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理念通常称为师本教育,在现阶段许多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坚持沿用。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生本教育理念,并逐渐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就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做全方位的探析。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语文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66-01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主持开展了中国的生本教育理念,这个课题带动了整个课程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生本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快乐的发展。
一、生本教育的优势
1.生本教育善于抓住学生的定位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定位,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定位更加的明确。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设计出能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来。过去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这种课堂教学过程相对比较沉闷,教师无法抓住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生本教育理念逐渐应用到了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更应该根据相应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善于抓住各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针对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2.生本教育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
过去傳统的各科课堂教学是在师本教育理念下进行的。师本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特别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需要学生不仅能良好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的把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让学生在读书中能够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种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使得传统的师本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而重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成为了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最为所需的。
二、生本教育体系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方法
1.教师要逐渐培养不教而教的理念
所谓不教而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逐渐培养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要让其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不教而教的理念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内涵。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不教而教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努力向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灌输,让学生慢慢的把各种学习方法都能够掌握,让学生由被动受听转为主动求教。
2.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知识为中心转为能力为中心
在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要从传授学生知识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传授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要逐渐克服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做法,具体指的是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逐渐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首先,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各种工具书以及网络进行语文方面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组织各种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进行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检验,让学生从自学中感受到自我对于语文知识的真正驾驭。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口语、文字等方面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相关锻炼和实习的机会、同时结合一定的语文兴趣课开展专门的口语、文字表达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关能力。表达能力的掌握不仅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真正用于实践当中,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相关知识的认知。再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指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对相关知识的看法,并大胆质疑,慢慢的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升。
三、结语
生本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改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生本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提供了指路明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美蓉.基于生本理念 盘活初中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方成.生本教育体系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齐聪,陈旭远,于超.从生本教师像谈生本教育[J].教育导刊,2014 (05).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语文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66-01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主持开展了中国的生本教育理念,这个课题带动了整个课程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生本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快乐的发展。
一、生本教育的优势
1.生本教育善于抓住学生的定位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定位,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定位更加的明确。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设计出能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来。过去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这种课堂教学过程相对比较沉闷,教师无法抓住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生本教育理念逐渐应用到了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更应该根据相应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善于抓住各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针对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2.生本教育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
过去傳统的各科课堂教学是在师本教育理念下进行的。师本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特别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需要学生不仅能良好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的把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让学生在读书中能够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种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使得传统的师本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而重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成为了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最为所需的。
二、生本教育体系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方法
1.教师要逐渐培养不教而教的理念
所谓不教而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逐渐培养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要让其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不教而教的理念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内涵。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不教而教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努力向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灌输,让学生慢慢的把各种学习方法都能够掌握,让学生由被动受听转为主动求教。
2.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知识为中心转为能力为中心
在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要从传授学生知识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传授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要逐渐克服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做法,具体指的是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逐渐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首先,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各种工具书以及网络进行语文方面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组织各种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进行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检验,让学生从自学中感受到自我对于语文知识的真正驾驭。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口语、文字等方面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相关锻炼和实习的机会、同时结合一定的语文兴趣课开展专门的口语、文字表达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关能力。表达能力的掌握不仅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真正用于实践当中,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相关知识的认知。再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指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对相关知识的看法,并大胆质疑,慢慢的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升。
三、结语
生本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改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生本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提供了指路明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美蓉.基于生本理念 盘活初中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方成.生本教育体系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齐聪,陈旭远,于超.从生本教师像谈生本教育[J].教育导刊,2014 (05).