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作为初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美术课作为一门欣赏的课程,并没有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反而,美术课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缓解了初中学习的压力。但是,初中美术课面临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并对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当务之急。初中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初中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对现行的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下要做的。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教育现在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先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然后将重点讲授给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美术的教学一直采用这样单一的模式,学生长时间的接受单一模式的教学,并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初中美术教育的安排本来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美术课程应该是轻松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甚至认为美术的教育是一种负担,美术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在初中的美术教材的选用中,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过于深奥,晦涩难懂,这给初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添了压力,达不到美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美术教材中所选的教学材料,没有体现时代感,很多美术作品都不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初中美术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美术作品,这样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产生共鸣,主动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
(三)美术教育专业性过强
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达到陶冶人情操的作用,达到缓解初中生压力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以教材为范本,但是也不要太依赖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一定的改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还要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教育要以美感染学生,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
二、初中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初中美术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
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没有循序渐进,一开始就让学生分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甚至导致了学生上课时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他们讲授的美术知识过于专业,没有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在美术课上或是睡觉,或是看其他的书籍,美术课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完全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没能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老师应该在授课时循序渐进,从欣赏通俗易懂的美术作品开始,避免枯燥的美术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先从表层对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由浅入深,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课本中的内容借鉴,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动和删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状况。在美术课本中,有些美术作品不具有时代气息,如果硬要依据课本进行授课,那么初中美术教育就变成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没有使自己放松下来,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老师在选择美术作品来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环节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弊端。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课程,过分地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美术的鉴赏环节。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使生动的美术课变得死气沉沉。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方法多元化,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运用试听结合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果仅仅是运用多媒体,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减弱,因此,老师也要加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才艺向同学们展示,带动同学们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着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中学习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初中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为敏. 浅谈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2]王春凤.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3]刘洁.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9).
[4]朱瑾.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6).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当务之急。初中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初中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对现行的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下要做的。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教育现在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先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然后将重点讲授给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美术的教学一直采用这样单一的模式,学生长时间的接受单一模式的教学,并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初中美术教育的安排本来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美术课程应该是轻松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甚至认为美术的教育是一种负担,美术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在初中的美术教材的选用中,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过于深奥,晦涩难懂,这给初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添了压力,达不到美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美术教材中所选的教学材料,没有体现时代感,很多美术作品都不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初中美术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美术作品,这样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产生共鸣,主动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
(三)美术教育专业性过强
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达到陶冶人情操的作用,达到缓解初中生压力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以教材为范本,但是也不要太依赖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一定的改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还要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教育要以美感染学生,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
二、初中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初中美术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
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没有循序渐进,一开始就让学生分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甚至导致了学生上课时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他们讲授的美术知识过于专业,没有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在美术课上或是睡觉,或是看其他的书籍,美术课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完全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没能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老师应该在授课时循序渐进,从欣赏通俗易懂的美术作品开始,避免枯燥的美术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先从表层对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由浅入深,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课本中的内容借鉴,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动和删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状况。在美术课本中,有些美术作品不具有时代气息,如果硬要依据课本进行授课,那么初中美术教育就变成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没有使自己放松下来,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老师在选择美术作品来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环节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弊端。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课程,过分地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美术的鉴赏环节。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使生动的美术课变得死气沉沉。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方法多元化,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运用试听结合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果仅仅是运用多媒体,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减弱,因此,老师也要加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才艺向同学们展示,带动同学们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着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中学习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初中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为敏. 浅谈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2]王春凤.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3]刘洁.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9).
[4]朱瑾.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