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学科互融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asd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才是应对发展变化的关键。针对传统教学分科过细学科之间割裂太开的弊端,学科互融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互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列举了若干史地互融的实例以及互融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史地互融;实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04-02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将以往的三维目标细化,使其更加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此举说明了国家对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历史地理的著作,如裴秀《禹贡地域图》、郦道元《水经注》、洪亮吉《东晋疆域志》等,现代对于历史地理學更是做了进一步细分,有学者提出了历史文学地理、历史美术地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货币地理、历史乡村地理等概念,这说明历史和地理学科向来关系紧密。将史地综合起来融入到教学中必定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良好途径。
  一、史地融合的必要性
  1.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同时传统高考的评价方式也或多或少使学生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由此培养的人才往往在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所欠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迅速,身处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其更新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传统社会学习一门生存技能可以沿用一生甚至造福后代,但现在,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之下。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①笔者认为,实施跨学科综合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高考命题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高考改革,对政史地三门课程的考察已由单纯考察知识点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背了就有分的时代已经过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与此相适应,当前高考命题,特别是主观题部分,往往围绕一门课程为中心,考察与此有关的政治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二、史地融合的可能性
  1.马克思关于“联系”的观点。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马克思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历史”泛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事情,而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历史这门学科拥有很强的综合性,“离开了舞台,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无法上演,”……地理正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离开那个时代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②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甚至指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地理学科是完全可行的。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此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历史教学中多用、用好地图,一方面贯彻了课标中关于时空观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智能。再者,在讲述古希腊民主成就时,通过分析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能力等等。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学生从小的学习使他们拥有了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当面对新问题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便可从自身认知水平出发,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史地互融的实例
  1.历史对地理的融合。
  (1)四大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被统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古代四大文明区域,分别是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以及黄河长江文明。这些最古老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有其重要的地理原因。第一,河流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源和食物便于早期农耕文明的产生;第二,大河流域交通比较便捷;第三,河流便于军事上防守。此外,这些地区大部分都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中。詹姆斯·菲尔格里夫在其著作《地理与世界霸权》中就提到,促使文明萌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要有热量和水,且便于人类支配;要有分明的季节变化”③由于热带地区食物来源丰富,人们不必为获取食物奔波,加之全年高温,没有食物匮乏的冬季,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没有生活的足够动力,故而产生不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相反,过于远离赤道的亚寒带、寒带地区,生存条件太过恶劣,也不适合产生文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人类既可以获得食物,但又必须付出努力,且要应对季节的变化,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2.地理对历史的融合。
  (1)黄土高原的环境破坏以及历次改道。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是我们研究早期文明绕不开的话题。但是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堤、改道以及今后的治理也是地理学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黄河流经的黄体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被冲刷,且该地区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不高,水流携带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沉积,造成特有的“地上河”景观,给该地区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黄河决堤改道除了本地区特有的地理情况之外,还与历史发展紧密相关。据研究,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还较好,但后来由于该地区是历朝历代的首都或重要行政区域,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激增,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政府往往鼓励垦荒,导致这一地区自然环境急剧恶化。“至1749年,黄土高原人口约为2350万,到1860年增至4000万”,农业耕作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垦,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水土流失愈发严重,沉积的下游的泥沙淤积,导致决堤。
  四、结语
  学科之间的互融是应对新时代和新高考的必然趋势。这种互融既有必然性也具有可行性。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形式。除了史地、史政融合之外,还应继续挖掘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与历史互融的可能性,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巩固人才基础。
  注:
  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序言〉》,2008.
  ②韩宾娜,王兆明.《中国历史地理》[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韩芳芳.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文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地整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既要让生态课堂成为自由式的生态课堂,又要让自由式课堂成为生态式的自由课堂,这是我们的理想。本文以生态课堂教学为背景,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控学生自由量度权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自由化”教学探索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生态课堂;自由式教学;互动交流;多样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11-01  随着生态课堂
期刊
【摘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是语文教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语文教育工作正在徐徐前进,但暴露出的问题也有许多。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找出存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方能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  【中图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34-01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在不断发酵中。其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当下语文教育中最流行的新型教学手段,它既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是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52-01  我们七年级英语教师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在小学阶段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越来越不适应新教师的授课,成績也不断地下滑,虽然教师也想方设法提高成绩,但收效总不明显,有的甚至从此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学生不适应初中英语学习,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脱节,具体表现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是体现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古诗,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经常吟诵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内涵,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39-01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华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生物学概念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64-02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
期刊
【摘 要】我们作为教师,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高中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高中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志向,讲诚信,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高中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71-01  如果你是一滴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高考进入一个一流大学深造学习,是绝大多数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当前高考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资源限制,要想跨跃龙门进入一流名校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众多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除了在学习上踏实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他们一些从小积淀的众多优秀品质。  【关键词】目标;短板效应;勤思善问;惜时如金;从不放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清统治者通过在文化内部获取政治认同的方式,成功构建了边疆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以蒙古为例,清廷以盟旗制度为政治基础,通过铸固血缘纽带的满蒙联姻制度、拉拢贵族的王公制度和年班制度以及考虑军事安全的驻防制度,获得了蒙古对清的政治认同,为现代多民族国家构建留下了制度遗产,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留下了民族问题的病灶。  【关键词】盟旗制度;满蒙联姻制度;王公制度;驻防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1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