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层妖塔》、《寻龙诀》等影视作品不断成为热潮,有关盗墓的话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古代,盗墓是一个危险的职业,盗墓者不仅要熟练掌握风水理论知识,还要身手敏捷,机智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墓主们为了不被盗墓者挖个底朝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设计了种种令人咋舌的防盗手段。
想要盗墓,第一步要先找到墓。古代的君主们首先就为盗墓者设置了一大难题——修建许多疑冢假墓,即刻意隐藏墓址或建设一些虚虚实实的墓。虽然这是防盗手段中最笨的方法,却也最有效,能将盗墓计划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一代枭雄曹操。曹操身前酷爱盗墓,曾设“摸金校尉”官职,专门组织盗墓。相传,曹操深知自己死后也有被盗墓的风险,因此特地在河北临漳、磁县等地设“七十二疑冢”来迷惑盗墓者。随着真正的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七十二疑冢”的谜团正式画上句号。
巨型石门几乎是每个陵墓都会用到的防盗手段。在通往棺椁的墓室通道上,都会装配一个巨大的石门,它们的设计都十分精妙,工匠们利用门轴和石门的相互作用,使其一旦关闭就不可能再次打开,除非将石门完全毁灭。
这道坚固的门仿佛是墓主人对来访者的警示:此路不通,请绕行。
当盗墓者绕开石门,成功进入墓穴时,殊不知墓室内还有数不清的死亡陷阱等着他们。若一不小心误碰了机关,盗墓者们或落入布满刀剑的深坑,或被落下的千斤巨石拍成肉饼,总之想活着出去是很难了。更恐怖的是这类陷阱往往能重复利用。
除了各类设计精巧的机关,化学陷阱也是墓主们钟爱的防盗手段。据史料记载,古代最常用的化学防盗设备就是水银。将水银放置墓中,使其蒸发成汞蒸气,会让盗墓者产生极大的痛苦。魏襄王的陵墓中更是会喷出不明黄色气体,让人无法靠近。《太平广记》中记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流沙墓是最让盗墓者头疼的一类陵墓,这种墓在建造时非常困难,但防盗效果极好。墓穴四周通常会被填满干的细沙,少则几吨,多则上百吨。盗墓者每挖一个洞就会迅速被沙子填满,运气不好时,也有可能被活埋。
想要成功盗墓,只有把所有的沙子全部掏出才行,这样往往容易暴露目标。偷挖陵墓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被允许,一旦被抓住,可谓前功尽弃。
尽管防盗手段如此之多,但百密一疏,如果千防万防都没防住怎么办?古人还有最后一招——诅咒。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灾难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据说在发掘图坦卡蒙金字塔时还真的因为各种原因死了不少人,从而给这段咒语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中国也有类似的墓室诅咒。在山东就出土过这样一座汉代墓穴石刻,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谁敢盗我的墓……就会遭到报应……”虽说是诅咒,但有没有效果,无人得知。由于盗墓者大多做贼心虚,因此这些诅咒或多或少能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上众多的防盗手段,一方面让人感叹墓主的心机,另一方面也让人领略了盗墓的艰难。然而,正是这种智慧与勇气之间的博弈,不断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盗墓者“深入虎穴”,探寻古人的秘密……(据低格必读)
想要盗墓,第一步要先找到墓。古代的君主们首先就为盗墓者设置了一大难题——修建许多疑冢假墓,即刻意隐藏墓址或建设一些虚虚实实的墓。虽然这是防盗手段中最笨的方法,却也最有效,能将盗墓计划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一代枭雄曹操。曹操身前酷爱盗墓,曾设“摸金校尉”官职,专门组织盗墓。相传,曹操深知自己死后也有被盗墓的风险,因此特地在河北临漳、磁县等地设“七十二疑冢”来迷惑盗墓者。随着真正的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七十二疑冢”的谜团正式画上句号。
巨型石门几乎是每个陵墓都会用到的防盗手段。在通往棺椁的墓室通道上,都会装配一个巨大的石门,它们的设计都十分精妙,工匠们利用门轴和石门的相互作用,使其一旦关闭就不可能再次打开,除非将石门完全毁灭。
这道坚固的门仿佛是墓主人对来访者的警示:此路不通,请绕行。
当盗墓者绕开石门,成功进入墓穴时,殊不知墓室内还有数不清的死亡陷阱等着他们。若一不小心误碰了机关,盗墓者们或落入布满刀剑的深坑,或被落下的千斤巨石拍成肉饼,总之想活着出去是很难了。更恐怖的是这类陷阱往往能重复利用。
除了各类设计精巧的机关,化学陷阱也是墓主们钟爱的防盗手段。据史料记载,古代最常用的化学防盗设备就是水银。将水银放置墓中,使其蒸发成汞蒸气,会让盗墓者产生极大的痛苦。魏襄王的陵墓中更是会喷出不明黄色气体,让人无法靠近。《太平广记》中记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流沙墓是最让盗墓者头疼的一类陵墓,这种墓在建造时非常困难,但防盗效果极好。墓穴四周通常会被填满干的细沙,少则几吨,多则上百吨。盗墓者每挖一个洞就会迅速被沙子填满,运气不好时,也有可能被活埋。
想要成功盗墓,只有把所有的沙子全部掏出才行,这样往往容易暴露目标。偷挖陵墓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被允许,一旦被抓住,可谓前功尽弃。
尽管防盗手段如此之多,但百密一疏,如果千防万防都没防住怎么办?古人还有最后一招——诅咒。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灾难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据说在发掘图坦卡蒙金字塔时还真的因为各种原因死了不少人,从而给这段咒语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中国也有类似的墓室诅咒。在山东就出土过这样一座汉代墓穴石刻,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谁敢盗我的墓……就会遭到报应……”虽说是诅咒,但有没有效果,无人得知。由于盗墓者大多做贼心虚,因此这些诅咒或多或少能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上众多的防盗手段,一方面让人感叹墓主的心机,另一方面也让人领略了盗墓的艰难。然而,正是这种智慧与勇气之间的博弈,不断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盗墓者“深入虎穴”,探寻古人的秘密……(据低格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