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大唐公主们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跋扈骄奢 为所欲为
  武则天时代,“宗室诸女皆以骄奢相尚”,她们放在嘴头上的一句话是:“所贵于富贵者,得适志也。”——当然这个“志”可不是志气的志,而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为所欲为。
  因是“金枝玉叶”,公主们过着奢靡的生活。《资治通鉴》卷二百四记载:“(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太平(公主)食邑独累加至三千户。”唐朝的惯例是,亲王的食邑不过千户,公主的正常食邑是三百五十户,而武则天给太平公主的经济待遇接近原标准的十倍!到唐睿宗景云初年,更是“加太平公主实封满万户”,这在唐朝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太平公主“田园遍及近甸”,田地庄园不仅多而且都是好地段,同时,她还很有经济头脑,“收市营造诸器玩,远至岭(南)、蜀,输送者相属于路”,做起了买卖,她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记载,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下旨:“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公主并开府,置官属。”国家为七个公主设置了衙门和一套办事班子,其中,太平公主是唐中宗的妹妹,另外的六个公主都是他的女儿。这显然助长了公主们干涉朝政的念头。唐中宗景龙年间,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等宦官,“纵暴不法”,即便有监察官员弹劾他们,朝中大臣也不敢治他们的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被当朝皇帝的女儿安乐公主所宠信。
  公主们飞扬跋扈的例子很多。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中说:“安乐公主、韦温等侵百姓田业”,个别有良心的官吏想为百姓伸张正义,但是,无一例外地遭到趋炎附势的地方官员的打击排挤。并且,安乐公主还打皇宫的小主意——想得到皇城内的昆明池。皇帝老爸虽然宠女儿,但是碍于皇家规矩,没把昆明池给女儿。安乐公主顿时发飙,“在昆明池旁边掘其侧为池,名曰定昆池。”——皇帝老爸你不给我老李家的池子,我就在旁边挖个新的,还一定要胜过那个老池子,就叫“定昆池”,把昆明池给“镇定”住。——皇帝爸爸不但不责怪女儿瞎胡闹,反而带着皇后去参加“定昆池”竣工宴会,还要求百官们写诗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
  要问安乐公主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举个简单例子:正史记载,安乐公主有条已经织好了的裙子,上面绣了花卉鸟兽——这倒不算奇特,奇的是这条裙子在太阳下,在阴凉处,在有光、没光的不同地方,“日中影中各为一色”,这条裙子的价值可想而知。
  觊觎国器 下场可悲
  被老爸深深宠爱的安乐公主政治野心极大,为了让她妈妈韦皇后能像她奶奶一样地掌权,而后,“自为皇太女”——成为女皇帝,她“相与合谋,于饼馅中进毒”,毒死了皇帝老爸。唐中宗至死也不会想到他的“贴心小棉袄”竟然是“毒棉袄”。
  当皇太子李重茂即位后,安乐公主还不死心,试图掀起宫廷政变把她的叔叔(后来的唐睿宗)和姑妈太平公主除掉。但是,安乐公主的势力没斗得过她叔叔的儿子李隆基,被李隆基的势力先行下手。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夜里,唐朝皇宫刀光剑影,“韦(皇)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毒死老爸、怂恿老妈当皇帝的权欲熏心的任性公主就此收场。
  《大唐新语》还记载:“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睿宗朝,军国大事皆令宰相就宅咨决,然后以闻。”也就是说,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个朝代都掌握了赫赫大权。尤其是到了唐睿宗时,朝廷七个宰相,其中“四出其门”。
  太平公主同李隆基联合,一起推翻了安乐公主和韦氏集团,史书评价她对唐睿宗政权“屡立大功……(皇)上常与之图议大政”,很多军国大事都是她决断。她不来皇宫的时候,朝廷遇到突发大事,皇帝就安排宰相直接去公主府请示,而且,“公主所欲,上无不听”,意思是,太平公主想要什么,唐睿宗就给什么;太平公主想怎么做,唐睿宗无不听从。“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于是,想当官的人都去找她,“趋附其门者如市”。她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都被封为王爷。正史用了八个掷地有声的字来描述她的赫赫声威,“居处奉养,拟于宫掖”。——当时的太平公主府不啻于皇宫外的“皇宫”。
  晚年,太平公主还想在皇宫里兴风作浪。李隆基即位后,有大臣弹劾她“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于是,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七月,太平公主势力遭到铲除,“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在查抄太平公主府时,金银堆积如山,奇珍异宝可媲美皇宫大内,她家牧场与圈里的马、羊之类的牲畜,以及庄田菜园里的租金、利息,让一大帮监察官员们忙了好几年还没有忙完,“收之数年不尽”。——可见,太平公主得势的时候,有多任性。
  其实,当时的公主们为了争权夺利,几乎都“各树朋党,更相谮毁”,斗得朝野上下鸡飞狗跳。
  为何如此任性
  唐代公主如此任性,除了时代氛围、个人性格等缘由外,还有几个因素。
  首先,公主任性有些是向父母学的。“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让之孙攸暨……太后潜使人杀其妻而妻之。”——为了给女儿找老公,武则天不惜把人家原来的老婆杀掉空出“位置”来,这样的“任性”让人瞠目结舌!上行下效,女儿想不任性都不可能!
