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30-02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解析,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教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由于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比小学阶段明显增强,能够对各种观点作理论的思辨,不再轻易接受别人的或书上的言论。同时,由于意识的形式逻辑思维的有效性和深刻性,他们急于用这些新的认知工具来重新审视和寻找客观规律。因此,初中生一般求知欲十分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對一些深奥神秘的现象也希望了解一二。物理学本来就是具有实践、创造特点的学科,物理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分析能力外,更应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特点,在初中物理过程教学中我们应适当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造力。
  那么,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以下笔者介绍自己的一些做法。
  1夯实基础,为创造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是创造力构成的一个方面,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构建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认知冲突途径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学习物态变化时,笔者通过回忆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冻雨的情景引入。如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时,笔者通过播放不遵守安全用电守则而造成事故的视频或图片引入,等等。如讲解物理规律时,笔者要求学生注意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如欧姆定律I=U/R,我们要注意I、U、R三个量都是对应同一导体同一状态而言的,即具有同一性和同时性,另外,要注意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不随电流和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又如电功率公式的两个推论P=U2R和P=I2R都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把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解决电学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识别电路,然后根据灵活选择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规律解决问题。又如解决浮力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弄清物体是处于漂浮、悬浮还是沉底状态,或者是处在上浮抑或下沉的过程,再灵活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和相关公式解决。
  2实验教学中重视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是实验教学中创造教育的重要目标。物理实验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如八年级下册第29页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在完成本实验后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本实验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本实验如果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又该怎样进行?”“给你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一只电压表和一只定值电阻,怎样测量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给你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怎样测量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各自的方案。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3利用“想想做做”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创造能力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编者设计了“想想做做”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编者设计了大量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在小实验小制作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学生就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从仪器的设计、制造,实验步骤的方法和意义,到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亲自完成,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八年级下册第80页的“让线圈转起来”,笔者先在课堂上演示预先制作好的“小小电动机”,不少学生发出了“真神奇啊”的惊叹声,自然而然,学生内心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接着,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制作一台“小小电动机”。这个制作的成功与否由于受材料、摩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同时,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制作,诸如如何调节电动机转速,如何改变电动机转向、换向器的作用等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已经牢牢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4在习题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答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灵活地掌握各知识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之目的。近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不乏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题,教师可把它们精选出来,在习题教学中灵活使用。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R2的阻值是10Ω,开关闭合后,通过电阻RR2的电流是0.5A。
  (1)请参考下面方框内的示例,自主设问并解答2个相关物理量(所求的量不能与示例相同)。
  (2)若通电时间为10s,求这段时间内电流所做的总电功。
  简析:此题为开放型计算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试题让学生直接参与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
  例2:给你如下器材:玻璃杯,水,硬纸板,矿泉水瓶,水槽,广口瓶,浸有酒精的棉花球,剥了壳的熟鸡蛋,酒精灯,火柴,塑料吸盘,挂钩,请选择所给器材设计三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写出所选器材,主要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简析:此题为开放型设计题。实验器材已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完全开放,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充满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的劳动闪现人格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模式,而创造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达到,它既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又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其他文献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产科常见而特有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可以出现抽
【摘要】中职校大多开设了PhotoShop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存在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的现状。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模块化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貼合社会需求、运用“范例引导”法、模仿与创作相结合以及photoshop教学过程要注重成效的五种教学方法对Photoshop课程进行了新的教学探索,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范例引导  【
目的:IL-1β是否通过激活TGF-β1/ILK信号通路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大黄素是否通过抑制TGF-β1/ILK信号通路而抑制IL-1β诱导的TEMT。 方法:1.将
【摘要】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大量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需要记忆,而记忆量的增大必将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巧用数字强化记忆、编写诗歌帮助记忆、利用图表比较实现对比记忆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联想、归纳、直观、快乐的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有效记忆。  【关键词】记忆;记忆力;学生;记忆效果 【中图分类号】C43 【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28-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生成。教育中是否注重对
【摘要】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处于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教师的掌控和牵引中完成,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