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你带泪的微笑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学生由于自小受到太多的关爱耐挫能力比以往学生大大降低,而初三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学习困难明显增多,把握各种时机对初三学生进行受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三学生 受挫教育 耐挫能力 几种时机
  
  某次中考模拟考试已进行了两天,到了要上晚自习的时间了,我班的某同学微笑着走到我面前说今天要请假回家去复习,我发现他的微笑有点牵强,就问他是否这两天的考试考砸了,话刚一说出口,他的眼泪马上就出来了,原来他想回去多花点时间复习明天的考试课程,力图把成绩扳回来点。我对他进行了安慰,对他这种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正确面对考试的难易,同意他今天回家复习功课,这时我看到了他带泪的微笑。都说90后学生的耐挫能力很低,可我却明显看到了他们身上很强的耐挫能力。
  所谓挫折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个人的成长亦如此,挫折在人生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人们不能消极回避它,必须承认它、正视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出自我调整应对它、克服它、战胜它,从而才能使人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耐挫能力就是一个人,面对逆境振作起来的能力,当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在知识能力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耐挫能力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事业成功起着决定作用。
  下面是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把握初三学生受挫教育的几种时机。
  一、刚升入初三时
  刚升到初三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意识到初三这一年的重要性,都做好了要认真学习的思想准备。利用这一学生心理,在刚开学的第一周,我早早做好思想和宣传工作,给刚升入初三的学生打一针心理强心剂,使他们感受到到初三来的一种紧张感确实与以前不同。譬如在第一期黑板报上出关于新学期的内容时,也要有所不同,可介绍一些具体学习目标的确立,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同学之间正当的竞争,如何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等一些实实在在的关于科学学习的内容;又如在教室内可贴一些鼓舞士气的标语,如“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今天所做之事勿侯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侯他人。——歌德”“有志者总是千方百计,无志着总觉千难万难”等;再如可在第一次班会课上引导学生回想初中两年的得和失,共同确定班级的初三奋斗目标和班级公约的具体实施细则等,通过这些班级的力量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的紧张思想准备中加点“催化剂”。
  二、课堂回答不出问题时
  其实学生回答不出问题,除问题本身的因素外,可考虑学生在达成这个问题知识点过程中所缺少的知识,可降低层次,循序渐进的提问,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如:初三化学中用实验演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很多学生马上想到用酚酞溶液,因为如果氢氧化钠参加反应就会消失,酚酞不会显红色,可是滴入酚酞溶液后还是显红色,难道氢氧化钠没有参加反应?这时给学生介绍信息:有些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了,可设计几个提示性的问题,如:①在前面的设计思路中,为什么会想到用酚酞溶液?其中的奥秘是什么?②如何找到明显现象来证明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通过这两个提示性问题,让学生从以往的知识中明白有新的物质生成或反应物的消失可证明一个化学变化的发生,从这两种思路去考虑就可设计出很多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发生,如果“不知道”“不会做”多发生几次,学生慢慢会养成遇到困难就等着的坏习惯,或者等别人完成了去看别人的等这些懒惰思想,如果帮助他引导他思考,变“不知道”为“我在想”,变“不会做”为“我在做”,慢慢养成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维持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耐挫能力。
  三、学生主动问问题时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悟:小学生是一有问题就找老师问,可到了初三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初三学生已寥寥无几,从中可看出学生的耐挫能力已经很低了,所以老师一定要珍惜到初三还主要问老师问题的这些學生,尽最大努力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学生:经常缠着你问问题,这本是好事,但问题是他提的问题让人很无耐,连其他学生都会笑他,如为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实已通过实验观察到并证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第一次问这个问题,解决好后,过一阵他又来问这个问题了,再过一阵又来问这个问题了,弄得同学们要笑他,连别的老师都不耐烦了,可他真是忘记其中的原因了,如果这时我也这样对待他,那么他将彻底失去解决困难的信心,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回答他的问题,并且在全班多次表扬他的这种主动问问题的精神,虽然问了多次,但是最终还是理解了,鼓励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遇到学习上有困难就要主动找老师而不是像有些同学把学习上的问题放弃或是只等答案不明其理。经过多次鼓励,他还是继续主动找老师问问题,最后他的成绩也远远超出同类同学的水平。
  四、学习成绩下降时
  对初三学生来说,多次的检测和考试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是最大的,从刚开学的信心十足,慢慢演变成努力挣扎,到最后的信心全无,失去斗志,课上一点都听不进去了,到初三最后,不肯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做好每次检测或考试后的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三,我往往采取两手抓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1、打好“预防针”,在初三学习的各个阶段,提前给学生介绍下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降低下阶段学习对学生的打击。如初三化学学到第四单元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关口,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告知学生下面的第四单元是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难理解,成绩可能会下降,鼓励学生要课前多预习,课后多复习,做好准备。学生学第四单元时,自然会比前面的学习重视得多,认真得多;学完第四单元,若成绩没有下降,学生的自信心将大大增强,相信付出的努力有了效果;若成绩有所下降,学生也会觉得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老师已说过这是个难点。
  2、鼓励为主,建立信心正确面对
  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打好了“预防针”,但总还是有学生要面对学习成绩下降这个事实,对于这样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具体分析作业或试卷中的错题,找到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所在并把它解决好,即使难度较大的题目也要
  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再遇到相似的思路,可进行温故而知新。
  五、学生生病时
