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本土美术校本课程,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理解,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理解的表现。美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第八章“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中对艺术学科内提出实现“理解”目标:学习艺术的学生,应该从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视角出发,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所关心的事物带到创作中,最后对所学的知识实现真正的理解。如何实现学生真正的理解呢?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我们应采用什么途径、什么方式才能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又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与传承本土文化。
  笔者认为,构建具有佛山本土文化美术校本课程,进行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制定,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要,并且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来加强对佛山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品质,培养热爱乡土的情怀,最后让学生实现真正的传承与理解教育。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挖掘资源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
  在大沥实验小学美术学科开展课题《佛山本土文化儿童美术课程的开发》,确立以佛山传统文化为背景,创编有特色的《童画佛山》特色美术校本课程,构建出完整的美术学科课程框架。以“视像佛山,印象佛山,魅力佛山”三个版块了解佛山传统文化元素。从“时代的节拍,岁月的经纬,行通济无闭翳,醒狮舞龙迎新春,秋色提灯闹元宵,龙舟竞渡庆端午及武术之乡,粤剧之乡,美食之乡”九个主题内容画佛山。让校本课程和国家部颁课程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立足佛山本土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让儿童了解及热爱乡传统文化,让佛山本土文化在新一代的佛山孩子身上得到传承,并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交流和表达本土文化,获得满足、愉悦的情感,体验创作的快乐,提高儿童的美术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眼光发现佛山之美,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联系生活,实现真正的传承与理解教育。
  二、课堂教学校本化,教学渗透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3月3日,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热点话题中提到:“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没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上的偏离。”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民间艺术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民间艺术的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
  1.整合佛山本土艺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佛山本土文化?把名镇古都、民俗风情、佛山美食、武林英雄、石湾陶塑、民间技艺、彩灯扎作、狮头扎作……传统文化元素纳入绘画创作课的素材。通过这样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更重要是保证了佛山本土艺术的传承,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实现学生对佛山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与理解。
  例如,大沥实验小学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采用国家教材与校本教材结合,充分挖掘佛山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主题“行通济无闭翳,醒狮舞龙迎新春,秋色提灯闹元宵,龙舟竞渡庆端午……进行课堂美术教学创作,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实现学生对佛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2.开展佛山本土校本课程,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收集甄选素材,编写校本教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大沥实验小学开发了“童画佛山”校本课程,通过“童梦”艺术坊学生美术社团活动,利用装饰画、版画、国画、剪纸、陶艺等工作室定期开展佛山本土文化艺术课程的教学。
  例如,在本土课程开展过程中,宋老师和程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宋老师的《岁月的经纬-佛山祖庙》水墨画,通过了解佛山传统建筑祖庙,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筑的认知,拓展课外知识面,以景点游览的创作形式让学生在水墨扇面画里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佛山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程老师的《岁月的经纬-祖庙留芳》纸版画,让学生了解岭南建筑文化——佛山祖庙。学会欣赏祖庙建筑群独特之美,学会用纸版画的方法表现祖庙建筑群,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古建筑,爱护文物的感情。学生在开心的创作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实践活动校本化,多元切入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霍华德·加德纳对艺术学科内提出似乎可能实现的“理解”目标:学习艺术的学生,应该从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视角出发,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所关心的事物带到创作中,最后对所学的知识实现真正的理解。“美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本土文化都是来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如果你注意观察生活的话,你就不难发现本土文化和民族元素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现代的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呢?
