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促进科学实验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s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实验操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验是提高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开放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方面需要做好相关器材的整理和分类保管,并且在实验室内设立相关的资料、实验材料、器材以及设备。科学管理器材,纠正实验过程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进行科学实验,真正实践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而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教室就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场所。在科学实验室内进行的主要活动有:教室进行实验时的准备工作、实验的预估测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时以及思维拓展的开放性实验等。想要合理科学高效安排好每个实验,确保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时候安全有效,将实验室的用处发挥到最大,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实验室管理员履行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
  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实验室的管理员需要把进行实验的一切用品准备到位,这里主要包括器材的科学分类以及合理整理归类。在小学每个学期开始上课之前,实验室管理员需要提前把实验器材整理到位,主要是旧器材的清洗以及新进器材的拆封,并且在整理清洗之后对器材的不同用途和正确管理方法进行分类放置,确保器材的安全性。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故障处理与维护
  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该及时统计上报,进行及时的修理和养护,能够修理完好的仪器可以及时投入使用,不能完成修理的仪器就应该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加以注銷。在实验室的卫生环境与桌椅摆放方面,应尽量整洁大方,在实验区域的划分方面应明确清晰。有良好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进入教室的同时就有了学习氛围。
  二、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由于一个班级内的孩子数量众多,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器材种类众多,在器材管理方面就会出现不可预估的问题。如果将使用到的所有器材仪器都摆放桌面上,既杂乱不堪极容易碰倒,还给老师新一轮的器材发放以及器材的回收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增大课堂负担。
  (二)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麻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全部的学生划分成每一个实验小组的同时,指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进行全组人的器材的配合管理以及协调,这样进行试验的同时就拥有了良好的秩序。再者,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准备一定量的器材箱用于归置暂时用不到的器材和仪器,避免了乱扔乱放。每一个类型的器材都有对应的器材箱,这样不仅归置整齐,而且在寻找对应仪器的同时又简单快速。另外,教师需要考虑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问题,并同时进行应对方案的预设,防止在情况发生时手足无措。在保护学生安全的同时确保器材的完整性。由于小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数量和类型都相对较多,所以涉及的实验仪器以及设备使用次数也就相对较多。
  因此,学校为了保证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能够有所收获,且能够长期安全使用。这就要求实验室的管理员切实保证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完好,随时都能进行试验。在管理维护方面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的保养,另外从课程管理方面来说,每次进行实验时都应该进行座位的提前安排以及实验小组组长的指定安排,保证器材的去向明确和有序,统筹进行科学管理。
  三、适当改进并开放科学实验
  适合学生进行的实验才是最好的,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困难,这对于学生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至关重要。老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比对,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方向,与其他老师进行定期的科研讨论,并结合实际经验,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实验的实验课程。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实际的实验结果难免会和课本上的要求有所出入,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调试和升级,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收到实验课程的最优效果,老师应进行反复的实验,为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供有效多样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实验材料。
  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对于学生的上课内容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和试验项目的预设,在学生的时间被占满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没有富裕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实验,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就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由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由此,我们提倡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能够让学生有自由的时间选择自由的实验内容,完成自己的实验成果并进行整理。
  综上所述,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学校需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实验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从一个学校内设置的实验室就能够侧面看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体系的完整程度。进行实验的有关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开发性思维的锻炼和成长,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操作建立起与课本知识的有关联系,提升个人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和进行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人们科学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科学素养的高低逐渐开始影响个人的生活。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提高整个国民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如今在小学教育中开始展开科学教学这一门课程,但是小学教师们对科学教学仍出现不重视的现象。本文将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激发学生们
体育财产权有其特殊性。以此为起点,遵循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平衡的原理,我们通过对体育财产权进行类型化区分,按照正当性评价、法律规范方式和内在价值追求的逻辑路径,在一个综
在新西兰乳品冲击下,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在美国规模化养牛模式误导下,我国养牛业陷入误区。由此,提出我国大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养牛做为支柱,以肉奶两用牛为战略
大自然是最具开放性的环境,也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周边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让自然资源这本“活”教材走进孩子们的一日活动,让孩子们用最生动、最童趣、最真实的方式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枯枝的世界,共享孩子们带来的原生态创意之美。  一、溯本求源,枯枝生花  深秋,凉风瑟瑟,花木凋零,少了春天的活力,少了夏日的兴奋,可依旧挡不住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好奇的眼睛。金灿灿的银杏叶从枝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想有持久不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进行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更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创新的动力  学生的天性之一就是好奇。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紧密结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和他们的身心规律,多策略地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的兴趣,引起他们要创新、想发明的激情与冲动。 
[目的]为了对大额牛与其他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研究以及为大额牛群体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据普通牛溶菌酶(lysozyme,LYZ)基因已知序列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每个学生数学基础、接受能力、认知能力等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教材内容以及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对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  为在小学
“趣”,即“趣味”。“理”,即“理性思维”。打造“理”与“趣”的和谐统一,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努力的。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科学课堂。如果我们对科学课程的理解没有跟上,那么我们的课堂不会发生改变,或者是改变不会多!我们如何来理解课程?其实就是要追寻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  一、对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