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冯 怡
爱情的美丽在于一点新一点旧,一点探索一点寻回,爱到无力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转角,找回那曾经最好的我们。
终于,《欲望都市》又回来了,都市里的女人们蜂拥而至影院,为了那份久违的贴心,更为着她们的故事里总有一个能折射出自己的影子。还记得那首让片中4个女人都动容哭泣的老歌《The way we were》吗,她们的爱情,我们的爱情,曾经都以为完美永远只存于回忆中,过往才是最登对,失去的注定无法对抗。所幸,Carrie终于将Mr.Big等成了Mr.Right,现代童话般让我们重新相信了“Replay”的力量。
重圆的破镜,我们究竟是为了再见昔日的旧情,还是为对方许个美丽的未来?又或是情至岌岌可危时,一件小事却发现对方印刻在心底的烙印之深,深到要靠说分手,才掂量得出他在心中的重量?被人说过太多次的“错过才珍惜”,却为何总是一再被错过?
每一对恋人遇在一起都有一个缘分的理由,怀旧与留恋并不是守在过去的僵化,相反,它恰恰是改变现在胶着状态,或面对不司预知未来的良药。慢下来,想念对方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杯咖啡,甚至一张留言条——你最想和对方重温的是哪一段美好,把它刻在心底,而不是在危难之时,才突然被捡起。
重遇最好的自己,才能许以自己和相爱的人一个最好的未来。
情感与性专栏作家,43岁,居住地:纽约
最初的心动:1998年6月6日,曼哈顿街头没有风,他袭来,帮我捡起散落一地的包中杂物。纽约有太多这样的相遇,我们却因此熟识。
爱的转角:2008年5月30日。他找到了我,对我说:“那么好的公寓,那么好的鞋柜,如果没有好鞋放在里面实在太可惜了。”天哪,他终于明白了。
其实我们在一起充满了若即若离的神秘感,我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称他为“Mr.Big”。可我们要重温的片段却又太多,他驾着马车横穿中央公园送我,他在我和俄罗斯艺术家男友准备定居巴黎时强硬地对我说“你注定是属于纽约的。”在我们成为相互灵魂伴侣的那6年里,我们各自经历着几段感情,却总在最奇妙与最适当的时候相遇。不过,我还是愿意重温那一年我的包在曼哈顿街头打翻的那一幕。而后来他也说,从见到我的那一刻,就明白这辈子肯定会和对方有所交集,只是没想到,会是整10年。
现在,我卖掉了那个堆满衣服和鞋子的小公寓,住进了34层上的大公寓,为了这个公寓的名分,我们决定结婚。其实他完全有能力帮我订到Vera Wang,但他想低调地娶到我。其实我内心也只想穿着一件素雅却高贵得要命的Gucci白裙说“我愿意”,但我们在75或是200个的宾客数上吵翻了。原本计划在图书馆的盛大婚礼,因为他落跑的一句“我不能”,我摔掉了手机,从此,无论是他的电话、传真、EMAIL通通不接,任他满世界地找我,只想忘记他。
我重新开始工作,试图忘掉他。但那些温情的片断却让人难以释怀。他用尽了办法,其实是用尽了真情找我,终于我们鬼使神差地重逢在那间大大的公寓里。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我只属于纽约,而他只属于我。
Linda,会计师,26岁,居住地:都
最初的心动:2003年12月24日,天府广场的烛光圣诞节,两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打塑料榔头仗而遇在一起。Kevin和我相对无言,却好似认识许久。他的微笑与灵气,还有手持蜡烛坐在广场上留下的温情记忆,这辈子不会再有第二次。