  其次,公主任性是家长惯的。唐中宗的几个公主需要奴仆的时候,直接叫手下到大街上去抓,官员汇报到皇帝那,皇帝爸爸根本就不当回事。于是,在“金枝玉叶”们眼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做的!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家的权力最大,谁也约束不了皇帝,于是,被皇帝视为“掌上明珠”的公主们任性而为,也就自然而然了。
  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大唐盛世公主们的煊赫声势和任性之处,我们再怎么翻查、想象也只是其一鳞半爪而已。但是,正如一句流行语说的那样,人在江湖混,总是要还的,那些任性得离谱的公主们,历史已经给了应有的“回赠”,并以镜鉴后人。
其他文献
我今年88岁了,是河南新密大隗镇陈庄村人。因为家里穷,从小没上过一天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我刚刚14岁,为了躲避抓壮丁,父亲就托远房亲戚周子玉把我安排到洛阳军工被服厂当学徒。  洛阳沦陷,不幸被抓  就在我进厂当“学徒”两年后的1944年,日军围攻洛阳。当时被服厂有员工六七百人,因战事吃紧,厂长领着大部分工人疏散到后方(陕西)去了,留下5名厂干部和我们15名工人协助驻厂警卫部队(因我们是军
现在执行死刑,据说是将死刑犯押到一间屋子打一针就算完事,但是以前可没有这么“人道”。40多年前,一个犯贪污罪的官员,因罪大恶极被执行枪决,整个过程我亲眼所见,至今记忆犹新。  1970年6月的一天上午,我从插队落户的生产队回县城龙安镇(位于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办事。本想下午到街上买了东西就回生产队,谁知刚到街上李家茶馆,就看见衙门口新华书店对面的坡道上聚集了一大堆看热闹的人。我费了很大的劲才钻进人群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与中国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王朝,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有着特殊癖好的帝王,中国大明王朝皇帝朱翊钧,爱财如命,派税监、矿监四处搜刮,是为“明抢”;而埃及最后一位国王法鲁克则是“暗偷”,被称为埃及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扒手国王”。  法鲁克1936年登基,就任埃及国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法鲁克王朝。当时他只是一个16岁的大男孩。法鲁克在位的表现就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一切为所欲为,令人伤透脑筋。他
据新华社讯: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为响应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提出的进一步开展工商界反行贿、反漏税、反欺诈、反盗窃运动的号召,在24日再次召开工商界动员大会,到会的有工商业联合会和各行业同业公会的全体委员、学习组长等1500余人。  会上,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叶雨田报告指出:该市工商界在20多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虽已有17800余件,但这还很不够,差得很远。他说:有些行业甚至还拒绝区人民政府
1953年至1962年,习仲勋(1913-2002,陕西富平人)任国务院秘书长和副总理,一向对工作要求极为严格的周恩来总理,对习仲勋的工作甚为满意。但是,因为《刘志丹》小说案,受到冲击的习仲勋从此被审查、关押,前后长达16年之久。  1977年年底,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部长。1978年年初,习仲勋委托夫人齐心到中组部找胡耀邦申诉。胡耀邦当时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忙。但当他听说齐心来访时,立即专门听取了齐
“南元”是清代科举的特产。当时规定,外省人可以应试顺天(北京)乡试,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像现在考北大、清华,北京比湖南等南方省份低很多分一样,第一名解元只在直隶省内选取,会读书的南方人,考得再好也只能屈居第二。为了安慰南方学子,清王朝创造了“南元”这个罕见的词儿,用来指称顺天乡试的第二名。  道光二年(1822),即将而立之年的魏源,有幸中了“南元”,迈出了科举路上最闪光的一步。各位考官对魏源“南
毛泽东时代不是农民的理想归属  改革开放最开始从农村开始,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农民太苦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解放前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少原本自然条件就差的地区,农民生活甚至还不如解放前,所谓集体经济早就垮了。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根据地出来的老干部回根据地去考察,他们回来报告称,那里多数村子连集体财产都找不到,穷得一塌糊涂。不少老干部谈起老区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感慨不已,甚至很痛心。因
2005年冬天,父亲走了,那时他已92岁。虽说人生百年难几,我仍希望他能再挨9年。那样的话,2014年9月3日,就能亲眼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肯定能带着抗日老兵应得的尊严和荣耀离开了。可是父亲没有给我留一句话,就突然走了。我从京城匆匆赶回,已是阴阳两隔。10年来,当我逐渐知晓父亲生前从未提及的从军抗日经历,更是愧疚万分,自责不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父亲走的时候,只留下
学生争取温饱游行  晴朗的天空,只挂着稀薄的片片散云,太阳晒在身上,使人有些发痒,这却已是春天了,然而还有被阻在春天门槛外的人们呢!不是吗!他们要争取“温饱”。  “为了活命,我们要游行,我们要请愿!”这是从青年学生们口里发出来的呼声,这声音感动了每个有良心的人。  游行队伍到处,市民争看,这是一幕最现实的“生活悲剧”,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此刻的重庆。历史上值得一记的“学生生活”。  重庆大学训导长侯
鲁迅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教子方式与众不同,今天读来,依然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有一回,在吃饭的时候,儿子海婴听说已经预购了马戏团的票,有狮子老虎大象的表演,当时心花怒放,晚上就一直不肯睡觉,等待父母带着自己去看马戏。但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见父母来叫自己,后来才知道,原来鲁迅考虑到这些节目多为猛兽表演,而且是在深夜临睡之际,怕小海婴受到惊吓,所以就和许广平偷偷地从后门走了,而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