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高手——星尾兽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tr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恐龙家族中,有一群奇特的家伙将防御做到了极致,它们就是甲龙。甲龙不仅身披坚硬的铠甲,尾巴上还有骨锤。

  在哺乳动物中,有一种与甲龙颇为相似的动物,那就是同样擅长防御的星尾兽。
挥动“狼牙棒”的星尾兽

  30万年前,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两只星尾兽正在用尾巴奋力地捶打对方,发出“咚咚”的闷响声。
  随着春季的到来,星尾兽变得躁动不安起来,特别是雄性星尾兽,它们异常好斗。星尾兽之间的战斗不同干其他动物:它們会挥舞着尾巴上带刺的锤子击打对方的身体。虽然击打的力量很大,但是凭借坚硬的外壳,挨打的一方完全能够抵挡得住,因此不会出现重伤或死亡的情况。
  正在那两只星尾兽争斗的时候,几只未成年的刃齿虎走了过来。刃齿虎嘴中长长的犬齿发出一道道寒光。危险近在眼前,那两只星尾兽立即停止打斗,四脚一缩,趴在地上,进入了被动防御状态。
  刃齿虎围着那两只星尾兽转起了圈,发现根本无从下口!这时,一只刃齿虎以后肢站立,前爪抓住其中一只星尾兽的外壳想将它推倒。但是,星尾兽很重,几乎是纹丝不动。另一只刃齿虎好奇地将鼻子凑近星尾兽的尾巴想一探究竟,没想到星尾兽的尾巴突然挥动起来,差一点儿碰到刃齿虎的脑袋。看着趴在地上的星尾兽,刃齿虎知道它们并不在自己的“菜单”上,只好转身离开,去别处觅食了。

真假雕齿兽


  19世纪初,人们在南美洲发现了星尾兽的化石并将化石运到英国,交给了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看过长长的棒状尾巴化石之后,欧文发现这种动物与雕齿兽非常相似,于是将它归入雕齿兽科,并将其命名为棒尾雕齿兽。
  侣74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尔曼·布尔迈斯特在对棒尾雕齿兽的尾巴化石进行研究后指出,这是一个之前没有发现过的全新物种,于是将其命名为星尾兽。星尾兽的学名(拉丁名)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杵(chǔ)状的尾巴”,至于其中文译名,则是参考了其尾巴的独特外形。

甲衣与“狼牙棒”


  星尾兽的体形较大,算上它的长尾巴,成年个体的平均长度超过3.5米,和一辆家用轿车一样长。成年星尾兽高约1.5米,体重在1.5吨左右。
  星尾兽身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身几乎将整个身体包裹起来的甲壳。甲壳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上千片小甲片拼接而成。这具厚重的甲壳为星尾兽提供了绝佳的保护。星尾兽的甲壳近似圆形,前部微微隆起,古生物学家推测其隆起之下是类似于骆驼驼峰的结构,用来储藏脂肪。
  星尾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长尾巴。不过,长尾巴并不是由一节节尾椎骨拼接而成的,而是一根又粗又长的骨棒,骨棒末端有许多圆形凹坑。古生物学家推测,凹坑上面曾经长有突起的角质结构。如果星尾兽的尾巴末端长满尖长的角质刺,那它的尾巴就是一根“狼牙棒”,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与巨大的甲壳和长尾巴相比,星尾兽的脑袋又小又短。不过,其头骨厚重,具有不错的抗打击能力。除了脑袋,露在甲壳外面的还有四只大脚。从外形上看,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星尾兽的运动能力并不强。即便如此,星尾兽依然能够用后肢支撑起整个身体,以便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取食长在高处的植物。

逝去的“移动城堡”


  星尾兽就像是一座攻守兼备的微型移动城堡。依靠着完善的防御结构,星尾兽在南美洲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星尾兽大约出现于200万年前的更新世。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星尾兽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北部的大查科平原,化石分别来自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
  在星尾兽活跃的时期,南北美洲之间的路桥出现了,生活在北美洲的众多猛兽强势南下,给南美洲的原生动物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场生存大战中,许多动物灭绝了,星尾兽却幸存了下来。面对短面熊、刃齿虎等来自北方的猛兽,星尾兽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
  看到星尾兽狼牙棒一般的尾巴时,很多人肯定会以为那是杀伤力巨大的防御武器——尾巴总重量超过40千克,左右摆动的时候,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尾巴末端还有流星锤一般的角质尖刺结构。
  但是,古生物学家对星尾兽进行仔细研究后,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星尾兽是不会用尾巴攻击肉食动物的。
  这是因为星尾兽的尾巴并不是由尾椎骨连接而成的,所以灵活度十分受限;星尾兽的视力也很差,无法有效捕捉移动目标并用尾巴进行准确打击。
  那星尾兽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观察星尾兽的背甲时,古生物学家注意到了那些因遭受强力打击而形成的凹陷,而凹陷的尺寸恰恰与星尾兽尾巴的外形吻合。原来,星尾兽的尾巴是用来击打同伴的。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雌性星尾兽的青睐啦!

