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而强化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品行提升。《品德与生活》课只有实行开放,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社会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
一、创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品出“品德课堂”新味道
课堂教学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景”。在这一过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我们的课堂上可以多一些创意,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组织引导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才华、自己的情感世界。如,在《班集体真温暖》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在课堂上开设了“向幸福出发”小栏目。孩子们在活动中讲述自己感恩的小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听起来似乎很平凡,但平凡中间有真情。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结合教材,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搭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平台,孩子们就会慢慢地成长起来的。
二、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回归儿童生活
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使得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二年级《可爱的小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说,晚上经常听到小区池塘蛙声一片;有的孩子说,看到报纸上有报道,小区内池塘边发现很多蟾蜍两两抱对的奇观。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而介绍的小区又刚好在校园的周边。这么好的资源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我与孩子们一同前往去看个究竟。
在池塘的水草边,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两只抱对的褐色蟾蜍正在产卵。蟾蜍屁股后面,有一条长长的透明带,透明带中的一颗颗黑芝麻状的受精卵,像极了珍珠项链。孩子们很兴奋地用网勺进行捕捞,甚至还有人用手去触摸,喊着:“凉凉的、滑滑的,好像果冻。”有的孩子提出,把这些蟾蜍卵带回学校进行观察饲养。于是,我们学校的生物角就多了一个新的成员,孩子们天天观察、记录着。
我们就是这样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机会,善于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地学习,通过取卵、观察、记录、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慢慢揭开了蟾蜍成长中的许多秘密。
三、设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收获“品德教学”之美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养成适应小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与家长共同创设条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要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评价就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每节课课前5分钟,我都与孩子们玩“进步快车游戏”。首先提出任务和要求:“老师这儿有一辆‘进步快车’,想请有进步的、合格的小学生来当‘小小驾驶员’。‘进步快车’开到哪个同学那里,想请哪个同学上车,‘驾驶员’就要讲出这个同学的一个优点或进步的地方,然后,再由这个同学接着往下开。”一学期下来,我们看到孩子们评价的理由都很充分,如,李木子同学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背书包,爷爷要帮他背,他也不要,坚持自己背,我觉得他进步了;胡睿涵同学一进校门口,看到有纸张、落叶都自觉地捡起来,我要向她学习;李政楠同学,我感冒流鼻涕,他不仅主动给我面巾纸,还帮我把纸巾摊开,我很感激他;张杰荣同学每天上学入校,都对门岗的老师、保安一一问好,放学的时候都要与门岗的老师、保安一一说再见,是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来积极评价同学的行为,成为评价的主人,并把评价转换成自我教育的活动,明确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家长参与评价,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使我们的家长不仅能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而且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社会信息。如,一年级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了,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在此基础上,我激励孩子们争做“我能行”小标兵,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评一评。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能主动完成自己的事情。坚持自己“整理书包”“洗小物件”“清理书桌”“收拾房间”等词语频繁出现在家长填写的评价表里。我结合 “学校三星学生”的奖励机制,开展“班级三星学生”评比,并制定了相关的评价表:集满10颗小星星就可以换取一颗铜星,集满10颗铜星就可换一颗银星,集满10颗银星就可以换一颗金星。金星是由校长颁发的。“三星评比”取得初步的成效,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家长评来督促学生在课后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一、创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品出“品德课堂”新味道
课堂教学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景”。在这一过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我们的课堂上可以多一些创意,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组织引导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才华、自己的情感世界。如,在《班集体真温暖》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在课堂上开设了“向幸福出发”小栏目。孩子们在活动中讲述自己感恩的小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听起来似乎很平凡,但平凡中间有真情。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结合教材,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搭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平台,孩子们就会慢慢地成长起来的。
二、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回归儿童生活
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使得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二年级《可爱的小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说,晚上经常听到小区池塘蛙声一片;有的孩子说,看到报纸上有报道,小区内池塘边发现很多蟾蜍两两抱对的奇观。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而介绍的小区又刚好在校园的周边。这么好的资源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我与孩子们一同前往去看个究竟。
在池塘的水草边,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两只抱对的褐色蟾蜍正在产卵。蟾蜍屁股后面,有一条长长的透明带,透明带中的一颗颗黑芝麻状的受精卵,像极了珍珠项链。孩子们很兴奋地用网勺进行捕捞,甚至还有人用手去触摸,喊着:“凉凉的、滑滑的,好像果冻。”有的孩子提出,把这些蟾蜍卵带回学校进行观察饲养。于是,我们学校的生物角就多了一个新的成员,孩子们天天观察、记录着。
我们就是这样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机会,善于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地学习,通过取卵、观察、记录、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慢慢揭开了蟾蜍成长中的许多秘密。
三、设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收获“品德教学”之美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养成适应小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与家长共同创设条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要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评价就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每节课课前5分钟,我都与孩子们玩“进步快车游戏”。首先提出任务和要求:“老师这儿有一辆‘进步快车’,想请有进步的、合格的小学生来当‘小小驾驶员’。‘进步快车’开到哪个同学那里,想请哪个同学上车,‘驾驶员’就要讲出这个同学的一个优点或进步的地方,然后,再由这个同学接着往下开。”一学期下来,我们看到孩子们评价的理由都很充分,如,李木子同学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背书包,爷爷要帮他背,他也不要,坚持自己背,我觉得他进步了;胡睿涵同学一进校门口,看到有纸张、落叶都自觉地捡起来,我要向她学习;李政楠同学,我感冒流鼻涕,他不仅主动给我面巾纸,还帮我把纸巾摊开,我很感激他;张杰荣同学每天上学入校,都对门岗的老师、保安一一问好,放学的时候都要与门岗的老师、保安一一说再见,是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来积极评价同学的行为,成为评价的主人,并把评价转换成自我教育的活动,明确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家长参与评价,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使我们的家长不仅能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而且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社会信息。如,一年级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了,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在此基础上,我激励孩子们争做“我能行”小标兵,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评一评。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能主动完成自己的事情。坚持自己“整理书包”“洗小物件”“清理书桌”“收拾房间”等词语频繁出现在家长填写的评价表里。我结合 “学校三星学生”的奖励机制,开展“班级三星学生”评比,并制定了相关的评价表:集满10颗小星星就可以换取一颗铜星,集满10颗铜星就可换一颗银星,集满10颗银星就可以换一颗金星。金星是由校长颁发的。“三星评比”取得初步的成效,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家长评来督促学生在课后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