  1.走向自然去寻根,有助传承与理解
  旅游资源是一个天然博大的民间美术宝库。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明清之际的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素有粤剧之乡、南国陶都、武术之城、体育之城、品牌之都的美誉。可以说佛山文化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的特征。引导孩子在游玩中帶一双发现民间美术的眼睛,随时用相机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佛山本土传统艺术。让学生在游玩中探古寻源,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佛山本土美术最有效的方法,有助实现学生传承与理解教育。
  2.走进节日去体验,有助传承与理解   传统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佛山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佛山本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例如,行通济无闭,醒狮舞龙迎新春,秋色提灯闹元宵,龙舟竞渡庆端午……佛山本土节日活动丰富多彩,简直是民间艺术的“满汉全席”。走进这些活动深入体验,有助实现学生传承与理解教育。
  3.走近艺人去学习,有助传承与理解
  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与佛山陶艺大师梅文鼎一起玩陶艺;向剪纸传承人姚宝莲学剪纸;向南海藤编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灿尧了解制作藤编解技术;向佛山狮头扎作国家级传承人李伟了解狮头扎作技艺……让更多学生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亲身体验佛山本土艺术的创作过程,有助实现学生传承与理解教育。
  四、教育环境校本化,创建“佛山印象馆”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校园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平台,成为不同年龄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教育,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率先以佛山文化元素创建主题式的“佛山印象馆”,把师生多年研究创作的《童画佛山》作品成果归类展示,把它装扮成具有浓浓佛山本土文化的艺术馆,这里将成为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根据地。
  如今,只要走进大沥实验小学就会感受到浓浓的佛山美术特色,真正童梦花开,硕果累累,品牌形成,魅力无限,实现学生真正的本土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
  传统的本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升美术核心文化素养,感受优秀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传统的本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不仅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校内外的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而且更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培养他们对本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对佛山本土文化真正实现传承与理解教育。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部制.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罗珍.主题性儿童美术课程的设置与实践[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月.
  [4]佛山市教育局.佛山文化[M].嶺南美术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所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当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与策略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容乐观,特别是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有的学生运算顺序混乱,有的学生口诀不过关,有的学生三年级
摘要:《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指出,学科素养内涵有三方面,其中之一是“学科特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构成该学科的知识技能”。技能的形成必须以反复的练习作途径,而这个重复,就是在不断的文章学习中进行的。但这一做法极易变成“题海战术”,所以精心设计每课的检测练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课堂检测;练习设计;目标性;层次性;多样性  所谓“课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
本报综合消息 2016年12月28-30日,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客大赛在广东工业大学隆重举行。省教育厅巡视员赵康、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分别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讲话,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全程主持,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彭红光和相关处室领导出席开、闭幕式。  来自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团队413件中小学生作品进行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的413件参赛作品中,小学作品183件(其中个人作品120件、团队作
[摘要]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上好习题,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的知识在习题中升华、技能在习题中掌握、能力在习题中形成呢?笔者结合学生实际,从教学实践中浅析初中数学习题的教学,得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习题为引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实演”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最后揭示了习题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炼习题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是在提高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较之于传统的语文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改革意识不够深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改革成效具有消极影响,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在小学语文改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方面至关重要。当前,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及新教育理念的普及,很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都不再死板守旧,而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着眼当前小学语文有效创新课堂教学,分析有效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构成、教学特征,并分析一些方法和案例,提出一些建议,以求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实施提
本报综合消息 6月10日,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广东·广州青少年书画院正式成立仪式顺利启动。广州军区空军高建一将军,广州城市建筑集团董事长梁湖清,原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肖汉健、原军区纪检部部长李新华,著名书法大师、古文字学家、原广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海珠区文联副主席秦建中,著名书画家、中華书画院院长王骏,中国著名书法家傅瑞兴,著名书法家、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伯昌,中
【摘要】以学科课例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教研模式是一种以“课例”为本的教研模式,教师以别人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集体备课,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点,对课堂行为或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并从实践中提升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本模式是基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以真实的课例研究为核心内容,研究教学改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能力提升;课例;集体备课  教师的教学能力提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在一次以课堂观察为学习内容的培训班里,我选择了以课堂师生对话方式为观察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课堂对话方式的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师生对话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分析法、访问法等调研手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少儿拉丁舞(水平一)动作技能学习特点,探讨少儿拉丁舞的教法,旨在为少儿拉丁舞教法提供参考,提升少儿拉丁舞教学质量。  【关键词】少儿拉丁舞;体能特点;心理特点;动作特点  少儿的身体素质特点是拉丁舞老师确定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依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影响老师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选用,少儿的动作特点是老师对少儿进行拉丁舞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