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中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的体现,对当代中学生有重要意义,国学在中学语文中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文化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借鉴能力,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国学在语文教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语文教材;文化传统;教育价值
【中国分类号】G43
一、国学概念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炸开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开始,欧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当时国人称西方文化为“西学”,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便被称为“国学”。最近这几年,“国学”一词经常在一些报纸、杂志、电视等各媒体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国学堂相继出现。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说明我们国人对国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国学的定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国学的经世致用,一种是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虽然他们对国学的认知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国学,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在民族文化中具有一种潜在的情感色彩和价值评价,是与民族的、国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思维成果和高尚精神的再现,经学以及诸子百家之学皆归于其中。“国学”记录以往,开启后来,丰富中华文化。“国学”的核心问题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物质载体,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语文教材选文的文化传承功能做过较为深入思考的有很多作家与学者,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从文言作品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该功能的。他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语文教材,特别是当中经典的选文,应该肩负起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
1、国学在语文中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文化价值观
国学经典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的道理,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朗读、背诵国学经典时,收获到的不只是对其外在语言、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学经典的语言表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对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价值判断基础。
2、国学在语文中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借鉴能力
从国学经典教材中学习领会到内在思想蕴涵、艺术韵味和逻辑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地指导作用。借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一种较高的能力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或技能的转化和吸收。借鉴能力具有模仿的性质,但又有较高价值的创新,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之一。
3、国学在语文中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古今人物等常识,应有尽有,当中诸多知识和道理的组合都是条理有序,义理、典故穿插出现,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并且这些都富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所关注的都是苍生百姓、社稷江山等重大社会人生问题,其境界之大,视野之开阔,关注之深切,都是非常值得今天学生阅读的。这些国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些典故还可以在写作中应用和体现。
由此可见,国学内容在语文教科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意义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体现
现在的中学生名著读的越来越少,人文教育严重缺乏。一个学生自小学到高中,接受十二年的语文系统学习,却没有学会读书。据调查,有相当的学生不读文学名著,只看教科书和参考书。经典文化是人文素养的主要来源,最近几年的中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文学名篇和古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尤其在古诗文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古诗文方面已有较好的体现。但是从教科书选文的总体上看,台湾语文课本国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陆语文教材范文选编要求“文质兼美”,概念比较笼统,台湾国文教材范文选编提出的“语文训练、精神陶冶、文艺欣赏兼具”则紧贴“培养语文能力、增进文化常识、提高思想水平”的教学任务,让教材、教学和任务构成完备的体系。所入选的范文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文化背景,囊括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等。其编排和选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国文学习,充分发挥了作为“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功能。
四、国学的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高尚精神的再现,我们要通过国学教育来传播国学,通过教育来复兴国学。国学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其文学和文化的成分,更是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厚资源,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此外,还具有众多的当代教育价值,最为显著的,是它对中华的认识价值、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人格精神的培育价值。
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蒙养教材,四书五经,管子、老子和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这些人留下的典籍,还有儒、墨、道、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观点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尤其四书五经,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国学基本知识。所有的这些当时都是为了学习为人和处事的。全部“四书”给了我们进德、修业和修己的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荣胜.国学是什么[M].华夏出版社,2011
[2]蔡富清编选:《朱自清选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3]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教研视点2006,5
[4]刑颖.反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J].湘潮,2007
[5]王素贞.小学语文中的国学及其当代教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9,4
关键词:国学;语文教材;文化传统;教育价值
【中国分类号】G43
一、国学概念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炸开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开始,欧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当时国人称西方文化为“西学”,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便被称为“国学”。最近这几年,“国学”一词经常在一些报纸、杂志、电视等各媒体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国学堂相继出现。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说明我们国人对国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国学的定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国学的经世致用,一种是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虽然他们对国学的认知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国学,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在民族文化中具有一种潜在的情感色彩和价值评价,是与民族的、国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思维成果和高尚精神的再现,经学以及诸子百家之学皆归于其中。“国学”记录以往,开启后来,丰富中华文化。“国学”的核心问题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物质载体,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语文教材选文的文化传承功能做过较为深入思考的有很多作家与学者,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从文言作品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该功能的。他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语文教材,特别是当中经典的选文,应该肩负起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
1、国学在语文中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文化价值观
国学经典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的道理,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朗读、背诵国学经典时,收获到的不只是对其外在语言、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学经典的语言表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对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价值判断基础。
2、国学在语文中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借鉴能力
从国学经典教材中学习领会到内在思想蕴涵、艺术韵味和逻辑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地指导作用。借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一种较高的能力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或技能的转化和吸收。借鉴能力具有模仿的性质,但又有较高价值的创新,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之一。
3、国学在语文中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古今人物等常识,应有尽有,当中诸多知识和道理的组合都是条理有序,义理、典故穿插出现,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并且这些都富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所关注的都是苍生百姓、社稷江山等重大社会人生问题,其境界之大,视野之开阔,关注之深切,都是非常值得今天学生阅读的。这些国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些典故还可以在写作中应用和体现。
由此可见,国学内容在语文教科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意义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体现
现在的中学生名著读的越来越少,人文教育严重缺乏。一个学生自小学到高中,接受十二年的语文系统学习,却没有学会读书。据调查,有相当的学生不读文学名著,只看教科书和参考书。经典文化是人文素养的主要来源,最近几年的中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文学名篇和古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尤其在古诗文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古诗文方面已有较好的体现。但是从教科书选文的总体上看,台湾语文课本国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陆语文教材范文选编要求“文质兼美”,概念比较笼统,台湾国文教材范文选编提出的“语文训练、精神陶冶、文艺欣赏兼具”则紧贴“培养语文能力、增进文化常识、提高思想水平”的教学任务,让教材、教学和任务构成完备的体系。所入选的范文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文化背景,囊括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等。其编排和选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国文学习,充分发挥了作为“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功能。
四、国学的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高尚精神的再现,我们要通过国学教育来传播国学,通过教育来复兴国学。国学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其文学和文化的成分,更是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厚资源,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此外,还具有众多的当代教育价值,最为显著的,是它对中华的认识价值、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人格精神的培育价值。
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蒙养教材,四书五经,管子、老子和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这些人留下的典籍,还有儒、墨、道、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观点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尤其四书五经,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国学基本知识。所有的这些当时都是为了学习为人和处事的。全部“四书”给了我们进德、修业和修己的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荣胜.国学是什么[M].华夏出版社,2011
[2]蔡富清编选:《朱自清选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3]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教研视点2006,5
[4]刑颖.反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J].湘潮,2007
[5]王素贞.小学语文中的国学及其当代教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