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作为最易受外界干扰、最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群体,在这个新鲜的网络时代,很难抵制种种诱惑,从而对网络产生很强的依赖。本文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因素作具体分析,并对如何控制中学生上网成瘾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上网成瘾 中学生 思想品德
  互联网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中学生上网容易成瘾。现如今,如何使中学生避免对网络的依赖已成为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表现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表现分析,将其概括为如下四种类型:网络娱乐型、网络交往型、网络自我混同型、色情型。在这四大类型中最常见的应该属网络娱乐型,这种类型的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各种网络游戏中,从而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而诸如一些沉迷于网络交友的人则用网络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从而导致了其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将现实中的自我与虚拟自我混同,不能正视现实。
  二、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自控能力不足,心智过于单纯
  中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初具个人思想的群体,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而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学生性格又缺乏稳定性,兴趣容易多变。这往往造成其意志的自控水平降低,缺乏恒心和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尤其是在兴趣转移或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自我放纵,而网络自由多变的虚拟环境就成了抚慰中学生心灵疾病的一剂灵药,自控力不足的中学生将其变成毒药,终日沉迷于网络寻求解脱。
  (二)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的混乱
  中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对现实中的自我进行种种幻想,容易迷失社会角色中的自我,将网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迷失于现实与网络的矛盾之中,易造成角色的混乱。自我认同感的失败,尤其当他们不成熟的心灵触碰到现实的暗礁时他们往往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找心灵的避风港湾,消极遁世,这对他们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三)过于严苛、消极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中的严厉惩罚、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因素是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重要因素。在家庭的拒绝否认或严厉惩罚行为的交互效应下,孩子上网成瘾的可能性增大。有些家庭对子女过于严厉,对子女的要求、建议常常采取拒绝和否认,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可能造成孩子自卑、胆怯。国外有研究证实,过低的自尊心是促成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交互作用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自信心、自控力降低,容易沉迷于网络。
  (四)学业障碍
  过度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为了上网甚至会选择逃课,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上通宵,第二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无心听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荒废学业。
  (五)学校周边网吧不健康的网络环境
  以营利为目的的网吧主动迎合中学生的不正当需求,设置大量色情网站和暴力游戏网站。不仅如此,大部分网吧还会提供舒适的上网娱乐环境,并且备有夜宵,为中学生通宵上网提供便利。这些网吧往往打法律与道德擦边球,不违法但不道德,以一种营利至上的心态引诱意志薄弱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
  三、遏制中学生上网成瘾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
  家长不能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还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少一点专制,多一点民主。要拿出时间和孩子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现在有为数不少的父母,忙于事业而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不可避免地形成代沟;还有那些离异家庭,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孤独感、压抑感和自卑感。家长应设法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给孩子更多精神关爱。家长应给孩子提供自主空间,为其建立其他合理的宣泄渠道或推荐其他具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等等,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困惑能够通过寻求父母等外部支持,得到及时宣泄。将孩子与网络完全隔绝是不明智的,关键要引导和监督,要培养孩子的信息素质,提高孩子分辨信息的能力。
  (二)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其次学校应积极开放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把互联网的应用纳入日常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网络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特长。提倡中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使他们拥有课外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和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同时要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网上心理咨询等服务,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社会都要关注中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共同研究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应积极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宣传,要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并通过伦理道德手段引导网络行为,努力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网吧等场所的综合治理。网吧是成瘾中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加强对网吧等上网场所的管理有利于控制网络成瘾现象的蔓延。
  总之,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防止学生上网成瘾,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如法制的保障、舆论的支持、全社会的关心等等。只有在互联网上筑起一座网络德育长城,建起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培养学生多观察、细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进而达到让小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赛的目标。
本文介绍了探究学习的含义、特点、类型。通过案例,探讨了探究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晚清政府对书籍的检查,重点是审查其有无“违禁”内容。清政府既沿用传统的查禁方式,又采取前所未有的新手段。对“违禁”书籍案件的处理,涉及到“书”与“人”两个方面,其中对“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新颖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近年来新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启蒙教育。本文分析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以培养信息素养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优化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 优化 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在教育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不
【摘 要】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许多高中生重“理”轻“文”,认为历史课无足轻重,找点时间应付的背背就行,加之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求学的需要,课堂失去了活力。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活力  正由于中学历史课程讲述的都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加之传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