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作为初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美术课作为一门欣赏的课程,并没有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反而,美术课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缓解了初中学习的压力。但是,初中美术课面临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并对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当务之急。初中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初中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对现行的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下要做的。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教育现在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先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然后将重点讲授给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美术的教学一直采用这样单一的模式,学生长时间的接受单一模式的教学,并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初中美术教育的安排本来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美术课程应该是轻松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甚至认为美术的教育是一种负担,美术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在初中的美术教材的选用中,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过于深奥,晦涩难懂,这给初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添了压力,达不到美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美术教材中所选的教学材料,没有体现时代感,很多美术作品都不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初中美术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美术作品,这样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产生共鸣,主动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
  (三)美术教育专业性过强
  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达到陶冶人情操的作用,达到缓解初中生压力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以教材为范本,但是也不要太依赖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一定的改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还要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教育要以美感染学生,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
  二、初中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初中美术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
  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没有循序渐进,一开始就让学生分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甚至导致了学生上课时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他们讲授的美术知识过于专业,没有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在美术课上或是睡觉,或是看其他的书籍,美术课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完全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没能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老师应该在授课时循序渐进,从欣赏通俗易懂的美术作品开始,避免枯燥的美术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先从表层对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由浅入深,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课本中的内容借鉴,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动和删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状况。在美术课本中,有些美术作品不具有时代气息,如果硬要依据课本进行授课,那么初中美术教育就变成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没有使自己放松下来,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老师在选择美术作品来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环节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弊端。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课程,过分地注重美术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美术的鉴赏环节。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使生动的美术课变得死气沉沉。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方法多元化,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运用试听结合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果仅仅是运用多媒体,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减弱,因此,老师也要加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才艺向同学们展示,带动同学们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着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中学习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初中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为敏. 浅谈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2]王春凤.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3]刘洁.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9).
  [4]朱瑾.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6).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的关键所在,无论如何都是不容忽视的,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会使初中生物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实践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与生物接触,如何使得学生产生对生物的好感是教师在开展具体的生物教学之前就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与物理、化学等学理
【摘 要】初中古诗文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它还必须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必须对学生的精神底色负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只是学习古诗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是主要问题。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
【摘要】体育意识是坚持长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强化培养健康意识,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体育意识及构成  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
【摘要】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活动,它能有效地调整、推进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效落实了“育人为本”教育方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专门对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改革传统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淡化评价
在小学阶段,成功的改革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和实施教学,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影响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和改进。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