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嬉笑怒骂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读《论语》,看见里面满篇都是格言,常会以为孔子平时也是格言不离口。其实这是误解。孔子和我们一样,有着普通人和正常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且不乏幽默感。
  
   他敢哭
   孔子哭颜回,可谓感天动地。颜回去世那年,孔子71岁,颜回4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哭得昏天黑地。据《论语·先进》,当时孔子痛哭流涕地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呀!旁边的人说,先生太悲痛了!孔子说,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又为谁悲痛?可是他没有想到,第二年,子路也死了。据《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孔子再一次悲痛欲绝地哭着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断绝我呀!
  
   他敢骂
   据《论语·公冶长》,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大觉(昼寝),被孔子发现,结果遭到痛骂。
   他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杇,就是把墙壁抹平。粪土,就是脏东西、污秽物,孔子说宰予是朽木,是粪土之墙,等于骂他是垃圾。何况还有“于予与何诛”:宰予这家伙,我都不知道骂他什么才好!
   宰予挨骂的原因,不过是“昼寝”。这就不能只看表面情况,要到孔子后面的话去找原因了。孔子说,过去我对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現在我要改成“听其言而观其行”。从什么时候改的?就从宰予开始。看来,孔子痛骂宰予,是因为他说话不算数。
   当然,事实上宰予也是孔子的好学生。后来,子贡搞“造圣运动”,宰予也是出了大力的。据《孟子·公孙丑上》,宰予甚至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意思是尧舜都比不上孔子。孔子一顿臭骂,竟骂出个“骨灰级”的忠实信徒。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多。在文化上,孔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学术上,孔子出类拔萃,总其大成;在道德上,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教学上,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说了。这里只说其中之一,那就是孔子真实坦诚的人格魅力。
  
   他坦诚
   他不掩饰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憎恨或厌恶。据《论语·子路》,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怎样才可以叫作“士”?士,原本是当时一个特殊的阶级或阶层,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不过在孔子那里,阶级或者等级,是要和“品级”相匹配的。比如“君子”,原本是阶级或者等级(贵族)。但在孔子那里,同时也是品级。因此,一个人,光有君子的身份地位还不行,还必须同时具备君子的品位和修养,才配称为“君子”。
   孔子说,爱惜羽毛,懂得羞耻,出使四方,不辱君命,就可以叫作“士”。子贡问,次一等呢?孔子说,族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称赞他尊敬长老。子贡又问,再次一等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浅薄固执的小人了,不过马马虎虎也可以算作最次一等的。子贡再问,那些搞政治的人怎么样?孔子的鄙夷立马溢于言表:“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就是量斗;筲(音稍),就是饭篮。斗筲之人,也就是度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可见孔子对当权派的评价,还在小人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这种蔑视还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岂非性情中人?
  
   他可爱
   孔子是很喜欢音乐、也会唱歌的。《论语·述而》说,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就一定请那人再唱一遍,自己“而后和之”。孔子发现别人唱得好,就心甘情愿地做伴唱。大家想想,孔子这人,是不是特可爱?
   孔子有个学生叫言偃。他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曾经去参观或者视察。据《论语·阳货》,孔子一到武城,就听到了“弦歌之声”。孔子就笑了,说“割鸡焉用牛刀”。这意思也很明白:巴掌大的地方,也用得着一本正经办教育,搞礼乐教化?言偃说,学生听先生讲过,君子学习礼乐就有爱心,小人学习礼乐就听使唤。孔子马上就改口说,同学们,阿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
  
   他孤独
   真实的孔子很孤独。据《论语·宪问》,孔子曾经对子贡说,没有人理解我呀!子贡问,怎么就没人理解先生呢?孔子说,不抱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不怨天,不尤人),点点滴滴从下面学起,争取达到最高境界(下学而上达)。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吧(知我者其天乎)!
   这段话不好理解。比如“下学而上达”,就各种解释都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孔子认为没有人理解他。
  
   他伤心
   不过更让孔子伤心的,恐怕还是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主张不能实行。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临终前对子贡说:天下失去正道和正义,已经太久了(天下无道久矣)。没有人能够继承我的思想,完成我未竟之事业。这话子贡听了,可能不以为然。怎么没有人?我们这些学生,不都是接班人吗?但我以为,孔子说的是真心话。他的理想,恐怕直到现在也实现不了。后世尊奉的,都是走了样、变了味的孔子。这可是他老人家左右不了也奈何不得的事。
   这就是我在《论语》中读出的孔子。他有血有肉,真情实感,不掩饰,不做作,有时还憨态可掬。或许,这就是孔子了。他是文化巨匠,是失意官员,是模范教师,是孤独长者,是性情中人,还是众矢之的。自从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他和他的学说、学派,就成了后世必须面对的对象,无法回避的话题。谁都绕不过去。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大学呢?以前有国子监或称国子学,有人便把它当作大学的前身。为什么两者可以拿来相对比较呢?因有今日所指是国立大学。它,一、是政府办的。二、多在政府的中心地。三、经费由政府支出。而过去的国子学或国子监也正是如此。那时也有各种补助金。相当于今日的“学术研究补助费”,也有发米发布的,相当于今日的“配给物品”。因此两个名字便连在一起了。我只拿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初年这期间国子监的情形研究一
期刊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其中8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有13.15万人;全球每年约有29万人死于宫颈癌,我国约有3万人[1].至今,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期刊
目的 初步探讨精子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男性染色体异常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8月,选择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9对因男方染色体异常而导致不孕的夫妇,其中包括染色体罗氏易位携带者7例,相互易位携带者1例,克氏综合征患者1例.采用FISH技术对精子和胚胎进行分析,并分析精子和胚胎FISH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9例患者
《三国演义》吃的是权谋   请罗贯中吃饭,毫无压力。读《三国演义》很容易感受到,他对吃没什么兴趣,小说里也很少具体描写到吃。   其实,《三国演义》里饭局是很多的,但罗老师的叙述才能,全在写“局”,至于那“饭”具体是什么,如无必要,很少提及。   一开头,刘备和张飞相遇,到小酒馆里喝酒,然后遇到了关羽。这场戏里,下酒菜是不提的。   刘备显然不是美食家,历史上的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期刊
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正常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结合发挥作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的表达下调,不仅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而且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侵袭生长有关,最终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不清。
期刊
患者20岁,因发现肛门处肿物,于1984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14岁初潮,月经正常.妇科检查:双外阴、双阴道,每侧阴道口外有两片小阴唇,共4片小阴唇,见图1A;肛门开口于左侧阴道口下方,其上方为尿道口,正常肛门处为一隆起的皮赘,见图1B。
期刊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老人和老人也是不一样的。   有许多老人,他们是随遇而安的,老了就老了,没有用了,那就不用罢。每天可以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日子,就是那样的“活着”的状态。碰巧了说不定还可领取15个鸡蛋。   但是也有的老人不是这样。这些老人觉得自己是有思想的,他觉得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自己的光彩甚至辉煌。   可是他想错了。   到了“老”这个年龄段,没有光彩了,更别说辉煌,那就是等着油
期刊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宫颈癌筛查已卓见成效,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然而,宫颈癌发病仍居发展中国家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及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倾向,值得庆幸的是,宫颈癌的预防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步入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等全方位预防的新时代。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全国妇产科围手术期相关问题及并发症防治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所作妇产科围手术期并发症专题报告25篇,收到论文48篇,来自全国各地共300余名妇产科医生与会,就各专题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磋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