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现在家庭结构的原因,使得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挫折感,缺少问题意识,更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科学所探究的物质科学领域中的“物质与物体、运动和力以及声、光、电、磁”等都是学生生活环境中所必须遇到的,跟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物体做详细的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对这些规律的了解在生活中合理地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整合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得好,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能发现问题。有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直接采取教材安排的。如说《雨的形成》一课,就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举例“蒸锅盖上的水珠、浴室玻璃上的水珠、从冰箱里拿出饮料瓶静置一会瓶壁上有小水珠、草叶上的露珠”等这些生活情境中入手,孩子会很快发现问题。有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则需要教师整合教材,进行重组设计。如《盐到哪里去了》这课,可以用故事导入:小马驮盐过河后,盐的重量轻了。还可以用聪明的运水工从王宫里偷盐等,在通过这些故事中引起孩子兴趣,让孩子发现问题。再如《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中可以用这样的情境导入:先让孩子玩吹泡泡,然后教师告诉孩子刚才你是用嘴吹的泡泡,现在我能用烧瓶吹泡泡你信不信?孩子肯定不信呀,教师把烧瓶口蘸上泡泡液,把烧瓶放在热水中,烧瓶就吹出了泡泡,这时候孩子兴趣就来了,这个泡泡是怎么吹起来的?他就想要研究了,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孩子的研究动机。
  2.教师要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到特定的目标
  面对同一个情境,常因心中关注的方向不同而有不同的问题产生,例如面对磁铁,有的孩子想研究“磁铁从哪里来的”,有的想研究“它都能吸什么”,有的想研究“磁铁那部分力量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将孩子的思考方向引导到特定的目标,并让孩子朝那方面去观察,自然而然就能引起他们这方面的回忆。如前面提到的“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中,孩子对烧瓶吹出的泡泡,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热水中热气跑到泡泡中去了”,有的认为是“烧瓶中的空气把泡泡吹起来了”,那么对于第一种想法教师就要引导:烧瓶口蘸上泡泡液后,它是一个密封的,外面的热气能跑进去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知道了是烧瓶中的空气把泡泡吹起来了,那烧瓶中的空气为什么能跑到泡泡里呢,是不是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给学生提供理性思维的帮助
  孩子通过情境发现了问题,并确立了研究方向,这时候就要动手来解决问题,一般的情况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先小组讨论,再交流,教师将各组的方案罗列出来,让孩子再修改完善,将类似的方法合并,将不可能的方法讲评后删除,最后将可行的方法加以整理,成为一个个明确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以创造性的思考提出各种方法,如果孩子在思维时遇到困难,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如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中,孩子设计方案研究“是不是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变小”,教师可以帮助孩子思考:空气是流动的,得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你打算用什么容器装空气?怎样使装好的空气受热或受冷?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现空气体积的变化?
  2.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教材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基本上是开放性的,给了老师一个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为孩子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一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二是要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揭示相应的科学道理。如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中,教师可以给孩子准备塑料瓶、烧瓶、气球、泡泡液、带玻璃弯管的胶塞、冷热水等等。还有一些材料的准备,要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发展,比如《光的传播》一课,在研究光是怎样传播时,按照教材的编排,是出示给孩子打好孔的三块纸板,然后对比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三块纸板的孔在一条直线上,一种是三块纸板的孔不再一条直线上,让孩子研究哪种方法能在屏幕上看到光,如果按教材上的安排提供材料,会发现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孩子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等于是嚼完了饭喂孩子,孩子只会照单全收,往下咽就行了,品味不到饭香。得让孩子自己嚼,甚至自己做,他才会吃得香。教师可以不采用教材中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三张不打孔的纸板,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使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三张纸板到达屏幕上。孩子会想,让光通过必须得有孔,然后孩子自己会想办法打孔,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把孔放到一条直线上,光才能通过,孩子能形象直观地懂得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在这个实验中,材料的提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3.给学生整理分析形成概念的时间
  在前面解决问题中,孩子得到的相关信息,观察到现象变化的规则性后,给孩子一个梳理分析,形成概念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相互学习借鉴,受到启发,通过分析比较,深化科学认识,提升思维水平。
  三、在应用中,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由于物质领域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孩子学以致用,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孩子的成功欲望,还能发现更多的有趣的问题,使学习呈开拓性,思考得层次更深刻,更广阔。所以教师要多给孩子设置问题,提供机会,有效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孩子在学了《让灯亮起来》一课后,教师就可以给孩子一个房屋模型,让孩子给房间拉电路,使房间的灯亮起来。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线路要连接并固定好,灯、开关等位置安排要合理,而且有些孩子还会发现串联和并联的奥秘等。这样做,不仅孩子的科学概念及科学技能有了增进,还能引发出更多的问题,求知的活动不因此终止。虽然有的可能没有继续研究,但是心中有了等待解决的问题,自然很容易注意到相关的信息,因而能随时随机地去思考、去吸取新知,以促进智力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仙女、精灵,还有钻烟囱的圣诞老人,他们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他们都是神仙。  可他们都是外国神仙。  中国的神仙们呢?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他们好像不大理会孩子,他们高高在上。仅有一个孙悟空吧,又被唐僧霸占了去。而且那只猴子,说实话,脾气着实大。跟他一起玩,还真需要勇气。  真希望有这样的神仙,他们法力不高、有小脾气、偶尔淘气。对于他们,我们不妨顶撞,可以批评,但绝不会遭到打击报复
有n堆棋子(n∈N且N≥2).两人做游戏,轮流取子,规定每人可在其中任一堆里每次取走若干颗,但不能不取,也不能同时从两堆里取,取得最后一颗者胜.
摘要: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现今,由于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高校英语课堂的大班授课现象越来越严重。大班授课使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不断降低,学生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少,对知的吸收及理解能力也相继受到极大的影响。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小组合作学习”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探讨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七十年代。合作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进
咩咩  如果你们有谁见到皮皮  请帮我带个话儿  就说我还在这里等他  我是他数学题里算错的那只小山羊  我也有爸爸妈妈  我很想回家  如果皮皮不记得我的模样,请你告诉他  我和一棵仙人掌不一样  我的头发软软的  摸上去没有那么扎  我和松鼠也不一样  我没有那样一个小小的鼻子  尾巴也没有那么大  我和你们不一样  我是一只数学题里的小山羊  不是每天上学的小娃娃  甚至,我和所有的小山羊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早已显现,因此,创新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应该创新教育的方法论,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看,“九分落实”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站队。提高基层大队、乃至基层班站的执行力,打造不打折扣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只花喜鹊跳跃着  站到一棵梧桐树的最高处  “喳喳”地叫唤几声  抖了抖翅膀,引了引脖子  开始了歌唱和赞美  去年冬天,花喜鹊已经委托  雪花,发布了消息  春天,要在这一片小树林里  搭建一个豪华的舞台  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唱会  风的手指轻轻划过  小树林里,优美的琴声响起  枝条们扭动起柔软的腰身  叶子们点燃了鲜亮的绿色  花朵们穿起了好看的裙子  花喜鹊是一个流行歌手  喜洋洋的歌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