  一万年前,随着更新世冰期的结束,南美洲的环境发生了剧变,大型动物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与此同时,人类对大型动物的捕杀也加速了它们消失的速度,星尾兽同样难逃厄运。
  古生物学家注意到,进入全新世之后,星尾兽的体形竟然在不断增大,一具来自8000年前的个体显示,其体重达到1.9—2.4吨。不幸的是,变大的体形也无法阻挡其灭绝的命运。
其他文献
爷爷曾经对我说:“我外公家门口有一棵木瓜树,我们小时候经常爬上去玩儿。木瓜的果实像梨一样,一到秋天,就会变成金黄色,还特别香。”  不过,我好奇的是,爷爷的外公明明是北方人,为何家门口会有木瓜树呢?木瓜不是南方的常见植物吗?后来,我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看到了木瓜树,心中的疑团才逐渐解开。木瓜与《诗经》  木瓜是蔷薇科木瓜海棠属的乔木,高可达10米。木瓜的叶片是椭圆卵形的,叶片的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
期刊
植物的根系有哪些作用?  1.吸收和输导作用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枝和叶。就像我们每天要补充各种营养一样,植物也需要这些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植物根系吸水过程示意图  2.固着和支持作用  植物的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牢地固着在土壤中,无论是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防护林,还是沿海地区的“海岸衛士”——红树林,都向我们展示了根系的强壮与坚韧。
期刊
收集浮木  浮木是漂浮在海上,最终被冲上岸的木头。浮木上总有些小洞,是被食木动物们咬出来的。  收集浮木的最佳时机是在退潮时或在暴风雨之后,这时候浮木被海水冲到了岸边。  有了浮木,你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做。做一艘浮木船  首先,你要找到一块好浮木,作为主船体。这块浮木最好长而细,底部平,这样就不会在水里翻船。  接着,找一根长而细的木杆作为桅杆。找一个大人帮你在浮木中间凿一个洞(不要把木头凿穿了
期刊
什么是垃圾分類呢?垃圾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自从北京推行垃圾分类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就说我居住的小区吧!以前,各种垃圾都堆放在楼门口的一个大垃圾桶里,垃圾经常多得放不下,大家便干脆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周围。每次从垃圾桶附近路过,都会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夏天还会招来蚊虫,大家都绕道走。可是,自从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以后,大家有了很
期刊
摘 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养老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养老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在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以培养养老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关键词:校政企合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4-7  作者简介:陈琦(1981),女,天津市人
期刊
摘要:因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比于中东部发达地区,新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语教育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石,有助于新疆各族人民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增加实际经济收入,增进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等。  关键词:新疆各族人民;双语教育;美好生活  收稿日期:2018-03-04  作者简介:李
期刊
如米从来没有和一个陌生雌性这样近距离地说过话。刚才还口若悬河的他,脸突然就一路红到了尾巴上,好像又遇到新的天敌,启动了新的保护色。他的脑袋不住地躲闪着兰叶明媚的眸子,眼睛却控制不住地被定在对方美丽的脸颊上,嘴里吭哧吭哧地说道 :“当,当然可以。我,我叫如米。”  “如米,哦,听上去就是个很有理想的名字呢。”兰叶闪动着一双大眼睛。  “嗯,还行吧。”如米有些不好意思。  他还没有听谁赞美过自己的名字
期刊
“垃圾”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呢?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宋朝,就已经有“垃圾”一词了。  曾经,在一个下雨天,我和妈妈经过二环边的一个垃圾站,只见垃圾混装在一起,周围污水四溢,发出刺鼻难闻的气味,行人纷纷掩鼻而过。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多垃圾可怎么处理呀!为什么我们还不推行垃圾分类呢?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垃圾问题呢?  我曾在中国科技馆里做过一个称重的小实验,印象特别深刻:北京市每人每天的生活
期刊
清明节假期,霍铁和老爸去西南部旅游。几天来,旖旎的风光让父子二人流连忘返。假期有限,今天游览了野象谷之后,旅程也基本宣告结束。由于错过了城际客车,老爸只好高价租了一辆出租车赶往机场所在的城市。路程不近,今天是赶不到了,只得在路上住一宿了。  汽车在山路上缓慢行进。“前方一公里到达洗象池……”导航仪里传出了温柔的女声,听到这里,老爸睁开眼问道:“洗象池?这是什么地方?”  “之前是个小景点。”司机师
期刊
在历史上,永动机一直被人们讨论和研究,在人们的想象中,它可以不停地自动运动,而且还可以举起重物等,做一些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永动机终究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中,现实中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我们虽然制造不出永动机,但是不借助马达和电源还是能够做出一些自动化的机械小装置的。本期,我们就用塑料瓶做个可以自动循环的小水车,非常有趣,一起来试试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