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工作
  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學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耪样模仿法
  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学生思想状况,论述学生有一个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及体育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品质 培养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大多数独生子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仅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人生长足发展的基础,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关键词: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发展  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
摘要:人们常说“眼睛是打开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情感无论再怎么样掩饰,终会通过其眼神流露出来。自古以来,文人喜好谈论琴棋书画,似乎一直都在寻求一种境界,那境界往往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可遇而不渴求,其实那就是在探讨一种意境,寻求一种神韵。正如我们习惯以一个人的眼睛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无论他表现出怎样的镇定或不安,是悲是喜,皆于眼神之中。眼神,人之情感的发源地。  关键词: 舞蹈动作 思想情感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作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开放型 阅读教学  本文着重从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语文阅读环境;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几大方面来讲解语文阅读教学。  一、开放型语文阅读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
摘要: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天真无邪,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的时候,不受任何的约束。因此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是,由于成人的过多干涉,儿童的种种好奇、兴趣和愿望、尝试与探索,不但得不到心灵上的满足,而且遭到不必要的制止和呵斥。不给孩子问为什么的机会,长此以往儿童天生所俱有的创造性想象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被扼杀,变为被动地想象,从而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因此,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力
摘要:作为我们的母语的汉语,无疑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改变“重数理化,轻文史地”的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语文 有效性教学  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效性是指
摘要: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创新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探索创新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