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外国歌剧咏叹调、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歌曲以及流行歌曲四种声乐体裁中的钢琴伴奏特色进行了论述,阐述了钢琴伴奏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价值;外国歌剧咏叹调;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歌曲;流行歌曲
钢琴演奏的魅力是巨大的,我们会喜欢听钢琴独奏曲,比如,肖邦、李斯特、贝多芬、莫扎特等的钢琴作品。他们由于个人性格和所处时代地域的不同会写出不同风格的曲子,或欣喜,或悲伤,或激动,或消沉。我们会用心去感受作曲家用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我们会热爱钢琴,热爱钢琴艺术。有些人喜欢声乐,会去听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等,体会另一种音乐的表达——人声。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介于钢琴和声乐之间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个体呢?它就是钢琴伴奏。很多声乐作品会用钢琴作为伴奏,尤其是外国艺术歌曲。而在钢琴伴奏中所体现的钢琴艺术价值之高作用之大不容忽视。
一、外国歌剧咏叹调的钢琴伴奏
外国歌剧咏叹调演唱中,伴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采用交响乐队伴奏,但这是规模比较大的演出或音乐会,而在一般情况的演唱中则会采用钢琴来演奏钢琴缩编谱同声乐演唱者进行合作,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声乐独唱音乐会,就是这种情况。这就要求钢琴的演奏效果要起到整个交响乐队伴奏的作用。除了演奏者的技术之外,钢琴宽广的音域和富有戏剧性变化的音色更决定了它能做到。低音区辽阔厚重的音色可以模仿大提琴、巴松、低音鼓,高音区明亮细腻的演奏效果决定了它可以代替小提琴、短笛的位置,朦胧的琶音也以令一种方式诠释了竖琴的魅力……
19世纪,就有一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试图在钢琴上模仿器乐及交响乐的声音效果,他就是李斯特。当然,他是作为写钢琴曲而这样尝试,但这毕竟有力的地明了钢琴的表现能力——用两只手代替几十件乐器的能力。
在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弄臣》当中,有一首男中音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其伴奏旋律尖锐节奏紧凑,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丝毫不减其气势。戈莱托的愤怒、悔恨以及对大臣们的控诉,除了演唱者的诉说之外,钢琴伴奏给予听众另一种方式的解释。
二、外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对于外国艺术歌曲,我们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了解。因为作为美声学习者,一般都是从比较简单的外国艺术歌曲入手学习的,而不是难度较大的歌剧片段。“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由于艺术歌曲篇幅短小、抒情性强、表达感情细腻,所以,都采用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声部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技巧,而且还要求其将歌曲的意境充分的表现出来,以烘托气氛更好的带动演唱者。其演奏声部会采用复杂多变的节奏型,或松或紧,或疏或密,来塑造形象营造意境,如《菩提树》;也会采用与声乐旋律三度叠置的旋律进行,以形成良好的和声效果,如《小夜曲》;另外,其前奏和间奏细腻精巧的写作与处理在声乐演唱间歇期间填充进来以一种异样的音色和语气诉说更是让听众感受到了人声演唱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表达形式,有时它更让人感动,如《魔王》《鳟鱼》《摇篮曲》。
三、中国歌曲的钢琴伴奏
中国歌曲,如歌剧选段、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等,其钢琴伴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气势恢弘的歌剧片段和艺术歌曲的意境塑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钢琴伴奏,尤其是前奏的铺垫。好的前奏加上优秀的演奏者会先把听众带入到歌曲写作的那个年代那个背景。
钢琴流水般的琶音烘托出的气氛让人忍不住想随琴而和。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紧打慢唱的配合形式并不少见,但钢琴那细腻轻盈如流水般的伴奏织体形式,仿佛将舞台上的歌者带到长江头,衬着身旁潺潺的流水声唱到“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四、流行歌曲的钢琴伴奏
说到流行歌曲,大家会想到,其伴奏乐器运用最多的自然是钢琴和吉他了。钢琴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乐器,尤其是运用到抒情流行歌曲的伴奏中,便更显示出它能刚能柔撼人心弦的特性与魅力。
就伴奏和旋进行来说,一般是一、六、四、五级运用较多,有时也会加入二级和三级。但这毕竟是基本音级上的和旋,如果需要,也会使用重属和旋及附属和旋,甚至拿波里六和旋等,这就出现了升4、升5、降6、降7等变化音。尤其是钢琴那伸缩性强富于变化的音色更能完美地演绎和弦,造成特殊的听觉效果。
当然会有很多歌曲不适合用钢琴伴奏,比如节奏很快风格很火爆的说唱歌曲。但不可否认的是,钢琴营造特殊意境氛围的能力的确很强。在林俊杰的抒情慢歌《不懂》中,钢琴伴奏贯穿全曲,并且没有使用任何一种其他乐器,只有人声和钢琴声。钢琴委婉动听的前奏引出林俊杰富有特质的音色,再普通不过的柱式伴奏平稳进行,并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推动音乐前进,而后随着情绪和和旋的变化有一些节奏型的变化,直至把歌曲推向高潮。间奏,钢琴一段流畅抒情的Solo堪称经典,那种特殊的音响效果与情绪意境更是其他乐器演奏所不能代替的。最后,尾声一段上行琶音结束了全曲,而留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回味。