爱的转角:2008年5月12日,那一次天崩地裂的震撼,让我们的柔软与想念如此清晰……
开始我们都很矜持,大学刚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我的工作稳定,而心气很高的他却颠沛流离。我们磕磕碰碰了三四年,终于选择了婚姻这个稳固剂,从平凡走向更加平凡。年初,他辞职和朋友创业。希望稳定的我,与他矛盾更大,在山雨欲来前,我们结束了只有8个月的婚姻。
分手后,平凡的生活变成了有些残缺的坚守,我们反而相互牵挂起来。忍不住时会短信传书,如同那个圣诞夜晚的暧昧表达,挂念彼此,却又突破不了那道薄如纸的防线。我知道他事业开始有了起色,整天在这个看上去闲适的城市忙碌。直到一场大地震毫无征兆地发生。
那天中午,当我顺着消防通道跑下16楼时,下意识的动作就是打他的电话,无人接听;打不到车,我跑到半城之外他的住处,依然无人。我开始发慌,不停地在这个城市可能找得到他的地方穿梭。直到我情绪几近崩溃。已经分手的他,竟然是世界轰然倒塌时我最想念的人。
凌晨2点,终于收到他的短信“我在都江堰回成都的路上,惦记你”。那句话和那年广场上的他一样含蓄平淡,但我知道,这是这个不善于表达的男人的真心话,他的意思是“我们复婚吧”。
还是那个广场,依然有烛光,泪海成河的追思会上,依稀又见那年圣诞的真挚眼神。
Shorly,上市公司执行董事,36岁,居住地:上海
最初的心动:1996年7月6日,大学毕业,收拾行囊前夜的告别舞会,他请我跳的那一曲华尔兹。
爱的转角:那个舞技平平却颇有风度的男生,12年之后,竟能在三条街外的写字楼与我重逢。
毕业前的那场告别舞会,因为离别的气氛甚浓,每个人都显得落落寡合。外班的一个男生Yannick走过来请我跳舞,于是这场告别舞会,我竟有了公主的感觉。那么一丝默契的好感,现在回味起来,竟有些初恋的感觉。只可惜,那是最后一场舞会。
第二天的火车站,我北上而他南下。我看得出他的欲言又止,能有勇气请我跳最后一曲,却无法开口要一个通信地址。一年后,我到上海工作,然后到英国读了EMBA,回国靠着闯劲和智慧,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用青春换了事业,却孑然一身,变成为事业而放弃爱情的标本式“女强人”。
只是为了想在内心温情的原点停靠片刻,早已和Yannick失去联络的我,选择了在网络上“人肉搜索”。他的名字并不常见,网上查来查去也只有5个人而已,有一个人的资历简介显示的地方竟然在上海,而且与我的办公室只相隔三条街,最关键的一点是,他竟然留下了EMAIL。于是发信过去,“还记得毕业晚会上陪你跳《当我们正年轻》的那个女生吗?”——隔天早晨,他回信,“当然记得,能再请你跳一曲吗?”
我相信生命中有许多刻意的重逢,但轮舞曲的下一次携手,却依然能记得上一次对视微笑时响起的音乐。
爱情的美丽在于一点新一点旧,一点探索一点寻回,爱到无力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转角,找回那曾经最好的我们。
终于,《欲望都市》又回来了,都市里的女人们蜂拥而至影院,为了那份久违的贴心,更为着她们的故事里总有一个能折射出自己的影子。还记得那首让片中4个女人都动容哭泣的老歌《The way we were》吗,她们的爱情,我们的爱情,曾经都以为完美永远只存于回忆中,过往才是最登对,失去的注定无法对抗。所幸,Carrie终于将Mr.Big等成了Mr.Right,现代童话般让我们重新相信了“Replay”的力量。
重圆的破镜,我们究竟是为了再见昔日的旧情,还是为对方许个美丽的未来?又或是情至岌岌可危时,一件小事却发现对方印刻在心底的烙印之深,深到要靠说分手,才掂量得出他在心中的重量?被人说过太多次的“错过才珍惜”,却为何总是一再被错过?
