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开始。2000年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几年来我经历了信息技术发展阶段的曲折,从中体会到了新的课程发展阶段的甜酸苦辣,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下面是我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深刻体会: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就我们地区来讲,从1999年由我市教育局教研室自行主编的名为《电脑》的教材到现用的由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编的在2005年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短短几年之间已经历了多次的教材变革。虽然信息技术教材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材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实际教学帮助不大。在八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从DOS版到WINDOWS版,从WIN95版到WIN98版,再到现在普遍使用的WINXP操作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快,教材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仍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如WIN95操作系统的使用在1997年已经开始普及,但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设备只能使用DOS版的操作系統,直到2002年更新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才使用上了WIN98的操作系统。
   2、教材形式单一。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多媒体教学课。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只体现在文字教材方面,缺乏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文字教材的局限性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它缺少多媒体教材的生动性、形象性。即使现在很多教材都配有光盘教材,但大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实用性不强。
   3、教材缺少规范性。《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由于各地区的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教材的选用。2008年,我们这地区七年级信息技术选用的教材是几经修改由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篇《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是《走进因特网》,最后一章竟然是《认识计算机》,其教材内容的安排实在是令人不解。
   4、对解决教材存在问题的建议:加强文字教材、光盘教材、网络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教材的改革和更新中,应切合实际,编写系统、规范的教材。各地区的计算机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教材的定位问题。应该编什么样的教材呢?该地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如何,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否则,教材就显得盲目,实用性也就不强了。
  二、教学设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教学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10年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设备在不断的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设备配套不完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要完善这一条件并不成问题,但对于乡镇农村中学来说就可望不可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从开设到现在,我们这个地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只在2002年进行全面的更换。如今此教学设备早已落后,甚至上课都成问题。如七年级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机上因特网、查找信息、下载信息等等,试想这样的教学设备怎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2、教学设备缺少维护。由于长时间的过度使用,教学设备损坏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计算机网络教室自更换教学设备以来,从未进行系统、科学的维护。在计算机出现较小的问题时,自己还可以应付解决,但对于硬件损坏就无计可施了。
  3、对解决教学设备存在问题的建议:重视教学设备的常规维护,对于易损坏的部件如键盘、鼠标等要有适当的备份,以确保机器的可用率;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多年来,自己对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维护感觉就是闭门造车,缺少出去考察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的机会。
  三、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新的课程,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要有一套合适、系统的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少老师仍以其他学科的模式进行教学,甚至出现一支粉笔打发一节课的现象;有的老师也能带学生到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可是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跟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相违背,其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拘一格,应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用在上机操作的实践中。同时,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上的主宰。要把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做好,我认为:
  1、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的学生连计算机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开机和关机了;有的学生会熟练操作鼠标;有的学生打字水平比较高;有的甚至会上网查找资料。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种差异,教学中决不能一视同仁,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无所事事,水平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组教学,分组情况可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布置安排,2人1组,3人1组,多人1组都可以,将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分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教学模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现在最流行的教学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即上课开始由老师定下学习任务,然后由老师讲解,演示,授之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操作学习,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提交给老师,让老师边操作边解释,最后检查教学效果。在此教学模式中,我们有两个需要注意地方:一是任务的布置,其难易程度要适当。二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检查方式去检查教学效果。我认为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其学习作品或演示其操作过程来衡量,这样既可以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多年努力和付出,深刻感受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与革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其发展的道路肯定是曲折不平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挫折中前进,克服困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把信息技术发展得更好、更快。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成效。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个性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潜意识中把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楷模。因此,班主任必須具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班级具有文明守纪、勤奋好学、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风。   要想成为一个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常常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采取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道德品质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有关道德的行动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驻见到的倾向和特征。   教师道德品质是道德品质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思想品德,它从道德的角度规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感情、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简言
期刊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关系最复杂,最难操作的管理环节。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更要有超群的智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人,重在管理情绪。情绪的管理要依托一定的管理模式。   "查、理、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通过对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发现问题,再以问题为突破口和着眼点,通过与老师谈心、交流等方式理顺教师的自我管理情绪。把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使教师的切身利益与
期刊
近几年,行政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样面临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压力,改革也势在必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方面,都提出要求,作出了强调。根据这个总体要求,今天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发言交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从社会的制度安排看,职能主要是指社会主体的职责,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形势下任职院校学兵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学兵教育 评估机制 教育方法       兵者,国之大事。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是否强大,士兵素质的好与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新兵入伍后,首先要接受教育,根据不同的兵种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要求。但是,新兵素质差异很大,存在的问题很多,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下面分析学兵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