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群文,探究文体特点
统编小语教材比较重视文体意识,以文学体裁编排的单元占有一定比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现代诗歌、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等单元。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三篇小说,引导他们感受、学习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即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我们设计了一张学习单,借由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初步理解小说中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小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定的环境描写、引人入胜的情节,尤其是小小说,更是善于设置悬念,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初步体会到: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故事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因此,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作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编故事。这样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二、读群文,学习表达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这4篇文章,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借物(景)抒情、借物喻人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单,发现其表达特色、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阅读,梳理出大致的表现手法,如大都以这个事物的名称作为题目并对外形、与之发生的事情等进行描写;如有个中心句,直接表达出对这个事物的情感或看法;开头结尾大都相互照应或点题……再引导学生聚焦《白鹭》第2、3自然段和《落花生》的第10自然段部分语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交流后梳理这些句子的共同之处,即都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样,相信学生在写《我的心爱之物》这类文章时,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写出它的样子、来历或者和它之间的故事,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
三、读群文,感受写作风格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围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另外两篇习作例文则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
其实,说明性文章对学生來说并不陌生,在中年级就已学过《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等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阅读科普读物、说明书等。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概括课文要点的方法,了解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还要让他们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将这些知识要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并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物品。
虽然都是说明文,但我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等,很快发现这四篇文章的说明角度、说明方法略有不同,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
这样,如果学生的习作是介绍恐龙、菊花、灯等事物,可参考《鲸》或《太阳》;介绍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可参考《风向袋的制作》;介绍种子的旅行、我的美食地图等,则可参考《松鼠》。甚至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试着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课文《白鹭》第2—5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通重点课题“群文阅读促进小学生读写发展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立项批准号为18PTZD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
统编小语教材比较重视文体意识,以文学体裁编排的单元占有一定比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现代诗歌、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等单元。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三篇小说,引导他们感受、学习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即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我们设计了一张学习单,借由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初步理解小说中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小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定的环境描写、引人入胜的情节,尤其是小小说,更是善于设置悬念,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初步体会到: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故事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因此,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作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编故事。这样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二、读群文,学习表达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这4篇文章,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借物(景)抒情、借物喻人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单,发现其表达特色、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阅读,梳理出大致的表现手法,如大都以这个事物的名称作为题目并对外形、与之发生的事情等进行描写;如有个中心句,直接表达出对这个事物的情感或看法;开头结尾大都相互照应或点题……再引导学生聚焦《白鹭》第2、3自然段和《落花生》的第10自然段部分语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交流后梳理这些句子的共同之处,即都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样,相信学生在写《我的心爱之物》这类文章时,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写出它的样子、来历或者和它之间的故事,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
三、读群文,感受写作风格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围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另外两篇习作例文则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
其实,说明性文章对学生來说并不陌生,在中年级就已学过《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等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阅读科普读物、说明书等。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概括课文要点的方法,了解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还要让他们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将这些知识要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并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物品。
虽然都是说明文,但我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等,很快发现这四篇文章的说明角度、说明方法略有不同,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
这样,如果学生的习作是介绍恐龙、菊花、灯等事物,可参考《鲸》或《太阳》;介绍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可参考《风向袋的制作》;介绍种子的旅行、我的美食地图等,则可参考《松鼠》。甚至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试着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课文《白鹭》第2—5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通重点课题“群文阅读促进小学生读写发展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立项批准号为18PTZD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