每一对恋人遇在一起都有一个缘分的理由,怀旧与留恋并不是守在过去的僵化,相反,它恰恰是改变现在胶着状态,或面对不司预知未来的良药。慢下来,想念对方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杯咖啡,甚至一张留言条——你最想和对方重温的是哪一段美好,把它刻在心底,而不是在危难之时,才突然被捡起。
重遇最好的自己,才能许以自己和相爱的人一个最好的未来。
情感与性专栏作家,43岁,居住地:纽约
最初的心动:1998年6月6日,曼哈顿街头没有风,他袭来,帮我捡起散落一地的包中杂物。纽约有太多这样的相遇,我们却因此熟识。
爱的转角:2008年5月30日。他找到了我,对我说:“那么好的公寓,那么好的鞋柜,如果没有好鞋放在里面实在太可惜了。”天哪,他终于明白了。
其实我们在一起充满了若即若离的神秘感,我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称他为“Mr.Big”。可我们要重温的片段却又太多,他驾着马车横穿中央公园送我,他在我和俄罗斯艺术家男友准备定居巴黎时强硬地对我说“你注定是属于纽约的。”在我们成为相互灵魂伴侣的那6年里,我们各自经历着几段感情,却总在最奇妙与最适当的时候相遇。不过,我还是愿意重温那一年我的包在曼哈顿街头打翻的那一幕。而后来他也说,从见到我的那一刻,就明白这辈子肯定会和对方有所交集,只是没想到,会是整10年。
现在,我卖掉了那个堆满衣服和鞋子的小公寓,住进了34层上的大公寓,为了这个公寓的名分,我们决定结婚。其实他完全有能力帮我订到Vera Wang,但他想低调地娶到我。其实我内心也只想穿着一件素雅却高贵得要命的Gucci白裙说“我愿意”,但我们在75或是200个的宾客数上吵翻了。原本计划在图书馆的盛大婚礼,因为他落跑的一句“我不能”,我摔掉了手机,从此,无论是他的电话、传真、EMAIL通通不接,任他满世界地找我,只想忘记他。

我重新开始工作,试图忘掉他。但那些温情的片断却让人难以释怀。他用尽了办法,其实是用尽了真情找我,终于我们鬼使神差地重逢在那间大大的公寓里。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我只属于纽约,而他只属于我。
Linda,会计师,26岁,居住地:都
最初的心动:2003年12月24日,天府广场的烛光圣诞节,两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打塑料榔头仗而遇在一起。Kevin和我相对无言,却好似认识许久。他的微笑与灵气,还有手持蜡烛坐在广场上留下的温情记忆,这辈子不会再有第二次。
爱的转角:2008年5月12日,那一次天崩地裂的震撼,让我们的柔软与想念如此清晰……
开始我们都很矜持,大学刚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我的工作稳定,而心气很高的他却颠沛流离。我们磕磕碰碰了三四年,终于选择了婚姻这个稳固剂,从平凡走向更加平凡。年初,他辞职和朋友创业。希望稳定的我,与他矛盾更大,在山雨欲来前,我们结束了只有8个月的婚姻。
分手后,平凡的生活变成了有些残缺的坚守,我们反而相互牵挂起来。忍不住时会短信传书,如同那个圣诞夜晚的暧昧表达,挂念彼此,却又突破不了那道薄如纸的防线。我知道他事业开始有了起色,整天在这个看上去闲适的城市忙碌。直到一场大地震毫无征兆地发生。
那天中午,当我顺着消防通道跑下16楼时,下意识的动作就是打他的电话,无人接听;打不到车,我跑到半城之外他的住处,依然无人。我开始发慌,不停地在这个城市可能找得到他的地方穿梭。直到我情绪几近崩溃。已经分手的他,竟然是世界轰然倒塌时我最想念的人。
凌晨2点,终于收到他的短信“我在都江堰回成都的路上,惦记你”。那句话和那年广场上的他一样含蓄平淡,但我知道,这是这个不善于表达的男人的真心话,他的意思是“我们复婚吧”。
还是那个广场,依然有烛光,泪海成河的追思会上,依稀又见那年圣诞的真挚眼神。
Shorly,上市公司执行董事,36岁,居住地:上海
最初的心动:1996年7月6日,大学毕业,收拾行囊前夜的告别舞会,他请我跳的那一曲华尔兹。
爱的转角:那个舞技平平却颇有风度的男生,12年之后,竟能在三条街外的写字楼与我重逢。
毕业前的那场告别舞会,因为离别的气氛甚浓,每个人都显得落落寡合。外班的一个男生Yannick走过来请我跳舞,于是这场告别舞会,我竟有了公主的感觉。那么一丝默契的好感,现在回味起来,竟有些初恋的感觉。只可惜,那是最后一场舞会。
第二天的火车站,我北上而他南下。我看得出他的欲言又止,能有勇气请我跳最后一曲,却无法开口要一个通信地址。一年后,我到上海工作,然后到英国读了EMBA,回国靠着闯劲和智慧,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用青春换了事业,却孑然一身,变成为事业而放弃爱情的标本式“女强人”。
只是为了想在内心温情的原点停靠片刻,早已和Yannick失去联络的我,选择了在网络上“人肉搜索”。他的名字并不常见,网上查来查去也只有5个人而已,有一个人的资历简介显示的地方竟然在上海,而且与我的办公室只相隔三条街,最关键的一点是,他竟然留下了EMAIL。于是发信过去,“还记得毕业晚会上陪你跳《当我们正年轻》的那个女生吗?”——隔天早晨,他回信,“当然记得,能再请你跳一曲吗?”
我相信生命中有许多刻意的重逢,但轮舞曲的下一次携手,却依然能记得上一次对视微笑时响起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