钢琴是一件伟大的乐器,它很深奥,也很迷人,即使作为伴奏乐器也是那样出色,而从中所体现的钢琴艺术价值也是那样珍贵。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价值;外国歌剧咏叹调;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歌曲;流行歌曲
钢琴演奏的魅力是巨大的,我们会喜欢听钢琴独奏曲,比如,肖邦、李斯特、贝多芬、莫扎特等的钢琴作品。他们由于个人性格和所处时代地域的不同会写出不同风格的曲子,或欣喜,或悲伤,或激动,或消沉。我们会用心去感受作曲家用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我们会热爱钢琴,热爱钢琴艺术。有些人喜欢声乐,会去听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等,体会另一种音乐的表达——人声。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介于钢琴和声乐之间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个体呢?它就是钢琴伴奏。很多声乐作品会用钢琴作为伴奏,尤其是外国艺术歌曲。而在钢琴伴奏中所体现的钢琴艺术价值之高作用之大不容忽视。
一、外国歌剧咏叹调的钢琴伴奏
外国歌剧咏叹调演唱中,伴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采用交响乐队伴奏,但这是规模比较大的演出或音乐会,而在一般情况的演唱中则会采用钢琴来演奏钢琴缩编谱同声乐演唱者进行合作,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声乐独唱音乐会,就是这种情况。这就要求钢琴的演奏效果要起到整个交响乐队伴奏的作用。除了演奏者的技术之外,钢琴宽广的音域和富有戏剧性变化的音色更决定了它能做到。低音区辽阔厚重的音色可以模仿大提琴、巴松、低音鼓,高音区明亮细腻的演奏效果决定了它可以代替小提琴、短笛的位置,朦胧的琶音也以令一种方式诠释了竖琴的魅力……
19世纪,就有一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试图在钢琴上模仿器乐及交响乐的声音效果,他就是李斯特。当然,他是作为写钢琴曲而这样尝试,但这毕竟有力的地明了钢琴的表现能力——用两只手代替几十件乐器的能力。
在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弄臣》当中,有一首男中音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其伴奏旋律尖锐节奏紧凑,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丝毫不减其气势。戈莱托的愤怒、悔恨以及对大臣们的控诉,除了演唱者的诉说之外,钢琴伴奏给予听众另一种方式的解释。
二、外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对于外国艺术歌曲,我们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了解。因为作为美声学习者,一般都是从比较简单的外国艺术歌曲入手学习的,而不是难度较大的歌剧片段。“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由于艺术歌曲篇幅短小、抒情性强、表达感情细腻,所以,都采用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声部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技巧,而且还要求其将歌曲的意境充分的表现出来,以烘托气氛更好的带动演唱者。其演奏声部会采用复杂多变的节奏型,或松或紧,或疏或密,来塑造形象营造意境,如《菩提树》;也会采用与声乐旋律三度叠置的旋律进行,以形成良好的和声效果,如《小夜曲》;另外,其前奏和间奏细腻精巧的写作与处理在声乐演唱间歇期间填充进来以一种异样的音色和语气诉说更是让听众感受到了人声演唱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表达形式,有时它更让人感动,如《魔王》《鳟鱼》《摇篮曲》。
三、中国歌曲的钢琴伴奏
中国歌曲,如歌剧选段、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等,其钢琴伴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气势恢弘的歌剧片段和艺术歌曲的意境塑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钢琴伴奏,尤其是前奏的铺垫。好的前奏加上优秀的演奏者会先把听众带入到歌曲写作的那个年代那个背景。
钢琴流水般的琶音烘托出的气氛让人忍不住想随琴而和。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紧打慢唱的配合形式并不少见,但钢琴那细腻轻盈如流水般的伴奏织体形式,仿佛将舞台上的歌者带到长江头,衬着身旁潺潺的流水声唱到“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四、流行歌曲的钢琴伴奏
说到流行歌曲,大家会想到,其伴奏乐器运用最多的自然是钢琴和吉他了。钢琴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乐器,尤其是运用到抒情流行歌曲的伴奏中,便更显示出它能刚能柔撼人心弦的特性与魅力。
就伴奏和旋进行来说,一般是一、六、四、五级运用较多,有时也会加入二级和三级。但这毕竟是基本音级上的和旋,如果需要,也会使用重属和旋及附属和旋,甚至拿波里六和旋等,这就出现了升4、升5、降6、降7等变化音。尤其是钢琴那伸缩性强富于变化的音色更能完美地演绎和弦,造成特殊的听觉效果。
当然会有很多歌曲不适合用钢琴伴奏,比如节奏很快风格很火爆的说唱歌曲。但不可否认的是,钢琴营造特殊意境氛围的能力的确很强。在林俊杰的抒情慢歌《不懂》中,钢琴伴奏贯穿全曲,并且没有使用任何一种其他乐器,只有人声和钢琴声。钢琴委婉动听的前奏引出林俊杰富有特质的音色,再普通不过的柱式伴奏平稳进行,并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推动音乐前进,而后随着情绪和和旋的变化有一些节奏型的变化,直至把歌曲推向高潮。间奏,钢琴一段流畅抒情的Solo堪称经典,那种特殊的音响效果与情绪意境更是其他乐器演奏所不能代替的。最后,尾声一段上行琶音结束了全曲,而留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回味。
钢琴是一件伟大的乐器,它很深奥,也很迷人,即使作为伴奏乐器也是那样出色,而从中所体现的钢琴艺术价值也是那样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