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阐释了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列举了改革开放十个方面的伟大成就,表明了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更大奇迹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九条宝贵经验,并强调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体会,把这九条经验进一步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可靠保障和检验标准。
  如何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什么是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呢?从讲话中可以看出,它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
  其一是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此,讲话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其二是改革开放的道路。对此,讲话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出这“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讲话还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其三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对此,讲话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并且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其四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尺度。对此,讲话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以上这些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曾作过大量论述。他说:“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可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内容。
  怎样理解改革开放的可靠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改革开放的可靠保障,可以从以下六点来理解。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另外,坚持党的领导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同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做到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做到既使市场在資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上做到既“摸着石头过河”又进行顶层设计,既试点先行又全面推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这样才能“确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民主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尤其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并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样才能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的格局,推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这样才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六,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宏大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检验标准
  所谓改革开放的检验标准,就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来检验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效果。讲话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这就是说,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政策、决策正确还是不正确,效果好还是不好,标准也只能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凡是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的,就应当坚决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切实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使改革开放持续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可靠保障和检验标准,就一定能战胜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可能遇到的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重要时刻,更是一个开启历史的重要节点。  1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深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
(一)12月,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人潮涌动。  一场以“伟大的变革”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在这里进行。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一个个精致的沙盘模型,铺展开一幅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展品,引人驻足,令人深思。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2018”,这两个普通的数字,对于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象征着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连
(一)1978—2018。  40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大时代的转折中书写了雄浑的乐章,也在亿万人的生活里积淀下深沉的记忆。  北京,三里屯“时光博物馆”。人们冒着寒风排上三四个小时的长队等待参观,甚至专程从海南北上、从异国归乡,只为与过去的生活再次相遇,穿越记忆的隧道、拥抱曾经的梦想。  老照相馆里拍一张立等可取的照片,旧客厅里寻找“新三件”的身影,看看小卖部里那些带着岁月印记的“时尚食品”,听听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2018年注定极不平凡——  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  世事纷繁,应对有力。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稳中有进,书写出大国经济的崭新篇章。  高瞻远瞩 领航掌舵  12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  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1979年7月1日,在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7部法律破茧而出,我国立法工作全面恢复。  “40年,我国的立法工作与改革开放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说,要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立法是把稳定的、成熟的社会关系上升为法,把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0年间民生领域变化之巨、提升之快前所未有。隨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就业和收入分配、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扶贫工作、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增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织密民生保障网到推进脱贫攻坚战,从扩大就
2018年,中国经济风雨兼程,足音铿锵。  “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样判断。  这一年,经济脉动依然强劲:短短1分钟里,就有约7件专利递交申请、约4166位旅客乘高铁出行、约9.4万件快递被寄出签收、约5.1亿元完成移动支付。  这一年,“中国创造”令人惊艳:十送“北斗”创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最快纪录;港珠澳大桥通车入选英国《卫报》“新七大奇迹”;
因为公司贷款比去年增加4000多万元,在浙江省嘉兴闻泰公司副董事长肖学兵的心里烙下印迹;  因为村子甩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在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拉先村村支书潘银节的心里烙下印迹;  因为终于可以开窗自在呼吸新鲜空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三里屯小区居民李丹的心里烙下印迹……  一个个印迹,串起了三大攻坚战在2018年的前行足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
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无声无息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默默无闻的或者说是安全的路;另一条是创造伟大的,独一无二的紫牛之路。  ——赛斯·高汀    从最近媒体报道炒得沸沸扬扬的“钱学森之问”,到安徽高校11位教授联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无不直指当前的教育改革,都谈到了中国教育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一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够培养出大师?  前几天,在我社承办的“20
个税起征点上调,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养老金14年连涨;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户籍管理改革提速,创业门槛越来越低;  学前教育发布指导意见,养老机构有了标准规范,抗癌新药纳入医保报销……  这一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18年,中国经济劈波斩浪,澎湃前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枝叶关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从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