  在初三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学生学习很苦很累,也很容易生病。如果一个学生生病时,有时其他学生会表露出羡慕的神态,羡慕他可以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好像找到了一个合理理由可以不用学习了。这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耐挫能力已经很低很低了。过不了多久就有学生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赖在家里不来上课了,甚至还有学生借口生病瞒着家长不来学校上课,这时要注意班级的正确舆论导向,防止这种低靡士气在学生之间相互传染。稍微花一点时间,给学生讲一讲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抓住某些学生边挂盐水边看书的场景,表扬有些学生即使生病了还要学习的这种刻苦精神,虽然时间不需很多,但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
  六、师生谈心时
  在课余、周记、网络等途径中,学生经常会与老师倾述学习中的情况,而很多时候是学生的学习困难或生活困惑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耐挫能力,跟学生好好谈谈心,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更能接受别人的建议,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受挫教育效果很明显。如某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严重的文理偏科现象,每天都喜欢做数学题,不喜欢背英语或语文,课后几乎不花时间在文科上,有点怕文科。其实他是没有很好掌握文科的学习特点,找不到其中的窍门,所以没有在文科学习上得到成功的经验,长此以往,对文科就越来越怕,形成恶性循环。我给他谈心时,给他分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介绍其他同学学习文科的成功经验,和他一起制定学习文科的具体计划,利用点滴时间,每天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相信日积月累之后定会取得明显进步,与文科老师共同关注他在这方面的点滴成长,让他获得文科学习的成功经验, 使他的耐挫能力大大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科学知识,而相当多的是学生的健康思想的培养,这种思想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内容,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式的教育渗透于我们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受挫教育亦是如此,学生从小受到的太多宠爱与九年学习中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学习需要吃很多的苦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学生的耐挫能力也由强到弱,甚至完全丧失,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费尽心机保持学生的耐挫能力,把握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    一、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破旧立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懂得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摘要: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数学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是工科的基石,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学好工科是不可能的。学好了数学有利于逻辑思维、统筹、剖析等逐能力的提高。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 教学改革 重要性 问题分析 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小学数学教学更有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摘要: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培养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课题。  关键词:职业高中 英语学习 兴趣培养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基础英语学习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对于职业高中英语教师来讲,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感知和认识不清楚、缺乏学习兴趣、信心不足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本文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可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特色部分,也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发展。我们应当
摘要:创新是促使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使得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从传统的应试教学进步到现代的素质教育阶段越来越强调、突出了培养创新能力,这也是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物理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和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物理老师要结合创新的教育精神,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字:物理 教学 创新能力  1、前言  创新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像灵感一闪即逝。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三个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应当积极倡导的教育新理念,也是人们终身学习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教师应该努力发展和完善探究性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初中学
现代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尽量避免注入式教学,应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适当的技巧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独立借助相关工具书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怎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呢?本人就自己近几年教学尝试简单谈一下自己的
【摘要】物理课程新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出来,因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明白“合作探究”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事项,它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合作探究 创新精神 自主性 角色转换 点拨 主导性 创造性人才    “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小练笔走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那么,挖掘哪些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文中做了分析,希望和老师们交流。  关键词:练笔 课堂 收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