还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等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家校及时联系沟通。老师可以經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老师与家长不断沟通,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
吃饭、睡觉、洒扫、卫生、锻炼、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我们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民以食为天”,学会吃饭与节俭的美德有关,与文明礼仪有关,与身体健康有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珍惜粮食更应是我们让学生学会的习惯,餐厅内学生用餐,老师不光是维持正常的就餐秩序,还要纠正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剩饭剩菜;其次,如何吃得更加有涵养,如吃饭不大声说话,不把饭菜扔到饭桌上,菜汤溅出碗盘外,不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吃完饭桌长监督碗筷是否清洗干净,放置是否合理,餐桌及其周围地面是否清洁等,这些都是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再次,现代人的疾病基本上与吃有关,如何了解食物的营养,荤素搭配,如何控制饮食的适量,不暴饮暴食,如何注意饮食卫生等,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
4学会讲究卫生。
勤洗手,开窗通风换气,勤理发、勤嗮被褥;勤剪指甲,勤换洗枕巾、床单;卫生工具放在指定位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外,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自理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孔子教育弟子,讲的最多的是“君子之道”,即怎样做人,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善恶是非的观念,是个人修养的境界。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做人习惯的关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此,培养好习惯越早越好,效果越明显。
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蕴含在小事情之中,所以古代教育往往要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开始。《老子 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排队如塞,以小欺大,以强欺弱,说谎骗人,打架骂人,脏话连篇,乱扔纸屑、果皮等等。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比吃饭还要小的事。但是,他是一种恶习,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环境的罪魁祸首,同时又是一种损人利己,缺乏道得约束的坏习惯。几乎没有人不懂这些基本道理,但是为什么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同样校园内外见老师问声好,楼道、教室轻声慢步,礼让先行,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集体活动注意安全……学校教育总是不断的要求学生做健康文明向上的人。
2学会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要求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却不能及时认真批改作业。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从细节和一点一滴抓起。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听课、书写的习惯,回答问题的声音、思考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些细节养成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加以引导。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讲的最多的还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等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家校及时联系沟通。老师可以經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老师与家长不断沟通,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
吃饭、睡觉、洒扫、卫生、锻炼、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我们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民以食为天”,学会吃饭与节俭的美德有关,与文明礼仪有关,与身体健康有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珍惜粮食更应是我们让学生学会的习惯,餐厅内学生用餐,老师不光是维持正常的就餐秩序,还要纠正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剩饭剩菜;其次,如何吃得更加有涵养,如吃饭不大声说话,不把饭菜扔到饭桌上,菜汤溅出碗盘外,不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吃完饭桌长监督碗筷是否清洗干净,放置是否合理,餐桌及其周围地面是否清洁等,这些都是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再次,现代人的疾病基本上与吃有关,如何了解食物的营养,荤素搭配,如何控制饮食的适量,不暴饮暴食,如何注意饮食卫生等,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
4学会讲究卫生。
勤洗手,开窗通风换气,勤理发、勤嗮被褥;勤剪指甲,勤换洗枕巾、床单;卫生工具放在指定位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外,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自理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