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左传》谈话艺术的表现形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論文为2017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立项课题《从语用学论<左传>谈话艺术》(编号2017zc32)研究成果。
  摘 要:《左传》,一部编年体史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以时间为序记录各诸侯国或名人轶事的历史著作,其语言的运用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叙事文学的先河。而从语用学方面来看,以人物语言为研究对象,《左传》一书中人物对话以君臣对话和臣子间对话为主,本文针对这两类对话类型,从语言使用的原则出发进行分析,探究《左传》中人物对话的特点。
  关键词:谈话;语言;虚词;面子
  作者简介:洪帅(1987.11-),男,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一文,描述了齐、晋两国在战前及战争中不同的态度及战后齐侯奔走逃亡的情况,其中人物谈话主要以郤克与张侯、郑丘缓,韩厥与齐侯对话为主,具体如下:
  ①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②郤克曰:“余病矣。”
  ③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④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⑤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⑥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輿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一、虚词的使用——“姑”“然”“其”“固”
  “然”“其”“固”“姑”四个词在本文中使用为虚词,众所周知,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充当句法成分,只起语法作用。然而,虚词的使用为表达效果增色不少,如“姑”,副词,“暂且、姑且”义。此句为开篇第一句话,齐侯自负的语言为后文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然”,用在破折号之后,用作连词,表转折。出现在郑丘缓分析当前诸侯国形势后,联想之前自身事件,认为郤克所说的“病”并不算什么伤痛,“然”字的使用一方面表现郑丘缓对这种小伤痛的蔑视,另一方面将郑丘缓对郤克的鼓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用在张侯对郤克职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再对卻克放弃战斗的情况进行假设,说明卻克的职位在整场战争中的重要性,进而对卻克进行言语鼓励;
  “固”,副词,意为“本来”。”用在分析战况时使用,既然已经“擐甲执兵”,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固”字体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精神,进而对卻克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四个虚词的使用在此次谈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不影响话语的基本意义,但对说话人意图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虚词的使用,包括语气词和副词,即使没有实际意义,但结合具体语境能更好地体现出说话人的意图,于无形中为交际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围绕中心,多方说明
  从谈话的角度来看,句②为话题的开始,句③④⑤是针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论证“余病矣”一句的不合适,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从受伤的程度上来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一句中,张侯将郤克的“病”并未定义为“病”,因为从程度上来看,这只是“小病”。
  从家国奉献的角度上来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一句可以看出,对于国家事务特别是战争一类的重要的事件,必须能做到亲力亲为,且鞠躬尽瘁。进而说明“余病矣”一句不合适。
  从个人所处的地位来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因为郤克所在职位——旗鼓的重要性,况且从将士的精神状态来看,只要尚有一丝气息存在,就不能说是“病”,因此,“余病矣”一句不合适。
  从以上三个不同的方面,郑丘缓与张侯二人对郤克进行鼓励,二人话语殊途同归,目的都在于说服郤克“病”的观点不合时宜,进而对郤克及所有参战的将士进行鼓励,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
  三、考虑面子,委婉曲折
  句⑥为韩厥追上齐侯与逢丑父之时的言语,属于异国君臣之间的谈话,由于两者身份的不同,作为战胜方代表的韩厥即使占有明显优势,在言谈间也表现出委婉曲折的一面,具体表现在:
  借用他人名义。“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輿师陷入君地。”说话人借用之前齐伐鲁、卫侵齐的往事,借用鲁卫军民的口吻来说明此时此举只是替他们行事,进而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
  贬低自己,形势所逼。“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说话人重在说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身条件有限,二是因为人才缺乏,最终由于“无所逃隐”而接受追捕诸侯的任务,而并非自己所愿。
  综上,借用虚词、多方论证、表达委婉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一文人物对话中得到具体运用,这些方法的运用考虑到说话人双方,即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处境,最终让谈话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力. 古代汉语[M]. 北京:中华书局, 2015. 30-35.
  [2]关杰. 《左传》谏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3]李亚男. 春秋时期郑国辞令研究[D].广西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  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
摘 要: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
摘 要:《扫红亭吟稿》是冯云鹏一部诗歌总集,盐民渔民诗歌是其中一大特色,不仅剖露了盐民渔民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更体现了冯云鹏的儒者情怀。考察这些盐民渔民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冯云鹏的诗歌创作,更可以从中管窥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冯云鹏;盐民渔民诗;儒者情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汉,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李商隐的诗在艺术的世界里登峰造极,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审美的偏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呈现了一个深窈缅邈的心灵世界。善感纤细的心灵特质和失意挫伤的人生体验奠定了李商隐孤独迷惘的心境和一往情深、伤感无奈的情感本质。他以描摹心灵的方式写诗,他的诗是他的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其诗诗境与心境相融,字句间折射着他本质的情感,具有如光影般幽微窈眇、变幻朦胧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李商隐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化语境也更为自由,在文学内容、体裁以及叙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林白的小说创作采用个人独有的方式进行叙事,其小说被命名为“个人化写作”,并且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林白小说《致命的飞翔》为例,在阐述个性化写作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身体写作和小说叙述视角及架构等方面,对林白的个性化叙事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较为独有的特色,而由于语气词的性质和它多变的用法,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从上古就出现了的疑问语气词“哉”、“乎”的发展演变进行讨论。探寻古代疑问语气词和现代疑问语气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讨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语气词;来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王力先生在他
摘 要:孔子是我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乱年代,而孔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自成一派。他的思想、言行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被尊称为“孔圣人”。而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把孔子描绘成一个德才兼备、怀才不遇但是却积极参政积极入世的一个政治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孔子世家  作者简介:郑晓霞(1993-),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20
摘 要: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曲折情节展现了主人公茜丽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从饱受折磨蛻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黑人女性商人的故事。小说通过茜丽从饱受压迫、深受种族歧视与区别对待到自我奋斗,不断摆脱社会的固有观念,形成独立身份与人格的过程,展现了一位黑人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反抗种族歧视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人作为社会主体受到各种因素困扰,要不断
摘 要:《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近些年,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逐渐升温,《知音》篇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这篇文章是对《知音》篇研究历程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主要分为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刘勰;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